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一、根文件系统中各个目录文件功能解析:
- 二、对busybox进行配置和编译
- (一)执行make help命令获取make的帮助信息
- (二)对busybox源码进行配置,配置交叉编译器
- (三)执行make menuconfig命令,通过图形化界面对busybox源码进行配置
- 1. 使用静态编译,不使用共享库
- 2. 指定跟文件系统的安装路径
- 3. 配置VI风格的命令行编译器
- 4. 配置支持所有的模块化的命令
- (四)编译busybox源码
- (五)安装根文件系统,生成对应的根文件系统
- (六)添加根文件系统中必要的文件
- 1. 创建/etc/init.d/rcS文件
- 2. 创建/etc/fstab文件
- 3. 创建/etc/profile配置文件
- 4. 创建etc/inittab文件
- (七)移植动态库文件
- 三、 将rootfs根文件系统打包生成单个的ramdisk.img镜像文件
- 1. 进入到家目录下
- 2. 使用dd命令制作一个64M大小的ramdisk单个文件
- 3. 使用mkfs.ext4对ramdisk进行格式化,格式化为ext4格式
- 4. 将ramdisk 挂载到/mnt目录
- 5. 查看自己制作的跟文件系统的大小
- 6. 使用strip命令压缩文件的体积
- 7. 将~/rootfs中的内容拷贝到/mnt目录下,相当于拷贝到ramdisk文件中
- 8. 解除挂载
- 9. 使用gzip对ramdisk进行压缩
- 10. 使用mkimage命令给ramdisk.gz文件添加64字节的数据头得到ramdisk.img镜像文件
- 11. 拷贝ramdisk.img到~/tftpboot目录下
- 12. 测试ramdisk.img镜像文件
一、根文件系统中各个目录文件功能解析:
bin: 命令文件(通过busybox工具制作)
linuxrc:根文件系统被挂载后运行的第一个程序(通过busybox工具制作)
sbin: 超级用户命令、一般用户不可用(板子本身是超级用户通过busybox工具制作)
usr: 用户文件(通过busybox工具制作)
以下几个目录使用mkdir命令手动创建
dev: 设备文件(被操作系统识别的设备才有对应的文件,即设备运行时)
etc: 配置文件(配置内核相关的一些信息)
lib: 库文件、比如C的标准库(从交叉编译工具链中复制的)
mnt: 共享目录(非必要)比如挂载SD卡等时将SD卡挂载在该目录
proc: 与进程相关的文件(当有进程运行时才会有文件)
root: 用户权限(板子本身就是以root用户运行)
sys: 系统文件(系统运行时,系统加载后才会有文件)
tmp: 临时文件(比如插入新的设备时会产生临时文件)
var: 存放下载的文件和软件 (可有可无)
home: 用户家目录
二、对busybox进行配置和编译
(一)执行make help命令获取make的帮助信息
(二)对busybox源码进行配置,配置交叉编译器
修改busybox源码目录下的Makefile文件
将以下内容:
190 ARCH ?= $(SUBARCH)
164 CROSS_COMPILE ?=
修改为:
190 ARCH ?= arm
164 CROSS_COMPILE ?= arm-linux-gnueabihf-
(三)执行make menuconfig命令,通过图形化界面对busybox源码进行配置
1. 使用静态编译,不使用共享库
Settings --->
[*] Build static binary (no shared libs)
2. 指定跟文件系统的安装路径
Settings --->
(./rootfs) Destination path for 'make install'
3. 配置VI风格的命令行编译器
Settings --->
[*] vi-style line editing commands
4. 配置支持所有的模块化的命令
Linux Module Utilities --->
[ ] Simplified modutils
(四)编译busybox源码
(五)安装根文件系统,生成对应的根文件系统
(六)添加根文件系统中必要的文件
1. 创建/etc/init.d/rcS文件
如果不创建,会产生以下错误:
2. 创建/etc/fstab文件
3. 创建/etc/profile配置文件
4. 创建etc/inittab文件
拷贝ARM版本的动态库,到自己移植的根文件系统的lib路径下
(七)移植动态库文件
三、 将rootfs根文件系统打包生成单个的ramdisk.img镜像文件
1. 进入到家目录下
$ cd ~
2. 使用dd命令制作一个64M大小的ramdisk单个文件
$ sudo dd if=/dev/zero of=ramdisk bs=1M count=64
ramdisk文件最多可以存储64M大小的数据
