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 --- VGG16各层feature map可视化(JupyterNotebook实战)

news2024/11/5 11:38:01

 VGG16模块的可视化

VGG16简介:

         VGG是继AlexNet之后的后起之秀,相对于AlexNet他有如下特点:

        1,更深的层数!相对于仅有8层的AlexNet而言,VGG把层数增加到了16和19层。

        2,更小的卷积核!不仅如此,相对于AlexNet中的大卷积核(如下图中的 11x11和5x5卷积核),VGG中只使用了3x3的小卷积核。

        3,更深的网络,更多的非线性。通过用多个3x3的小filter去替换AlexNet中的大卷积核,不仅能够保持原有的感受野,还能让网络变得更深。

        而且,由于网络加深了,模型的非线性也增加了(一般情况下,卷积层指的都是2D卷积后接一个非线性激活函数ReLU)。因此,网络的特征表示能力也加强了(ability of representation learning)。

 ips: 表示学习(representation learning)是什么?

        "表示学习是指从原始数据中自动学习特征或表示的一种方法,而不是依赖于人工设计的特征。在传统的机器学习中,特征工程(feature engineering)是一个重要的步骤,需要人工设计和选择合适的特征以便于模型学习。但是,表示学习通过算法自动提取数据的特征,减少了对人工干预的依赖。"


VGG16各层feature map可视化实战

        一般情况下,一旦模型训练好之后(本例中是用ImageNet预先训练好的VGG16模型)随便喂一副输入图像,就能得到分类结果。但为了更好的理解模型所学习到的卷积核究竟是什么样的?这些卷积核和输入图像卷积后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之所以最终会习得这样的卷积核?

        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观察卷积后得到的activation map/feature map帮助人们明白。实际上有点类似于debug,只需把所有的中间结果保留下来就好了。

Part I        用预先训练好的模型对图像分类

1,导入需要的用到的库函数

from tensorflow.keras.applications.vgg16 import VGG16,preprocess_input,decode_predictions
from tensorflow.keras.preprocessing import image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from matplotlib import font_manager

# 设置字体为 SimHei (黑体)
plt.rcParams['font.sans-serif'] = ['SimHei']
# 避免中文字体显示不正常
plt.rcParams['axes.unicode_minus'] = False

2,导入基于ImageNet数据库预先训练好的Vgg16模型

        为了看到prediction的分类结果,这里导入的是包含顶层(也就是全连接层FC和softmax层)的完整模型,并且命名为naive_model。

#使用基于imagenet预先训练好的模型
naive_model=VGG16(weights='imagenet') 

3,导入原始输入图像,并对图像做适当的预处理以VGG16输入图像的要求

以一只螳螂为例,这是原始图像:

#load image同时resize到224x224的尺寸
myimg_path='images\mantis.jpg'

# 读取图像
myimg = image.load_img(myimg_path)
print(f"原始图像的尺寸为:{myimg.size}")

#imshow
fig=plt.figure()
plt.imshow(myimg)
plt.title("original image")

# 调整图像大小
myimg = myimg.resize((224, 224))
print(f"resize后的尺寸:{myimg.size}")

# 将图片转换为numpy数组
myimg_array = image.img_to_array(myimg)

# 对图片进行VGG16模型所需的预处理
myimg_array = preprocess_input(myimg_array)

#经过预处理后的图像
plt.figure()
plt.imshow(myimg_array)
plt.title("preprocessed image")

# 扩展维度以匹配模型期望的输入形状
myimg_array = np.expand_dims(myimg_array, axis=0)
print(f"拓展维度后的尺寸:{myimg_array.shape}")

 这是经过预处理后的图像:

         预处理过程共分为四步:1,把图像尺寸缩放为224x224。2,将图像类型转换为numpy数组。3,调用VGG16自带的preprocess函数。4,拓展一个维度。

4,使用包含FC+softmax的Naive Model对图像进行分类

# 使用模型对图片进行预测,返回的predictions是一个一维向量
predictions = naive_model.predict(myimg_array)
print(predictions.shape)

#解码预测结果,并打印出VGG16模型预测的前5个类别及其对应的概率
decode_preds=decode_predictions(predictions,top=5)[0]
print("当前图片的预测结果按照概率由高到低排列如下:\n")
for i, pred in enumerate(decode_preds):
    print(f"{i+1}: 类别ID: {pred[0]}, 类别名称: {pred[1]}, 概率: {pred[2]:.4f}")

