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L的基本架构
VLL技术通过隧道承载CE(Customer Edge)端的各种二层业务,透明传递CE端的二层数据,为用户提供点对点的二层VPN服务。
VLL的基本架构可以分为AC、VC和Tunnel三个部分,而PW这个概念也会经常用到。如图1所示。
名称 | 全称 | 概念 |
---|---|---|
AC(Attachment Circuit) | 接入电路 | 用户与服务提供商之间的连接,即连接CE与PE的链路。 |
VC(Virtual Circuit) | 虚电路 | 两个PE设备之间的一种单向逻辑连接。 |
PW(Pseudo Wire) | 伪线 | 两个PE设备之间的一条双向虚拟连接。它由一对方向相反的单向的VC组成,也称为仿真电路。 |
Tunnel | 隧道 | 用于承载PW,一条隧道上可以承载多条PW。隧道是一条本地PE与对端PE之间的直连通道,完成PE之间的数据透明传输,可以是LSP、MPLS TE或GRE隧道。 |
VLL的实现过程
VLL的实现过程包括VLL的建立和VLL的报文转发两个部分。
VLL的建立
VLL的建立需要完成AC绑定和PW的建立。
- PW的建立:两端PE通过静态配置或使用信令协议交换VC信息建立PW,用于提供一个VLL在公网传输的专用通道。
- AC绑定:将PE上的AC接口绑定到PW,建立AC与PW之间的VLL对应转发关系。
VLL的报文转发
VLL建立后,报文在VLL网络中的传输分为封装、透传、解封装三个过程。
-
封装
报文从AC接口进入PE上的PW时,PE设备根据报文中外层Tag类型及PW的封装方式进行不同的封装处理。
设备判别的报文中的外层Tag分为U-Tag和P-Tag两种。其中:-
U-Tag是被用户的设备插入的Tag,对业务提供商SP(Service Provider)无意义。当使用GE接口、Ethernet接口、Eth-Trunk接口作为AC接口时,默认AC接口上送PW的报文中的携带的外层Tag为U-Tag。
-
P-Tag是被SP的设备插入的Tag,通常用于区分用户流量。当使用子接口或者VLANIF接口作为AC接口时,默认AC接口上送PW的报文中携带的外层Tag为P-Tag。
PW的封装方式有Ethernet封装(Raw模式)和VLAN封装(Tagged模式)两种方式。
PE设备对从AC进入PW的报文的具体处理方式如表2所示。
表2 PE对从AC进入PW的报文的处理方式 从AC进入PW的报文
PW的封装方式
PE对从AC进入PW的报文的处理
报文中存在P-Tag
Ethernet
删除报文中的P-Tag,再封装两层MPLS标签(内层VC标签和外层Tunnel标签)后转发。
VLAN
不删除P-Tag,而是直接封装两层MPLS标签(内层VC标签和外层Tunnel标签)后转发。
报文中无P-Tag
Ethernet/VLAN
不论PW采用何种封装方式,均对报文不做Tag处理,封装两层MPLS标签(内层VC标签和外层Tunnel标签)后转发。
-
-
透传
由于VLL使用MPLS网络的Tunnel承载,报文经过封装传送到MPLS网络后,Tunnel直接将报文及其内层VC标签透传至对端PE。
-
解封装
对端PE收到本端PE发送的报文后,对其进行MPLS解封装,根据解封装后得到的VC信息,将报文转发到对应的AC接口。
解封装后,报文从PW进入AC,PE设备会根据AC接口类型及报文中的Tag类型对报文进行不同的Tag处理方式,具体处理方式如表3所示。
表3 PE对从PW进入AC的报文的处理方式 从PW进入AC的报文
PE对从PW进入AC的报文中VLAN Tag的处理
报文中存在P-Tag
当AC接口类型不同时,设备对报文中Tag的处理不同。
- 主接口(GE接口、Ethernet接口、Eth-Trunk接口):对报文不做处理。
- VLANIF接口:替换报文中的P-Tag。
- Dot1q终结子接口:对报文不做处理。如果PW使用Ethernet封装模式,Dot1q终结子接口只允许通过一个VLAN。
- QinQ终结子接口:替换报文中的P-Tag。
报文中无P-Tag
当AC接口类型不同时,设备对报文中Tag的处理不同。
- 主接口:对报文不做处理。
- VLANIF接口:为报文增加P-Tag。
- Dot1q终结子接口:为报文增加P-Tag。如果PW使用Ethernet封装模式,Dot1q终结子接口只允许通过一个VLAN。
- QinQ终结子接口:为报文增加P-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