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p个轨道面上的第n个卫星节点[ XL_p_n ]的IPv4子网和网络接口地址规划★★★
-
- IPv4子网问题:中间2个点分十进制分别表示[P:轨道面索引]和[N:当前轨道面上的卫星索引]。考虑Exata设置IPv4子网默认为 190.0.0.0 ,不妨:
- 将某个轨道高度的Walker星座卫星构建的‘轨道壳’索引设置为:
- IPv4子网问题:中间2个点分十进制分别表示[P:轨道面索引]和[N:当前轨道面上的卫星索引]。考虑Exata设置IPv4子网默认为 190.0.0.0 ,不妨:
190 +‘轨道壳’索引值
比如,轨道壳从低到高有3个轨道壳,分别390公里,600公里,1000公里,
轨道壳索引分别为 1,2,3 ,
对应的,[最左端的点分十进制]为 191.xx.xx.xx ,
192.xx.xx.xx ,
193.xx.xx.xx 。
假设考虑 72轨道面 x 22卫星 的Walker星座而言,p=1,2,3,…,P(72),n=1,2,3,…,N(22);
-
-
- 第p个轨道面上的第n个卫星,有[前向]和[右向]2条星间链路,
-
【[前向]星间链路对应的IPv4子网】为: 191. p. 2*n-1. 0 ,
【[右向]星间链路对应的IPv4子网】为: 191. p. 2*n. 0 ,
其中,p, n受限于IPv4点分十进制,其取值范围分别为:
p = 1,2,3,…,254 ,即, 可以有最多 254个轨道面;
n = 1,2,3,…,127 ,即,每个轨道面最多127颗卫星。
-
-
- 【[前向]星间链路子网[191. p. 2*n-1. 0]】的两端卫星节点的网络接口IP地址:
-
因[前向]星间链路上的卫星轨道面编号p都相同,因此[最右边的点分十进制]可以分别设置为所连接卫星节点的 轨道内卫星索引编号n,具体而言:
【[前向]星间链路子网[191. p. 2*n-1. 0]】所‘发出’链路的卫星节点为 n,
【[前向]星间链路子网[191. p. 2*n-1. 0]】所‘接收’链路的卫星节点为 n+1,
因此,有:
【[前向]星间链路‘发出’链路的卫星节点】IP : [191. p. 2*n-1. n],
【[前向]星间链路‘接收’链路的卫星节点】IP : [191. p. 2*n-1. n+1]。
-
-
- 【[右向]星间链路子网[191. p. 2*n. 0]】的情况稍微简单一些,因为所‘发出’链路和所‘接收’链路的卫星节点,其轨道面编号p恰好相差1,恰好可以作为[最右边的点分十进制]设置为IPv4网络接口地址,
-
因此,有:
【[右向]星间链路‘发出’链路的卫星节点】IP : [191. p. 2*n. p],
【[右向]星间链路‘接收’链路的卫星节点】IP : [191. p. 2*n. p+1]。
-
-
- 综上,第p个轨道面上的第n个卫星节点[ XL_p_n ],[前向]和[右向]2条星间链路所‘发出’和‘接收’的卫星节点的IPv4网络接口地址分别为:
-
【[前向]星间链路对应的IPv4子网】为: 191. p. 2*n-1. 0 ,
【[前向]星间链路‘发出’链路的卫星节点】IP : [191. p. 2*n-1. n],
【[前向]星间链路‘接收’链路的卫星节点】IP : [191. p. 2*n-1. n+1];
【[右向]星间链路对应的IPv4子网】为: 191. p. 2*n. 0 ,
【[右向]星间链路‘发出’链路的卫星节点】IP : [191. p. 2*n. p],
【[右向]星间链路‘接收’链路的卫星节点】IP : [191. p. 2*n. p+1]。
-
-
- 思考讨论 hands up by JSLS :
-
如果多个轨道壳进行卫星互联网组网,那么每颗卫星不妨假设可以有‘前后左右’4条和‘上下’2条,共6条“米字型”的星间链路,问题来了,如何规划设置IPv4网络接口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