 输出前五个概率最高的类别名称:

其中:mantis=螳螂, grasshopper=蚂蚱,cricket=蟋蟀,walking stick=拐杖

绘制所有类别的概率分布,并显示最大概率神经元所对应的位置

#返回模型最后一层的神经元个数,即总的类别数
print("Vgg16模型总的类别数为:",naive_model.output_shape[1])
x=range(naive_model.output_shape[1])
y=predictions[0]

plt.figure(figsize=(10,3))
plt.bar(x,y)
plt.title("预测结果的整体概率分布")
plt.xlabel('1000个分类的索引')
plt.ylabel('对应概率')

#解析类别索引
max_prob=max(predictions[0])
max_prob_index=predictions[0].tolist().index(max_prob)
print("最大概率所对应的索引为:",max_prob_index)

        至此,已经完成了模型的创建,导入图像和使用模型对图像进行分类的全部过程,并且从预测结果上来看,也达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后面就可以进入正题,通过显示每层经过卷积后(更准确的说应该是经过卷积和ReLU后)的feature map长什么样,帮助我们去更好的理解整个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能看到每层的feature map,我们需要重新创建一个模型。而且这个模型必须是不包含顶层的模型,既然不包含顶层,也就无法对图像分类了。好在分类结果在前面已经验证过了!


Part II        feature map的可视化

1,创建不包含顶层的VGG16 model

# 使用基于 ImageNet 预训练的 VGG16 模型(不包含全连接层)
model_without_top = VGG16(weights='imagenet', include_top=False)
model_without_top.summary()

# 获取该模型的总层数
total_layers = len(model_without_top.layers)

# 输出总层数
print(f"模型的总层数为: {total_layers}")

        上述代码先是创建了一个用ImageNet预先训练好的不包含顶层的VGG16模型,并命名为model_without_top。为了和标准VGG16模型以示区别,我分布输出了原始模型和不带顶层模型的模型总层数。

(点击图像可放大显示)


2,为即将创建的新模型配置新模型的输入和输出

# 新模型的输入层
new_model_Input=model_without_top.input

'''
创建了一个列表 layer_outputs,这个列表包含了 model_without_top 模型中每层的输出(即特征图)。

具体来说:model_without_top.layers 是 VGG16 模型中所有层的列表。layer.output 是每一层的输出张量(Tensor)。
这些输出张量代表了该层在输入图像上的特征图。遍历了模型中的所有层,并将每一层的输出张量添加到 layer_outputs 列表中。
'''

# 把每层的输出层都提出来,并保存到layer_outputs中
layer_outputs = []
for layer in model_without_top.layers:    
    output = layer.output
    layer_outputs.append(output)
    
# 新模型的输出层
new_model_Output=layer_outputs

        上述代码基于前面已经创建好的模型,分别获得了新模型的input层和output层。其中,新模型的input层与不包含顶层模型model_without_top的input相同,都是一个张量。而新模型的output层为model_without_top每层的输出,都是列表。


 3,用keras的model函数创建可以输出feature map的新模型


'''
创建一个新的 Keras 模型 activation_model,这个新模型的输入层与原始 VGG16 模型的输入层相同,输出层是 layer_outputs 列表。
通过这种方式,activation_model 将返回每一层的特征图,而不是像原始模型那样只返回最终的分类结果。
'''

#创建一个新的 Keras 模型,这个模型的输出是 VGG16 模型每层的特征图
from tensorflow.keras.models import Model 
activation_model = Model(inputs=new_model_Input, outputs=new_model_Output)
# 设置新模型的名字
activation_model.name = "vgg16_feature_map"
activation_model.summary()

# 输出每一层所对应的名字便于后面调用feature map时使用
for i in range(total_layers):
    print(f"第{i}层是{activation_model.layers[i].name}")

        这段代码用之前选择好的input和output去创建了一个专门用于可视化各层feature map的新模型activation model。

 

        通过观察两者的summary不难发现,这段代码所创建的activation_model与之前的model_without_top和完全一样。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用Model函数创建一个新的activation_model,而不直接用model_without_top?