- 注:
dd
:是一个用于转换和复制文件的命令行实用程序。它可以用来生成特定大小和内容的文件,也可以用来转换文件中的数据格式。if=/dev/zero
:if是input file的缩写,指定输入文件。
/dev/zero
是一个特殊的文件,读取它会得到无限的零值(\0,即二进制中的0)。在这个命令中,它被用作数据源,意味着dd命令将从/dev/zero读取数据。of=ramdisk
:of是output file的缩写,指定输出文件。在这个例子中,输出文件被命名为ramdisk。如果该文件不存在,dd命令会创建它;如果文件已存在,dd命令会覆盖它。bs=1M
:bs是block size的缩写,用于指定块的大小,即每次读写操作处理的数据量。在这个命令中,块大小被设置为1MB(兆字节)。这意味着dd命令每次从/dev/zero读取1MB的数据,然后写入到ramdisk文件中。count=64
:这个选项指定了要复制的块的数量。由于块大小是1MB,所以总共会写入64 * 1MB = 64MB的数据到ramdisk文件中。
3. 使用mkfs.ext4对ramdisk进行格式化,格式化为ext4格式
$ sudo mkfs.ext4 -F ramdisk
- 注:
mkfs.ext4
是用于在设备上创建 ext4 文件系统的命令行工具。它通常用于格式化硬盘分区、USB驱动器或其他存储设备。mkfs.ext4 需要一个块设备作为输入。-F
选项用于强制格式化。
4. 将ramdisk 挂载到/mnt目录
$ sudo mount -t ext4 ramdisk /mnt
5. 查看自己制作的跟文件系统的大小
$ du -h ~/rootfs // 可知rootfs达到151M,但是ramdisk只有64M
6. 使用strip命令压缩文件的体积
$ su root
$ /home/linux/toolchain/gcc-7.5.0/bin/arm-linux-gnueabihf-strip /home/linux/rootfs/lib/*
$ exit
$ du -h ~/rootfs // 压缩到49M
- 注:arm-linux-gnueabihf-strip压缩名,压缩文件的体积,压缩完成之后不影响文件的使用
压缩过后,rootfs的大小压缩为49M
7. 将~/rootfs中的内容拷贝到/mnt目录下,相当于拷贝到ramdisk文件中
$ sudo cp -raf ~/rootfs/* /mnt
- 注:
-r
或-R
:这是递归复制的选项。当复制目录时,这个选项会复制目录及其所有子目录和文件。没有这个选项,cp命令默认只复制文件,不复制目录。-a
:这是归档模式的选项,它实际上是-dR --preserve=all的简写。它尝试以尽可能保留原始文件属性(如时间戳、权限、所有权等)的方式复制文件。这对于复制目录树特别有用,因为它确保了复制后的目录树与原始目录树尽可能相同。然而,在这个命令中,-a选项与-r(或-R)一起使用时,-r是多余的,因为-a已经包含了递归复制的功能。-f
:这是强制(force)选项。它会导致cp命令覆盖目标位置上的同名文件,而不会询问用户确认。此外,如果目标目录不存在,并且没有使用-r(或-R)选项复制目录,-f选项还可以防止cp命令报错。但在这个命令中,由于使用了-r(或-R,与-a一起时),-f主要用于覆盖文件。
8. 解除挂载
$ sudo umount /mnt
9. 使用gzip对ramdisk进行压缩
$ gzip --best -c ramdisk > ramdisk.gz
10. 使用mkimage命令给ramdisk.gz文件添加64字节的数据头得到ramdisk.img镜像文件
$ mkimage -n "ramdisk" -A arm -O linux -T ramdisk -C gzip -d ramdisk.gz ramdisk.img
11. 拷贝ramdisk.img到~/tftpboot目录下
$ chmod 777 ramdisk.img
$ cp ramdisk.img ~/tftpboot
12. 测试ramdisk.img镜像文件
FSMP1A> setenv bootcmd "mmc dev 0;mmc read 0xc2000000 0x2000 0x4000;mmc read 0xc4000000 0x10000 0x200;mmc read 0xc5000000 0x21500 0x21500;bootm 0xc2000000 0xc5000000 0xc4000000"
FSMP1A> setenv bootargs root=/dev/ram console=ttySTM0,115200 initrd=0xc5000040,0x1000000 rw init=/linuxrc rootfstype=ext4
FSMP1A> saveen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