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帧图像的起始
手机流畅使用会带来良好的用户体验,而流畅的手机画面是通过屏幕刷新频率和稳定的帧率相配合实现。过高或过低的帧率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不稳定的帧率造成卡顿等现象,影响用户体验。那么稳定的帧率如何实现?或者说一帧图像如何起始?由此,开始引入一帧图像的起始信号——Vsync信号。
Vsync信号的产生
硬件Vsync信号由HWC设备按周期稳定产生,系统在SurfaceFlinger初始化过程中会创建HWComposer对象,HWComposer对象会打开HWC设备,并在VSYNC事件通过回调函数发送到SurfaceFlinger,最后通过DispSync将Vsync生成由Choreographer和SurfaceFlinger使用的VSYNC_APP和VSYNC_SF信号。
- Vsync信号:Vsync(Vertical Synchronization)信号是一个垂直同步信号,用于确保显示器在刷新图像时不会出现撕裂现象。它标志着显示器每次垂直扫描周期的开始。硬件Vsync信号通常由显示器的内部控制电路生成,也可以由图形处理单元(GPU)生成,用于确保图像更新与显示器的垂直扫描周期同步。
- SurfaceFlinger:SurfaceFlinger 是 Android 系统中的一个核心服务,负责管理和合成屏幕上的各种图像层。它将不同的图形内容(如应用窗口、系统界面)组合成最终的显示图像,然后发送到显示器上。SurfaceFlinger 确保这些图像层以正确的顺序和透明度显示,从而提供流畅的用户界面体验。
- HWComposer:HWComposer(硬件合成器)是Android的硬件抽象层(HAL)的一部分,负责与显示硬件进行通信,完成图像合成工作。SurfaceFlinger在初始化过程中会创建一个HWComposer对象。
- HWComposer对象:这个对象负责打开HWC设备,并接收来自硬件的VSYNC信号。HWComposer对象会通过回调函数将VSYNC事件发送到SurfaceFlinger。
- 回调函数:回调函数是一种编程机制,运行底层代码(如驱动程序)在特定事件发生时通知高层代码(如应用程序或系统服务)。HWComposer对象使用回调函数将VSYNC事件传递给SurfaceFlinger。
- DispSync:DispSync是一个用于同步显示信号的机制。它生成Vsync信号,供Choreographer和SurfaceFlinger使用。DispSync帮助协调显示的刷新和动画的渲染,确保两者保持一致。
- Choreographer:Choreographer是Android中的一个类,负责处理动画和输入事件的时间安排。它使用VSYNC_APP信号来确保动画和UI的更新在适当的时间点进行。
- VSYNC_APP和VSYNC_SF信号:
- VSYNC_APP信号由Choreographer使用,用于处理应用层的动画和UI更新。
- VSYNC_SF信号由SUrfaceFlinger使用,用于协调图像合成和显示。
Vsync信号作用
1. 防止图像撕裂
- 图像撕裂是指在屏幕上显示的图像出现不连续或错位的现象,通常由于显示器的刷新周期与图形渲染的速度不同步造成的。Vsync 信号通过使图形卡在每次刷新周期开始时才更新图像,防止了这种撕裂现象的出现。
2. 同步显示刷新
- 同步显示刷新是 Vsync 的主要功能。它通过在每次垂直扫描(显示器刷新周期的开始)时发出一个同步信号,确保图形卡在这一时刻才开始绘制新的图像帧。这种同步可以保持显示内容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3. 提高显示质量
- Vsync 信号的使用可以显著提高显示图像的质量,因为它减少了因刷新不同步带来的视觉问题,例如撕裂和抖动。对于需要高精度显示的应用(如游戏和视频播放),Vsync 能提供更平滑的视觉体验。
4. 减少 GPU 负担