        虽然model_without_topactivation_model最终输出的模型图一模一样,但两者的设计意图不同:

1,对于model_without_top而言: 它主要用于获取模型的最后一层特征图(即,改模型的最终输出),便于后续展平后输入到自定义的分类器中。因此,这个模型无法输出每一层的feature map/输出。

2,对于activation_model而言:通过Model重新构建的activation_model就是要保存各层的feature map,因此他的输出就是每一层的特征图/输出。可以在一次预测中获取所有层的输出。因此,尽管它与 model_without_top 的结构和输入是相同的,但它的输出是不同的,包含了所有中间层的输出。


4,加载图像并使用新模型对图像的分类结果进行预测

# 加载图像并调整为 224x224 的尺寸
myimg_path = 'images\\mantis.jpg'
myimg = image.load_img(myimg_path, target_size=(224, 224))

# 将图像转换为 NumPy 数组
myimg_array = image.img_to_array(myimg)

# 扩展维度以匹配模型期望的输入形状
myimg_array = np.expand_dims(myimg_array, axis=0)

# 对图像进行 VGG16 模型所需的预处理
myimg_array = preprocess_input(myimg_array)

# 使用新模型对图像进行预测,并获取所有层的特征图
activations = activation_model.predict(myimg_array)

Part III         可视化结果

1,查看block1_conv1的feature map(也就是卷积后的结果),共有64个channel,即64个feature map,图像尺寸为224x224.

        基于之前打印好的各层index, 在code中输入index就能得到对应层的前64个feature map。

LayerNum=1#输入相应层的index
activation_map_layer=activations[LayerNum]
layer_name=model_without_top.layers[LayerNum].name
layer_size=activation_map_layer.shape
feature_map_num=activation_map_layer.shape[-1]
print(f"当前正在查看的layer是:{layer_name},他的尺寸是:{layer_size},总共有{feature_map_num}个feature map(chanel)")

# 绘制前8x8个特征图
N=activation_map_layer.shape[-1]
plt.figure(figsize=(35,35))
for i in range(N):
    plt.subplot(N//8+1, 8, i+1) 
    plt.imshow(activation_map_layer[0, :, :, i])  # 显示特征图
    plt.axis('off')  # 隐藏坐标轴
plt.suptitle(f'Feature Maps from Layer: {model_without_top.layers[LayerNum].name}', fontsize=56)
plt.show()

 这是block1_conv1的输出结果,即当前层的feature maps:


2, 查看block1_conv2的feature map,共有64个feature map,图像尺寸为224x224.

LayerNum=2#输入相应层的index
activation_map_layer=activations[LayerNum]
layer_name=model_without_top.layers[LayerNum].name
layer_size=activation_map_layer.shape
feature_map_num=activation_map_layer.shape[-1]
print(f"当前正在查看的layer是:{layer_name},他的尺寸是:{layer_size},总共有{feature_map_num}个feature map(chanel)")

# 绘制前8x8个特征图
N=64
plt.figure(figsize=(35,35))
for i in range(N):
    plt.subplot(N//8+1, 8, i+1) 
    plt.imshow(activation_map_layer[0, :, :, i])  # 显示特征图
    plt.axis('off')  # 隐藏坐标轴
plt.suptitle(f'Feature Maps from Layer: {model_without_top.layers[LayerNum].name}', fontsize=56)
plt.show()

 block1_conv2的输出结果:

小结:

        通过简单的比较block1_conv1和block1_conv2,感觉他们所提取的特征都差不多,大同小异,重在提取图像中的细节特征。值得一提的是block1_conv2是在block1_conv1的基础上求得的。

        细节特征提取:在网络的早期层,通常会提取低级别的特征,比如边缘、纹理和颜色。这些层提取的特征往往是相似的,因为它们处理的都是图像的基本结构。block1_conv2 进一步细化了 block1_conv1 的输出特征,从而提取出更加细微的细节。


3,查看block1_pool的feature map,共有64个feature map,图像尺寸为112x112.

