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哈希表的模拟实现

news2024/9/21 22:56:51

文章目录

  • 1. 哈希的概念
  • 2. 哈希表与哈希函数
    • 2.1 哈希冲突
    • 2.2 哈希函数
    • 2.3 哈希冲突的解决
      • 2.3.1 闭散列(线性探测)
      • 2.3.2 闭散列的实现
      • 2.3.3 开散列(哈希桶)
      • 2.3.4 开散列的实现
    • 2.4 开散列与闭散列比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哈希的概念

在我们之前所接触到的所有的数据结构中,元素关键码与其存储位置之间没有对应的关系,因此我们要想查找一个元素,必须要经过关键码的多次比较。

顺序查找时间复杂度为O(N),平衡树中为树的高度,即O(log2N),搜索的效率取决于搜索过程中元素的比较次数。

理想的搜索方法:可以不经过任何比较,一次直接从表中得到要搜索的元素。
如果构造一种存储结构,通过某种函数(hashFunc)使元素的存储位置与它的关键码之间能够建立一 一映射的关系,那么在查找时通过该函数可以很快找到该元素。

向该结构中搜索与查找一个元素时,可以直接通过关键码的值,然后通过某种函数,直接找到该元素所在的位置

该方式即为哈希(散列)方法,哈希方法中使用的转换函数称为哈希(散列)函数,构造出来的结构称为哈希表或者称散列表

2. 哈希表与哈希函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size为表中元素的大小,最初是默认是10

2.1 哈希冲突

按照上述哈希方式,向集合中插入元素14、24、34,会出现什么问题?

不同关键字通过相同哈希哈数计算出相同的哈希地址,该种现象称为哈希冲突或哈希碰撞。

把具有不同关键码而具有相同哈希地址的数据元素称为“同义词”。

发生哈希冲突该如何处理呢?

2.2 哈希函数

引起哈希冲突的一个原因可能是:哈希函数设计不够合理。
哈希函数设计原则:

  • 哈希函数的定义域必须包括需要存储的全部关键码,而如果散列表允许有m个地址时,其值域必须在[0,m-1]中
  • 哈希函数计算出来的地址能均匀分布在整个空间中
  • 哈希函数应该比较简单

常见哈希函数

  1. 直接定址法- -(常用)
    取关键字的某个线性函数为散列地址:Hash(Key)= A*Key + B。(例如一个字符串,其在哈希比表中的位置就可以使字符串中所有字符的和,为了避免key不同,而地址相同,可以在乘以一个A)
    优点:简单、均匀
    缺点:需要事先知道关键字的分布情况
    使用场景:适合查找比较小且连续的情况

  2. 除留余数法- -(常用)
    设散列表中允许的地址数为m,取一个不大于m,但最接近或者等于m的质数p作为除数,按照哈希函数:Hash(key) = key% p,将关键码转换成哈希表中的3地址

  3. 随机数法- -(了解)
    选择一个随机函数,取关键字的随机函数值为它的哈希地址,即H(key) = random(key),其中random为随机数函数。
    通常应用于关键字长度不等时采用此法

由于哈希函数比较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2.3 哈希冲突的解决

2.3.1 闭散列(线性探测)

闭散列:也叫开放定址法当发生哈希冲突时,如果哈希表未被装满,说明在哈希表中必然还有空位置,那么可以把key存放到冲突位置中的“下一个” 空位置中去。那如何寻找下一个空位置呢?

  1. 线性探测

比如上述中的场景,现在需要插入元素14,先通过哈希函数计算哈希地址,hashi为4,因此14理论上应该插在该位置,但是该位置已经放了值为4的元素,即发生哈希冲突。

线性探测:从发生冲突的位置开始,依次向后探测,直到寻找到下一个空位置为止

  • 插入
    通过哈希函数获取待插入元素在哈希表中的位置
    如果该位置中没有元素则直接插入新元素,如果该位置中有元素发生哈希冲突,则使用线性探测找到下一个空位置,插入新元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查找

例如要找key为14的元素,首先使用哈希函数计算出元素在哈希表中的地址,从该地址处依次向后比较,直到遇到空位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删除