- 当启用 Vsync 时,图形处理单元(GPU)会在显示器刷新周期开始时才渲染新帧,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帧渲染,避免 GPU 在显示器尚未准备好接收新帧时进行过度工作,从而提升系统效率。
5. 保持帧率稳定
- Vsync 有助于保持稳定的帧率,因为它会限制 GPU 输出的帧数与显示器的刷新率相匹配。这有助于避免帧率波动对用户体验的负面影响。
总结
Vsync 信号的核心作用是确保显示器的刷新率与图形渲染的速度同步,从而避免图像撕裂,提高视觉质量,并优化系统性能。虽然 Vsync 能改善显示效果,但在某些情况下(如高刷新率显示器或某些图形设置)可能会引入延迟或影响性能,因此也有其他技术(如 G-Sync、FreeSync)用于解决这些问题。
OFFSET
Vsync信号在Android系统中有Choreographer和SurfaceFlinger两个接收者,Vsync信号会通过DipSync分发给Choreographer和SurfaceFlinger,分别称为VSYNC_APP和VSYNC_SF,且两个信号间会有一个OFFSET,用于降低输入延迟响应。
若VSYNC_APP何VSYNC_SF同步到来,则Choreographer生产当前帧的数据,而SurfaceFlinger合成上一帧数据;若合理的规划VSYNC_APP和VSYNC_SF到来的时机,设置OFFSET值,使得VSYNC_SF比VSYNC_APP延迟一定时间,则SurfaceFlinger处理当前帧的数据,从而降低延迟。
VSYNC_APP: 这里的 OFFSET 可能用于调整应用程序的渲染时机,使其与显示器的刷新周期对齐,从而减少画面撕裂。它帮助确定渲染开始的具体时刻,确保图像在每个垂直同步周期内完全更新。
VSYNC_SF: 对于此种情况,OFFSET 可能涉及到计算和优化帧间的时间间隔或同步点。它可以帮助控制帧的显示时机,确保渲染的每一帧与显示的刷新周期保持一致,从而提高渲染的平滑度和一致性。
一帧图像的信息来源
当VSYNC_APP信号到来,Choreographer负责接收Vsync回调,通知UIThread中doFrame函数,处理Input事件、Animation事件、Traversal事件,最后将要绘制的内容记录到DisplayList并同步到RenderThread中。
Choreographer机制
Choreographer 机制在 Android 系统中用于管理和协调屏幕的绘制和动画更新。它的主要作用包括:
-
同步绘制和刷新: Choreographer 确保视图的绘制操作与屏幕的刷新周期对齐,减少撕裂和卡顿现象。它调度界面更新以与 VSYNC 信号同步,从而保证平滑的动画效果。
-
调度任务: 它提供了一个机制来调度和协调各种 UI 任务,如动画、视图更新和重绘。这使得应用程序能够在每一帧的开始和结束时执行特定的操作。
-
优化性能: 通过将 UI 更新与屏幕的刷新率同步,Choreographer 帮助提升应用程序的性能和响应速度,避免过度的绘制和不必要的资源消耗。
总体来说,Choreographer 的主要工作是配合 Vsync ,给上层 App 的渲染提供一个稳定的Message 处理机制。
总结:
- 负责接收和处理App的各种更新消息和回调,等到Vsync到来的时候统一处理。比如集中处理Input(主要是Input事件的处理)、Animation(动画相关)、Traversal(包括measure、layout、draw等操作),判断卡顿掉帧情况,记录CallBack耗时等。
- 负责请求和接收Vsync信号。
Input事件
- InputReader从EventHub读取Input事件进行加工,将加工好的事件放到InboundQueue中,然后唤醒InputDispatcher。
- InputDispatcher从InboundQueue中取出Input事件派发到各个App(连接)的OutBoundQueue,同时将事件记录到各个App的WaitQueue。
- App接收到Input事件,同时记录到PendingInputEventQueue,然后对事件进行分发处理。
- App处理完成后,回调InputManagerService将负责监听的WaitQueue中对应的Input移除。
Animation事件