LayerNum=3#输入相应层的index
activation_map_layer=activations[LayerNum]
layer_name=model_without_top.layers[LayerNum].name
layer_size=activation_map_layer.shape
feature_map_num=activation_map_layer.shape[-1]
print(f"当前正在查看的layer是:{layer_name},他的尺寸是:{layer_size},总共有{feature_map_num}个feature map(chanel)")

# 绘制前8x8个特征图
N=64
plt.figure(figsize=(35,35))
for i in range(N):
    plt.subplot(N//8+1, 8, i+1) 
    plt.imshow(activation_map_layer[0, :, :, i])  # 显示特征图
    plt.axis('off')  # 隐藏坐标轴
plt.suptitle(f'Feature Maps from Layer: {model_without_top.layers[LayerNum].name}', fontsize=56)
plt.show()

block1_pool的输出结果:

小结: 

        比较block1_conv2和block1_pool的feature map没有发生任何改变,只不过经过pooling layer处理后,图像的尺寸缩小为一半。

        尺寸缩小与信息保留:池化层(pooling layer)的主要功能是缩小特征图的尺寸,减少计算量,同时保留关键信息。正如你所观察到的,block1_pool 主要是通过最大池化(max pooling)操作将图像尺寸缩小一半,特征图本身的内容和形状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不变,但分辨率降低了。


4, 查看block2_conv1的feature map,共有128个feature map,图像尺寸为112x112.

LayerNum=4#输入相应层的index
activation_map_layer=activations[LayerNum]
layer_name=model_without_top.layers[LayerNum].name
layer_size=activation_map_layer.shape
feature_map_num=activation_map_layer.shape[-1]
print(f"当前正在查看的layer是:{layer_name},他的尺寸是:{layer_size},总共有{feature_map_num}个feature map(chanel)")

# 绘制前8x8个特征图
N=64
plt.figure(figsize=(35,35))
for i in range(N):
    plt.subplot(N//8+1, 8, i+1) 
    plt.imshow(activation_map_layer[0, :, :, i])  # 显示特征图
    plt.axis('off')  # 隐藏坐标轴
plt.suptitle(f'Feature Maps from Layer: {model_without_top.layers[LayerNum].name}', fontsize=56)
plt.show()

  block2_conv1的输出结果:

小结:  

        比较block1_conv2和block2_conv1,经过尺寸缩小后block2_conv1所提取的是轮廓特征。

        逐层抽象化:随着网络深度的增加,网络开始提取更复杂的特征。block2_conv1 相比 block1_conv2 更关注于较大尺度的轮廓特征,而不是单纯的细节。这个过程类似于从简单的边缘检测过渡到更复杂的形状和结构识别。 


5,查看block3_con1的feature map,共有256个feature map,图像尺寸为56x56.

LayerNum=7#输入相应层的index
activation_map_layer=activations[LayerNum]
layer_name=model_without_top.layers[LayerNum].name
layer_size=activation_map_layer.shape
feature_map_num=activation_map_layer.shape[-1]
print(f"当前正在查看的layer是:{layer_name},他的尺寸是:{layer_size},总共有{feature_map_num}个feature map(chanel)")

# 绘制前8x8个特征图
N=64
plt.figure(figsize=(35,35))
for i in range(N):
    plt.subplot(N//8+1, 8, i+1) 
    plt.imshow(activation_map_layer[0, :, :, i])  # 显示特征图
    plt.axis('off')  # 隐藏坐标轴
plt.suptitle(f'Feature Maps from Layer: {model_without_top.layers[LayerNum].name}', fontsize=56)
plt.show()

block3_conv1的输出结果: 

小结:  

        继block1_conv1,block2_conv1之后block3_conv1的尺寸缩小的更多,提取更为抽象的轮廓特征。

逐层抽象化: 在更深层次的卷积层,网络逐渐关注更复杂的特征组合。例如,block3_conv1 可能会从之前层次中提取的边缘和轮廓进一步组合,形成对更复杂形状的表示。这也是网络逐步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特征变得越来越难以用肉眼辨别。


6,查看block4_con1的feature map,共有512个feature map,图像尺寸为28x28.

LayerNum=11#输入相应层的index
activation_map_layer=activations[LayerNum]
layer_name=model_without_top.layers[LayerNum].name
layer_size=activation_map_layer.shape
feature_map_num=activation_map_layer.shape[-1]
print(f"当前正在查看的layer是:{layer_name},他的尺寸是:{layer_size},总共有{feature_map_num}个feature map(chanel)")

# 绘制前8x8个特征图
N=64
plt.figure(figsize=(35,35))
for i in range(N):
    plt.subplot(N//8+1, 8, i+1) 
    plt.imshow(activation_map_layer[0, :, :, i])  # 显示特征图
    plt.axis('off')  # 隐藏坐标轴
plt.suptitle(f'Feature Maps from Layer: {model_without_top.layers[LayerNum].name}', fontsize=56)
plt.show()

 block4_conv1的输出结果: 


7, 查看block5_con1的feature map,共有512个feature map,图像尺寸为14x14.

