1.1 实际电路和电路模型
科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现实世界背后的抽象世界,如:
- 数学中的 ∞ \infty ∞,
- 经典力学中“质点”的概念,
- 牛顿运动定律(如惯性定律,如果一个物体不受外力情况下,一直保持匀速或者静止状态,但是现实世界绝对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等
电路理论所研究的对象也是抽象的,我们用抽象世界的研究成果去改造现实世界。
比如一个现实中的电感线圈通入电流后,会发热(能量损耗),电流通过线圈会激发磁场,它会在任意两匝金属圈之间会形成电容(电场)
- 现实生活中的电感线圈:能量损耗,磁场储能,电场储能。
- 理想电感:只反映磁场储能,现实生活中不存在,是人脑抽象所得产物。
1.1.1 实际电路器件
实际电路器件同时伴随电场、磁场、能量损耗三种物理过程,很复杂。
1.1.2 理想电路元件
理想电路元件只反映一种物理过程
-
电阻:只反映能量损耗,通过电流后,不会有任何电场和磁场,只有能量损耗。
-
电感:只反映磁场储能,通过电流以后,不会有电场和能量损耗。
-
电容:只反映电场储能,加了电压以后不会有磁场和能量损耗。
通过这种思路,我们就导出了理想电路元件RLC。
结合实际电路的工作情况,用理想电路元件的组合恰当地反映其主要电磁过程,此过程称之为建模。比如,如果有一个现实的电感,如果它发热,就在理想电感的基础上串联一个理想的电阻就行,如果工作频率高一些,那就再并联一个理想的电容,如果这个电感线圈导电性非常好,就不用串联一个理想的电阻。
1.1.3 实际电路
实际电路由实际元器件构成,它呈现出复杂的电磁性质:同时伴随着电场效应、磁场效应、能量损耗。它是为完成某些具体功能而精心设计出的现实生活中的电路,如计算器、体重秤、电脑、电力系统等。
1.1.4 理想化电路模型
理想化电路模型由理想原件构成,是人类对实际电路进行抽象所得到的一种理想化科学模型。
-
电阻只反映能量损耗;
-
电感只反映磁场储能;
-
电容只反映电场储能;
-
理想导线无任何电磁性质(比如不产生(螺旋定则)产生磁场),它唯一的作用就是形成电流的通路。
1.1.5 电动机的电路模型
- 工作原理:电磁感应定律,工作时内部需建立磁场,电感 L L L反映磁场储能特性
- 拖动负载转动,即作工(电能消耗),电阻
R
R
R反映能量损耗性质。
1.1.6 按照端子数区分电路元件
对外引出线(即接头)称之为端子,也叫端钮。
- 二端元件:有两个引出接头
- 三端元件:
- 四端元件:
1.1.6 补充知识点
- 后面分析的对象都是理想化电路元件构成的理想化电路模型。
- 电路分析的基本目的是计算电路中各支路的电压电流。
- 一个完整的电路通常是包含电源、中间环节、负载。
- 电源可称之为激励、任意支路电压、电流称之为响应。
- 电源可称之为输入,任意支路电压、电流称之为输出。
- 整个电路是一个封闭系统,内部满足能量平衡、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 瞬时值等随时间变化的量,我们通常用小写字母表示;而恒定的、不随时间变化的量,我们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
- 电路中所涉及的物理量:电压( u u u),电流( i i i),电荷( q q q),磁链( ψ \psi ψ)、功( p p p)、电能( w w w)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