Animation是一个实现Android UI界面动画效果的API,Animation提供了一系列的动画效果,可以应用在绝大多数控件中。
Android系统的动画
View Animation 视图动画
AlphaAnimation:透明度动画,改变视图整体透明度。
ScaleAnimation:缩放动画,需要一个坐标点(轴点)实现,不同的轴点的缩放效果不同,因此需要先指定轴点坐标,默认从对象view的左上角开始缩放。
TranslateAnimation:平移动画,实现视图垂直/水平方向位移变化,指定开始的位置,和结束的位置即可。
RotateAnimation:旋转动画,也需要一个轴点来实现旋转。默认情况下,从对象view的左上角开始旋转。
AnimationSet:复合动画,以上四种动画既能分开独立实现,也可以组合实现符合动画。单一的动画太过于单调,那么就可以将这些单一的动画组合成个性炫酷的动画,同时指定播放的顺序,并且集合里面可以再包含集合。
Drawable Animation 帧动画
Drawable动画是把一帧一帧拼起来组成动画,可以实现播放幻灯片一样的效果。
Property Animation 属性动画
属性动画实质上是一种不断地对值进行操作的机制,并将值赋值到指定对象的指定属性上,可以是任意对象的任意属性。属性动画实现原理就是修改控件的属性值实现的动画。
traversal事件
Measure
Measure是用来测量View及其子View的大小,View是构成一个Android界面的基本元素。
Layout
Layout的作用是用来确定ViewGroup及其子元素的位置,当ViewGroup的位置被确定后,它在onLayout中会遍历所有的子元素并调用Layout方法,在子元素的Layout方法中会确定自己的位置。子元素又会在它的onLayout中遍历它的所有子元素并调用Layout方法,从而完成整个View树的Layout过程。
Draw
Draw绘制主要包括四个过程:绘制背景(background.draw)、绘制自己(onDraw)、绘制children(diapatchDraw)、绘制装饰(onDraeScrollBars)。但是Draw方法并没有执行真正的绘制调用,而是把要绘制的内容记录到DisplayList中,然后同步到RenderThread中,由Render Thread继续执行渲染工作。
一帧图像的绘制
当DisplayList数据同步完成之后,Render Thread需要通过调用dequeueBuffer从BufferQueue里面取一个可用的Buffer,进行数据处理,调用OpenGL相关的函数进行渲染操作,然后将渲染好的Buffer通过调用queueBuffer提交给BufferQueue用于SurfaceFlinger合成。
从BufferQueue获取Buffer
BufferQueue是对GraphicBuffer管理的一种机制,采用了“生产者-消费者”模型,模型中的生产者代表APP,生成Surface数据;模型中的消费者代表SurfaceFlinger,消费Surface数据合成画面。
Buffer状态
FREE:表示该Buffer可以给到应用程序,由应用程序还绘画(表示缓冲区可用,应用程序可以将其分配用于绘制)。
DEQUEUED:表示该Buffer的控制权已经给到应用程序,这个状态下应用程序可以在上面绘画(应用程序已获取缓冲区,可以在上面进行绘制操作)。
QUEUE:表示该Buffer已经由应用程序绘画完成,Buffer的控制权已经回到SurfaceFlinger手上(应用程序完成绘制,缓冲区的控制权返回给系统,用于后续的处理)。
ACQUIRED:表示该Buffer已经交由HWC Service去合成了,这时控制权已给到HWC Service(缓冲区已被硬件合成(HWC Service)处理,控制权交给了合成服务)。
DequeueBuffer
获取Buffer需要调用DequeueBuffer,Dequeue有出队的意思,DequeueBuffer就是从SurfaceFlinger中的BufferQueue中拿出一个Buffer。当RenderThread调用DequeueBuffer时,获取BufferQueue中FREE状态的Buffer,当DequeueBuffer完成时,Buffer的状态由FREE状态编程DEQUEUED状态。