LayerNum=15#输入相应层的index
activation_map_layer=activations[LayerNum]
layer_name=model_without_top.layers[LayerNum].name
layer_size=activation_map_layer.shape
feature_map_num=activation_map_layer.shape[-1]
print(f"当前正在查看的layer是:{layer_name},他的尺寸是:{layer_size},总共有{feature_map_num}个feature map(chanel)")

# 绘制前8x8个特征图
N=64
plt.figure(figsize=(35,35))
for i in range(N):
    plt.subplot(N//8+1, 8, i+1) 
    plt.imshow(activation_map_layer[0, :, :, i])  # 显示特征图
    plt.axis('off')  # 隐藏坐标轴
plt.suptitle(f'Feature Maps from Layer: {model_without_top.layers[LayerNum].name}', fontsize=56)
plt.show()

 block5_conv1的输出结果: 

小结:  

        随着模型的深度越来越深,feature map的尺寸也越来越小,所提取的特征人眼也越来越难辨识,越来越抽象。一直到最后一层block5_conv3,基本上就完成了对原始输入图像的decode,后续展平后就可以基于FC+softmax分类了。

抽象程度和可识别性: 随着网络的加深,特征图的尺寸越来越小,特征越来越抽象。到 block5_conv3 时,网络已经能够提取到足够复杂和高度抽象的特征,这些特征对于模型的最终分类任务至关重要。虽然人眼难以直接理解这些特征图,但它们实际上编码了输入图像中非常复杂的高层次信息。 


(全文完) 

--- 作者,松下J27

参考文献(鸣谢): 

1,代码实战-VGG16各层输出结果可视化_哔哩哔哩_bilibili

2,Stanford University CS231n: Deep Learning for Computer Vision

3,可视化卷积神经网络_哔哩哔哩_bilibili

古诗词赏析: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版权声明:所有的笔记,可能来自很多不同的网站和说明,在此没法一一列出,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欢迎大家转载,但是,如果有人引用或者COPY我的文章,必须在你的文章中注明你所使用的图片或者文字来自于我的文章,否则,侵权必究。 ----松下J27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oloradmin.cn/o/2065828.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大数据-98 Spark 集群 Spark Streaming 基础概述 架构概念 执行流程 优缺点

点一下关注吧!!!非常感谢!!持续更新!!! 目前已经更新到了: Hadoop(已更完)HDFS(已更完)MapReduce(已更完&am…

C语言与Python的区别

一、言语类型Python是一种基于解说器的言语,解说器会逐行读取代码;首先将Python编译为字节码,然后由大型C程序解说;C是一种编译言语,完好的源代码将直接编译为机器代码,由CPU直接履行。 二、内存办理Python…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工具 1、Zulip 一个开源的群聊软件,有服务端和各种平台的客户端。 2、win-vind 这个工具为 Windows 系统提供 Vim 风格的快捷键,也可以把它当作 Windows 的快捷键设定器。 3、canvas-confetti 在网页上抛洒五彩纸屑的 JS 库。 4、WR.DO 一个开源的 W…

让老周都道歉的360手表,难道是AI模型的锅吗?

360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周鸿祎在微博发文,对360儿童手表出现错误问答一事致歉。周鸿祎表示,今天在网上看到视频反映我们某型号的儿童手表出现错误的问答,给用户带来不适,我们表示真诚的歉意。 经过快速检查,出现问题的这…

快手主站前端工程化探索:Gundam 脚手架在新春除夕项目中的实践与展望

一、背景与目标 1.1 背景 Gundam 作为快手主站前端的脚手架,成立于2022年底。当时主站前端的整体工程化建设,从开发准备阶段到开发、联调、测试、部署、运维整个全流程, 其中偏后链路的持续集成和持续部署、错误监控排障,依赖于…

中科服务器磁盘未断电状态被人拔插导致raid故障,安装系统找不到系统盘 修复raid再次安装系统成功

1,根据提示按del进入bios 直接回车 改成good状态保存(多块盘的话重复此操作即可,直到让盘的状态显示good或者online) 然后回到上级导入raid信息 raid信息导入 设置成yes,然后保存退出 然后他会自己同步数据&…

