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层次分析法
概念原理
通过相互比较确定各准则对于目标的权重, 及各方案对于每一准则的权重,这些权重在人的思维过程中通常是定性的, 而在层次分析法中则要给出得到权重的定量方法. 将方案层对准则层的权重及准则层对目标层的权重进行综合, 最终确定方案层对目标层的权重。
层次分析算法的基本步骤
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2、构造出各层次中的所有判断矩阵
3、一致性检验
4、求权重后进行评价
一致性检验
求解权重
例题
例题:某公司计划投资一个新项目,现有三个候选城市A、B、C可供选择。公司希望通过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最佳投资地点。评价指标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源、基础设施、政策支持四个方面。
步骤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目标层:选择最佳投资地点 准则层: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源、基础设施、政策支持 方案层:城市A、城市B、城市C
步骤2:构造各层次中的所有判断矩阵
假设公司对四个评价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了如下判断(1-9标度法):
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源 = 3,基础设施 = 5,政策支持 = 7 人力资源:基础设施 = 2,政策支持 = 4 基础设施:政策支持 = 1
构造准则层判断矩阵P:
对于方案层,假设公司对三个城市在各评价指标下的表现进行了如下判断:
经济发展水平:A > B > C 人力资源:A > C > B 基础设施:B > A > C 政策支持:C > A > B
构造方案层判断矩阵Q1(经济发展水平):
构造方案层判断矩阵Q2(人力资源):
构造方案层判断矩阵Q3(基础设施):
构造方案层判断矩阵Q4(政策支持):
步骤3:一致性检验
首先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然后计算一致性指标CI和一致性比例CR。
步骤4:求权重后进行评价
根据步骤3的计算结果,得到各评价指标和方案的权重,进而计算出各方案的综合得分,选择得分最高的方案。
import numpy as np
# 计算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def cal_maxEigenvalue_and_Eigenvector(matrix):
eigenvalues, eigenvectors = np.linalg.eig(matrix)
max_index = np.argmax(eigenvalues)
max_eigenvalue = eigenvalues[max_index]
max_eigenvector = eigenvectors[:, max_index]
return max_eigenvalue, max_eigenvector
# 一致性检验
def consistency_check(matrix, n):
max_eigenvalue, max_eigenvector = cal_maxEigenvalue_and_Eigenvector(matrix)
CI = (max_eigenvalue - n) / (n - 1)
RI = [0, 0, 0.58, 0.9, 1.12, 1.24, 1.32, 1.41, 1.45] # 随机一致性指标
CR = CI / RI[n - 1]
if CR < 0.1:
print("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可以接受,CR = {:.4f}".format(CR))
return max_eigenvector / np.sum(max_eigenvector) # 归一化特征向量
else:
print("判断矩阵的一致性不可接受,CR = {:.4f}".format(CR))
return None
# 构造判断矩阵
P = np.array([[1, 1/3, 1/5, 1/7],
[3, 1, 1/2, 1/4],
[5, 2, 1, 1/3],
[7, 4, 3, 1]])
Q1 = np.array([[1, 3, 5],
[1/3, 1, 3],
[1/5, 1/3, 1]])
Q2 = np.array([[1, 3, 5],
[1/3, 1, 3],
[1/5, 1/3, 1]])
Q3 = np.array([[1, 1/3, 1/5],
[3, 1, 3],
[5, 1/3, 1]])
Q4 = np.array([[1, 1/3, 1/5],
[3, 1, 3],
[5, 1/3, 1]])
# 进行一致性检验并计算权重
weights_P = consistency_check(P, 4)
weights_Q1 = consistency_check(Q1, 3)
weights_Q2 = consistency_check(Q2, 3)
weights_Q3 = consistency_check(Q3, 3)
weights_Q4 = consistency_check(Q4, 3)
# 如果一致性检验未通过,则无法继续计算
if weights_P is None or weights_Q1 is None or weights_Q2 is None or weights_Q3 is None or weights_Q4 is None:
print("存在判断矩阵的一致性不可接受,请重新评估。")
else:
# 计算各方案的综合得分
scores = np.dot(weights_P, np.array([weights_Q1, weights_Q2, weights_Q3, weights_Q4]))
print("各城市的综合得分:")
for i, score in enumerate(scores):
print("城市{}:{:.4f}".format(chr(65+i), score))
# 选择得分最高的城市
best_city_index = np.argmax(scores)
print("最佳投资地点是:城市{}".format(chr(65+best_city_index)))
请注意,这段代码假设所有的判断矩阵都通过了一致性检验。在实际应用中,如果任何一个判断矩阵没有通过一致性检验,就需要重新评估矩阵中的元素,直到所有矩阵都通过一致性检验。
此外,代码中的RI
数组是一个预定义的随机一致性指标,它依赖于矩阵的大小(即准则的数量)。如果准则层或方案层的元素数量超过9,那么需要查找额外的RI值。
运行上述代码将给出每个城市的综合得分,并确定最佳投资地点。这个过程体现了层次分析法的核心步骤,包括建立模型、构造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和权重计算。
二、Topsis算法
模型原理
基本步骤
原始矩阵正向化
正向化矩阵标准化
计算得分并归一化
例题
假设某公司需要从三个供应商(A、B、C)中选择一个作为长期合作伙伴。评价指标包括:价格、质量、交货时间和售后服务。以下是供应商在每个指标上的原始评分(价格越低越好,其他指标越高越好):
首先,我们将价格指标正向化,因为价格是成本型指标,越低越好,而其他指标是效益型指标,越高越好。
正向化后的矩阵X’:
X' = [[1/10, 85, 3, 90],
[1/12, 90, 5, 85],
[1/11, 88, 4, 88]]
对正向化后的矩阵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标准化矩阵R。
X_prime = np.array([[1/10, 85, 3, 90],
[1/12, 90, 5, 85],
[1/11, 88, 4, 88]])
# 计算每列的平方和
squared_sums = np.sum(X_prime**2, axis=0)
# 标准化矩阵R
R = X_prime / np.sqrt(squared_sums)
假设每个指标的权重相等,即每个指标的权重为1/4。
# 权重向量W
W = np.array([1/4, 1/4, 1/4, 1/4])
# 计算加权得分
V = R * W
归一化得分:
# 计算得分向量V的平方和
v_squared_sums = np.sum(V**2, axis=1)
# 归一化得分
S = V / np.sqrt(v_squared_sums)[:, np.newaxis]
完整代码:
import numpy as np
# 原始矩阵正向化
X_prime = np.array([[1/10, 85, 3, 90],
[1/12, 90, 5, 85],
[1/11, 88, 4, 88]])
# 标准化矩阵R
squared_sums = np.sum(X_prime**2, axis=0)
R = X_prime / np.sqrt(squared_sums)
# 权重向量W
W = np.array([1/4, 1/4, 1/4, 1/4])
# 计算加权得分
V = R * W
# 归一化得分
v_squared_sums = np.sum(V**2, axis=1)
S = V / np.sqrt(v_squared_sums)[:, np.newaxis]
# 输出归一化得分
print("各供应商的归一化得分:")
for i, s in enumerate(S):
print(f"供应商 {chr(65+i)}: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