TripleBuffer机制
当RenderThread去BufferQueue中获取Buffer时,如何确定BufferQueue中就存在FREE状态的Buffer?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引入了TripleBuffer机制。
若BufferQueue中有一个Buffer
若采用Single Buffer机制,当VSYNC_SF信号来临时,CPU或GPU还在占用Buffer,则当前帧无法合成,会出现掉帧状态。
若BufferQueue中有两个Buffer(Double Buffer)
若采用Double Buffer机制,若CPU在占用Back Buffer,则GPU组需要等待Buffer;当GPU占用Back Buffer渲染超时,Front Buffer用于合成显示,则CPU没有Buffer用于生产。Double Buffer没有最大程度上发挥GPU,SurfaceFlinger性能,容易发生掉帧。
若BufferQueue中有三个Buffer(Triple Buffer)
在Triple Buffer 中BufferQueue里面就有三个Buffer可以轮转,当FrontBuffer在被使用的时候,APP有两个空闲的Buffer可以拿去生产,就算生产过程中有GPU超时,CPU仍然可以拿到新的Buffer进行生产,即SurfaceFlinger消费Front Buffer,GPU使用一个Back Buffer,CPU使用一个Back Buffer。
Triple Buffer主要作用包括三个方面: 缓解掉帧、减少主线程和渲染线程等待时间、充分利用GPU和SurfaceFlinger性能。
若BufferQueue中有三个以上Buffer
使用三个以上的Buffer使得一个或多个Buffer处于空闲状态,造成资源浪费。
在图像绘制过程中,缓冲区(Buffer)状态通常包括以下几种:
前台缓冲区(Front Buffer): 当前显示在屏幕上的图像缓冲区。它用于呈现最终的图像给用户。
后台缓冲区(Back Buffer): 用于绘制新图像的缓冲区。在绘制过程中,图像被先绘制到后台缓冲区,然后一次性交换到前台缓冲区,以减少视觉上的闪烁。
绘制缓冲区(Draw Buffer): 正在进行绘制操作的缓冲区,可能是前台或后台缓冲区,取决于当前的绘制操作阶段。
临时缓冲区(Temp Buffer): 用于临时存储中间结果的缓冲区,例如在图像处理或复杂绘制操作中使用。
这些缓冲区状态确保图像的平滑绘制和显示,避免直接在前台缓冲区上绘制导致的屏幕闪烁问题。
绘制Surface
使用DequeueBuffer获取到Buffer后,需要调用OpenGL命令对APP生成的数据进行绘制,绘制工作由GPU完成。
Fence机制
当共享资源是在两个硬件之中时,比如当一个帧缓冲区共享内存给到CPU时,GPU并不清楚CPU还有没有在使用它;同样的,当GPU在使用共享内存时,CPU也不清楚GPU是否已经使用完毕,此时需要引入Fence机制。
绘制流程
Fence对象有两种操作,signal和wait信号。当Render Thread调用DequeueBuffer获取Buffer,并向GPU下达了绘图指令后,但此时Buffer被其他的硬件设备占用,GPU并未真正开始进行绘图,而此时认为GPU完成了绘图工作,Buffer的状态也由DEQUEUED转变成QUEUED。再调用DequeueBuffer后会返回Fence对象,GPU先用过Feance对象的wait方法进行等待,等到Fence对象发送signal信号后,GPU开始进行绘图操作。
在引入Fence机制后,CPU在完成自己的工作后就可以继续做别的事情,等到要使用共享资源时,再通过Fence wait来和GPU同步,尽最大可能做到了让不同硬件并行工作。
总结
引入 Fence 机制可以有效地协调不同硬件组件之间的工作,从而实现更高效的并行处理。
-
Fence 机制:Fence 是一种同步机制,用于协调 CPU 和 GPU 以及其他硬件组件之间的操作。在图形渲染过程中,CPU 和 GPU 可能需要同时访问同一个资源(比如缓冲区),但它们的工作可能是异步的,因此需要一个机制来确保它们的操作不会发生冲突。