SSM健康生活博客小程序—计算机毕业设计源码23497

摘 要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SSM框架的健康生活博客小程序,为人们提供了运动视频教学、博客信息分享,用户能够方便快捷地查看资讯、搜索健康方面的相关信息、还能发布个人生活博客等。健康生活博客小程序采取面对对象的开发模式进行软件的开发和硬体的架设&…

基于x86 平台opencv的图像采集和seetaface6的性别识别功能

目录 一、概述二、环境要求2.1 硬件环境2.2 软件环境三、开发流程3.1 编写测试3.2 配置资源文件3.2 验证功能一、概述 本文档是针对x86 平台opencv的图像采集和seetaface6的性别识别功能,opencv通过摄像头采集视频图像,将采集的视频图像送给seetaface6的性别识别模块从而实现…

未来城市的科技展望

未来城市,‌将是科技与人文深度融合的产物,‌展现出一个全方位智能化、‌绿色生态且可持续发展的全新面貌。‌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未来城市的轮廓逐渐清晰,‌它将为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生活体验。‌ 在未来…

Linux驱动学习之点灯(六,利用平台设备总线)

平台设备总线 平台设备总线是内核虚拟的一条总线,早期没有设备树时,通过名字匹配设备信息,如今有设备树通过设备树里的complitable属性匹配,下图是平台设备总线的结构体描述。 much函数是完成信息匹配的, 总线就是使用…

Python 编程 之 tkinter : 导航栏与局部页面切换

import tkinter as tk class App: def __init__(self, root): self.root root self.root.title("导航栏与局部页面切换") self.root.geometry(800x500)self.root.minsize(width800, height300)# 创建导航栏 self.navbar tk.Frame(self.root, bggray) self.n…

TIM输出比较之PWM驱动直流电机应用案例

文章目录 前言一、应用案例演示二、电路接线图三、应用案例代码四、应用案例分析4.1 初始化PWM模块4.1.1 RCC开启时钟4.1.2 配置时基单元4.1.3 配置输出比较单元4.1.4 配置GPIO4.1.5 运行控制 4.2 PWM输出模块4.3 电机模块4.3.1 Motor初始化模块4.3.2 电机调速模块 4.4 主程序 …

0基础学习Python路径(21)Python NameSpaceScope

命名空间定义了在某个作用域内变量名和绑定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命名空间是键值对的集合,变量名与值是一一对应关系。作用域定义了命名空间中的变量能够在多大范围内起作用。 命名空间在 Python 解释器中是以字典的形式存在的,是以一种可以看得…

Linux Nvidia驱动一览

Unix Drivers | NVIDIAUnix Drivershttps://www.nvidia.cn/drivers/unix/

告别手动录入,自动化PDF转Excel工具精选

PDF文件可以跨平台高兼容,这就使得在很多需要保存页面版式的文件我们都用PDF格式进行传输。很多时候Excel文件也被这样转发,可是编辑却成为了问题,这时候要是能有pdf转换成excel的工具就能事半功倍了。 1.福昕PDF转换大师 链接一下>>…

【项目】微服务及时通讯系统:客户端环境搭建

1. 安装Qt6 下载在线安装工具 Qt6 相比 Qt5 在模块重组、图形渲染、性能优化和 C 标准支持方面都有显著改进,但不完全向后兼容,需要对旧代码进行调整。 Qt6项目中,一旦代码规模变大了,使用MinGW编译速度就会慢很多。MSVC&…

JavaWeb基础 -- Cookies与Session的区别

JavaWeb基础 – Cookies与Session的区别 1.内容简介 在Java开发面试过程中这类问题也是经常被面试官问到,因此本章将会讲解Cookies与Session的区别,与此同时也会顺带讲解Token、JWT的区别。 2.C/S会话 2.1 产生原因 HTTP协议是无状态的,即…

Linux权限管理应用实例

目录 权限管理应用实例1 权限管理应用实例2 权限管理应用实例3 权限管理应用实例1 有两个组police和bandit,四个用户jack,jerry,xh,xq。 权限管理应用实例2 创建这两个组还有四个用户,并且给这些用户设置密码。 …

C++ 设计模式——命令模式

C 设计模式——命令模式 C 设计模式——命令模式主要组成部分构建过程命令模式 UML 图UML 图解析 命令模式的优点命令模式的缺点命令模式适用场景总结完整代码 C 设计模式——命令模式 命令(Command)模式是一种行为型模式,它将请求封装为对象,从而使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