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渐进式命令
- 我们之前讲过keys命令,可以把一次性把整个Redis的所有key都获取到,所以这个操作比较“危险”,可能会一下子得到太多的key,从而阻塞Redis服务器
- 通过渐进式命令,就能做到:既能获取到所有的key,同时又不会卡死服务器。
- 所谓渐进式:不是一个命令把所有key都拿到,而是每执行一次命令,只获取到其中的一部分,这样就保证这样一次操作不会太卡,要想得到所有的key,就要多次执行渐进式命令
- 渐进式遍历其实是一组命令,但是这一组命令的使用方法是一致的,其中的代表命令就是:scan
二,scan命令基本用法
scan cursor count
cursor表示“光标”:光标指向了当前遍历的位置,count就是一次遍历多少个,如下图:
光标设为0,就意味着从头开始遍历;返回值的前半部分,是告诉你下次继续遍历时,光标会从哪里开始遍历
三,scan详细介绍
上面的scan的最基本用法,接下来来详细介绍下这个命令 :SCAN | Docs (redis.io)
scan cursor [MATCH pattern] [COUNT count] [TYPE type]
- cursor:只是一个字符串,长得像数字而已,不能代表下标
- MATCH pattern:这个和keys命令是一样的,就是keys后面的那些筛选条件:Redis远程字典服务器(2) —— 全局命令-CSDN博客
- COUNT count:限制这一次遍历能够获取到多少个元素,默认是10(此处的count和MySQL的limit不一样,limit是精确的,此处的count只是给Redis服务器的一个“提示”/“建议”,写入的count和实际返回的key不一定是相同的,但不会差很多)
- TYPE type:key都是string类型,value有很多类型,这个就是获取指定类型的value
下面是scan的使用:
①先创建10个key:
②scan的光标从0,开始,一次获取10个key:
③然后加上count选项
④type使用也很简单,就不演示了
注意:
- count的数字,不是说每次遍历都得设置成一样
- 这里的渐进式遍历,在遍历过程中,不会在服务器里面存储任何的状态信息,所以此处的遍历是可以随时终止的,不会对服务器产生任何副作用
- 渐进性遍历 scan 虽然解决了阻塞的问题,但如果在遍历期间键有所变化(增加、修改、删 除),可能导致遍历时键的重复遍历或者遗漏,这点务必在实际开发中考虑
对于上面的第三点要做点补充:不仅仅是Redis,遍历很多东西也是比较忌讳:一边遍历,一遍修改,比如:C++ STL 遍历 + 修改/新增/删除 ==> 迭代器失效
四,数据库管理命令
- 在MySQL上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database,一个MySQL服务器上可以有很多个database,每个database里面有很多表,并且可以随意 创建/删除 数据库4
- 其实Redis也是有database这样的概念的,只是Redis的database是现成的,它给用户提供了16个数据库,编号从0到15,用户不能创建,也不能删除
- 这16个数据库中的数据是隔离的,不会相互影响,默认情况下使用的数据库就是0号,使用select index就能切换数据库
- 但是实际使用过程中很少关注到数据库,一般默认使用0号即可,有需求再切换数据库
DBSIZE
这个命令可以获取到当前数据库里面有多少个key
flushdb / flushall 命令⽤于清除数据库,区别在于 flushdb 只清除当前数据库,flushall 会清楚所有数 据库
其余的数据库管理命令,可以自己查文档啦,毕竟还有用户名密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