-
操作流程:
- dequeueBuffer:当 Render Thread 调用
dequeueBuffer
获取一个缓冲区时,系统会返回一个 Fence 对象。这时候,缓冲区的状态是 DEQUEUED,表示它被分配给了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可以在上面进行绘制。 - GPU 绘图:应用程序绘制完成后,缓冲区的状态会转变为 QUEUED。此时,缓冲区可能还在被其他硬件设备(比如解码器或显示设备)占用。因此,GPU 需要通过 Fence 对象来等待这个缓冲区可以被安全地用于绘图。
- Fence 的 wait 和 signal:
- wait:GPU 使用 Fence 对象的
wait
方法来等待,直到所有先前的操作完成,并且缓冲区变为可用状态。 - signal:当缓冲区的状态变为 ACQUIRED(表示它已被其他硬件设备处理完毕并可以用于合成),Fence 对象会发出
signal
信号,通知 GPU 可以开始绘图操作。
- wait:GPU 使用 Fence 对象的
- dequeueBuffer:当 Render Thread 调用
-
优化并行性:通过 Fence 机制,CPU 在完成自身的绘制工作后,可以继续执行其他任务,而不是一直等待 GPU 完成其工作。GPU 可以在后台等待缓冲区状态变为可用,从而在资源可用时立即开始处理。这种机制允许 CPU 和 GPU 等硬件组件并行工作,提高了系统的总体效率和响应能力。
总的来说,Fence 机制通过有效的同步和资源管理,帮助 CPU 和 GPU 等硬件组件更高效地协作,减少了无谓的等待和资源冲突,从而提升了图形渲染性能。
提交Buffer给SurfaceFlinger合成
提交Buffer需要调用QueueBuffer,Queue有入队的意思,QueueBuffer就是将绘制好的Buffer传送到BufferQueue中。当RenderThread完成QueueBuffer调用后,Buffer的状态由DEQUEUED转变为QUEUED状态,等待SurfaceFlinger合成。
一帧图像的合成
图像合成时机由VSYNC_SF信号控制,当VSYNC_SF信号到来时,SurfaceFlinger会遍历列表,并向HWC提供层列表,完成图像合成任务,图像数据合成后放入FrameBuffer中,等待渲染到显示屏。
SurfaceFlinger合成流程
- 当VSYNC_SF信号到达后,SurfaceFlinger会遍历它的层列表,以寻找新的缓冲区。如果找到新的缓冲区,它会获取该缓冲区;否则,它会继续使用以前获取的缓冲区。
- SurfaceFlinger向HWC提供所有Layer的完整列表,让HWC根据其硬件能力,决定如何处理这些Layer。
- HWC会为每个Layer标注合成方式,是通过GPU还是通过HWC合成。
- SurfaceFlinger负责先把所有注明GPU合成的Layer通过GPU合成(Client合成)到一个输出Buffer。
- SurfaceFlinger再把这个输出Buffer和其他Layer(注明HWC合成的Layer)一起交给HWC,让HWC完成输出Buffer和剩余Layer的合成(Device合成)和显示。
合成Layers送入缓冲区
SurfaceFlinger首先从FrameBufferNativeWindow中申请出列一块图形Buffer,然后HWC将GPU合成的Layer和其他Layer进行合成,将合成后的图像保存到申请所得的图形Buffer中,接着将该Buffer放回FrameBufferNativeWindow的图形缓冲区队列中。
FrameBuffer是内核系统提供给图形硬件的抽象描述,它占用了系统存储空间的一部分,是一块包含屏幕显示信息的缓冲区,简单的说,FrameBuffer代表了屏幕即将要显示的一帧画面。
FrameBufferNativeWindow是FrameBuffer的抽象,它负责加载libgralloc,并打开FrameBuffer设备。FrameBufferNativeWindow并不直接适用面FrameBuffer,而是采用双缓冲机制,创建了两个Buffer,分别为Back Buffer、Front Buffer。所有画图操作将它们画图的结果保存在Back Buffer中,当所有绘图操作结束之后,系统通过换页机制将绘制区域指向先前的Back Buffer,此时Back Buffer转变为Front Buffer,然后进行绘制显示,而原来的Front Buffer就变成Back Buffer,之后按照这种情况不停循环切换。
- DequeueBuffer获取一个空闲的Back Buffer,用来在后台绘制。
- QueueBuffer负责将绘制好的数据传送至Front Buffer显示。
双缓存与单缓冲对比
双缓存(Double Buffering)和单缓冲(Single Buffering)是图形处理中用于优化图像渲染的技术。
单缓冲:渲染直接发生在显示缓冲区,绘制和显示在同一帧上。这可能导致画面撕裂或闪烁,因为渲染和显示过程重叠,不够平滑。
双缓冲:使用两个缓冲区—一个用于渲染当前帧,另一个用于显示。渲染完成后,两个缓冲区交换,显示新帧。这减少了画面撕裂和闪烁,使渲染更流畅。
双缓冲通常提供更好的视觉效果和用户体验,但可能需要更多的内存和处理能力。
双换成机制比单缓冲机制更多的显示内存,因为“后缓冲区”需要显示内存,而单缓冲机制需要的CPU时间来进行复制操作和等待同步。
一帧图像的显示
此时,一帧图像的绘制已经进入最后一步,FrameBuffer中合成了许多的Layers,Plane将Layers进一步合成为图像送至CRTC,CRTC组件将一个或多个Plane的图像数据合成,逐行扫描输出图像数据,并通过ENCODER模块转换数据格式到Connector组件链接的显示设备,完成一帧图像数据显示。
功能模块
Planes
Planes是链接FrameBuffer与CRTE的纽带,用于多层合成的单个硬件图层模块,输入硬件层面。
Planes(平面)通常指的是数据或图像的多个独立层或维度。具体含义包括:
颜色平面:
- 在图像处理中,尤其是在处理像素数据时,颜色平面通常指图像中的不同颜色通道。例如,RGB 图像有三个颜色平面:红色(R)、绿色(G)和蓝色(B)。每个平面包含图像中对应颜色的强度信息。
图形平面:
- 在 2D 图形处理中,平面可以指图形中的不同层次。例如,一个场景可能有背景平面、前景平面和其他图层,这些平面可以单独处理和操作,以实现复杂的视觉效果。
渲染平面:
- 在 3D 图形处理中,平面可以指渲染过程中的不同层或视图。例如,深度缓冲区(Depth Buffer)用于存储每个像素的深度信息,以确定哪些物体在视图中靠近观察者。
数据平面:
- 在计算机系统中,数据平面可以指存储或处理数据的不同层级或区域。例如,在视频编码中,数据平面可以包括亮度平面和色度平面。
几何平面:
- 在几何处理中,平面可能指在三维空间中定义的二维平面,用于计算几何交互、碰撞检测等。
通过使用不同的平面,可以更灵活和高效地处理和展示图像或图形数据。
CRTC
CRTC组件负责将plane的图像数据合成,安排页面翻转、切换缓冲区等任务,CRTC组件会逐行扫描并输出图像数据通过ENCODER模块转换数据格式到Connector组件链接的显示设备。
CRTC(Cathode Ray Tube Controller 或 Coordinate Rotation Digital Computer)组件在图形处理和显示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体含义依赖于上下文:
在显示系统中的 CRTC:
- CRTC 是显示控制器(如图形处理器中的一种硬件组件),负责控制显示器的刷新、扫描和显示输出。
- 在传统 CRT(阴极射线管)显示器中,CRTC 负责生成图像信号,并将其传递给显示器。它控制图像的扫描过程,包括行扫描和列扫描。
- 在现代显示系统中,CRTC 的功能被集成到 GPU 中,管理图像的输出和显示。它可能负责以下任务:
- 刷新率控制:决定图像在屏幕上的更新频率。
- 分辨率设置:管理图像的分辨率和显示模式。
- 显示区域管理:确定图像在显示屏上的显示区域。
在计算机图形中的 CRTC:
- Coordinate Rotation Digital Computer(坐标旋转数字计算机)是一种早期的计算机,专门用于进行坐标变换和图形绘制。它主要用于科研和军事应用,能够进行复杂的数学运算,如坐标旋转和缩放。
在现代计算机和图形系统中,CRTC 的功能通常被集成到图形处理单元(GPU)或显示控制器中,用于管理图像的输出和显示。
总的来说,CRTC 在图形和显示系统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通过控制显示过程和优化图像输出,确保高质量的显示效果。
Encoder
Encoder负责将CRTC输出的数据转换为外部设备需要信号的硬件模块(核心功能是数据转换和压缩,以提高存储和传输的效率)。
Encoder 在图形处理和计算中指的是一种将数据从一种格式转换为另一种格式的组件。主要有以下几种应用:
视频编码:将视频数据转换为压缩格式(如 H.264、HEVC),以减少文件大小和带宽需求。这种编码器用于视频流、录制和传输。
图像编码:将图像数据转换为压缩格式(如 JPEG、PNG),以优化存储和传输效率。
硬件编码器:在 GPU 或专用硬件中,编码器用于高效地处理视频和图像数据,通常比软件编码更快。
数据编码:在计算机系统中,编码器可能用于将数据转换成不同的编码格式,以适应不同的处理需求或协议。
总之,Encoder 的核心功能是数据转换和压缩,以提高存储和传输的效率。
Connector
Connector用于连接物理显示设备的连接器,用于传输数据给外部硬件显示设备(促进了不同系统或组件之间的协作和通信)。
在计算机和图形处理中,Connector 通常指的是一种接口或组件,用于将不同的硬件或软件部分连接起来以实现数据传输或通信。具体作用包括:
硬件连接:如显示器的 HDMI、DisplayPort 接口,用于将计算机与显示设备连接,传输视频和音频信号。
数据传输:在内部硬件中,Connector 可能负责将数据从一个组件(如 GPU)传递到另一个组件(如显示器)。
软件接口:在软件中,Connector 可能指代模块间的接口,用于管理数据交换和功能调用。
总的来说,Connector 促进了不同系统或组件之间的协作和通信。
总结
-
初始化阶段:
- 设置环境:加载图形库或 API(如 OpenGL、DirectX、Vulkan),设置图形上下文、视口和投影矩阵。
- 创建缓冲区:为顶点数据、纹理、着色器等创建和分配内存缓冲区。
-
绘制准备:
- 清除缓冲区:清空颜色缓冲区、深度缓冲区和模板缓冲区,以确保新图像从干净的状态开始。通常使用
glClear()
或类似函数。 - 设置状态:配置绘制状态,如混合模式、光栅化模式和着色器程序。
- 清除缓冲区:清空颜色缓冲区、深度缓冲区和模板缓冲区,以确保新图像从干净的状态开始。通常使用
-
绘制图形:
- 上传数据:将顶点数据、纹理和其他必要的资源上传到显存。使用如
glBufferData()
来上传顶点数据。 - 执行绘制命令:通过调用绘制命令(如
glDrawArrays()
或DrawIndexed()
)将图形渲染到当前缓冲区。此步骤包括着色器计算、顶点变换和光栅化。
- 上传数据:将顶点数据、纹理和其他必要的资源上传到显存。使用如
-
后处理效果:
- 应用着色器效果:对渲染结果应用后处理效果,如高动态范围成像(HDR)、模糊、色彩校正等。
- 执行计算着色器:在需要时,利用计算着色器处理更复杂的图像效果。
-
缓冲区交换(在双缓冲情况下):
- 交换缓冲区:将绘制完成的图像从前缓冲区(用于绘制)复制到后缓冲区(用于显示)。在 OpenGL 中,这通常通过
glSwapBuffers()
完成。 - 同步:在交换缓冲区前,可能会进行垂直同步(V-Sync),确保新图像在显示器的垂直扫描周期开始时显示,从而避免撕裂。
- 交换缓冲区:将绘制完成的图像从前缓冲区(用于绘制)复制到后缓冲区(用于显示)。在 OpenGL 中,这通常通过
-
显示与刷新:
- 显示图像:将后缓冲区的内容显示到屏幕上。
- 触发刷新:有时需要手动触发屏幕刷新,确保图像按时呈现。
-
清理与准备下一帧:
- 释放资源:在每帧绘制结束后,释放不再需要的资源,并准备下一帧的绘制。
这个过程确保图像的质量、流畅性和响应性,使最终用户能够获得良好的视觉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