对于删除而言,要先查找到元素,然后再将元素删除掉。那怎么删呢?将该位置的状态置为吗?
删除数据时,只需将该位置设置为删除,不能将该位置的状态设置为空,否则将影响查找功能(如果将14位置的状态置为空,在查找44时将找不到,走到空就停下了)

2.3.2 闭散列的实现

为了标明每个位置的状态,我们可以使用枚举常量来表示

		//元素的状态
		enum State
		{
			EXIST = 0,	//已有元素
			DELETE,	//该位置元素已删除
			EMPTY	//该位置为空
		};

哈希表的初步框架

namespace open_addr
{
	//为了后期适配map与set,这里先给两个模板参数
	template<class K,class T>
	class HashTable
	{
		//元素的状态
		enum State
		{
			EXIST = 0,	//已有元素
			DELETE,	//该位置元素已删除
			EMPTY	//该位置为空
		};
		//元素的结构
		struct Element
		{
			T _data;
			State _state;
		};

	public:
		HashTable(size_t N = 10){
			_table.resize(N);
			for (size_t i = 0; i < N; i++)
			{
				_table[i]._state = EMPTY;
			}
		}

		bool insert(const T& data)
		{}
		size_t find(const K& key)
		{}
		bool erase(const K& key)
		{}
	private:
		vector<Element> _table;//哈希表
		size_t _n;   //记录当前元素个数
	};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实现各项功能:

  • 插入
	//哈希函数
	template<class K>
	struct HashFunc
	{
		size_t operator()(const K& key)
		{
			return key;
		}
	};
		bool insert(const T& data)
		{
			//根据哈希函数,计算位置
			Hash hs;
			size_t hashi = hs(data) % _table.size();

			//检查是否有哈希冲突问题
			while (_table[hashi]._state == EXIST)
			{
				hashi++;
				hashi %= _table.size();//实现下标的环绕
			}
			//插入元素,修改状态
			_table[hashi]._data = data;
			_table[hashi]._state = EXIST;
			_n++;
			return true;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我们的元素是int时,代码可以跑通;但当元素是string时,代码就过不了了。
所以我们需要对哈希函数进行特化处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此时不管你是什么类型,只要提供对应的哈希函数,我们的代码就可以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哈希表扩容问题

如果我们的哈希表满了,那么数据进来后,就会一直死循环;而且哈希表中元素越多,哈希冲突越高,效率越低。

因此就引入了载荷因子来判断是否需要扩容来提高效率问题

散列表的载荷因子定义为: a =填入表中的元素个数 / 散列表的长度

  • a是散列表装满程度的标志因子。
  • 由于表长是定值,a与“填入表中的元素个数”成正比,所以,a越大,表明填入表中的元素越多,产生冲突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a越小,标明填入表中的元素越少,产生冲突的可能性就越小。
  • 实际上,散列表的平均查找长度是载荷因子a的函数,只是不同处理冲突的方法有不同的函数。
  • 对于开放定址法,荷载因子是特别重要因素,应严格限制在0.7-0. 8以下。超过0. 8,查表时的CPU缓存不命中(cache missing)按照指数曲线上升。因此,一些采用开放定址法的hash库,如Java的 系统库限制了荷载因子为0.75,超过此值将resize散列表。

扩容时,先开一个是原来旧表二倍大小的新表,然后根据旧表中的元素,寻找元素在新表中的位置,寻找位置插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由于再次计算位置,插入元素和不扩容时的代码一样,为了减少代码的冗余,这里我们直接开一个新的哈希表,最后交换两哈希表的表即可

		bool insert(const T& data)
		{
			size_t n = _table.size();
			//检查是否扩容
			if (10 * _n / n >= 7)
			{
				//直接建立一个新表
				HashTable<K, T, Hash> newtable;
				newtable._table.resize(n * 2);
				//复用插入的逻辑
				for (size_t i = 0; i < n; i++)
				{
					if (_table[i]._state == EXIST)//该位置有元素才转移
					{
						newtable.insert(_table[i]._data);
					}
				}
				//交换新旧表
				swap(_table, newtable._table);
			}
			//根据哈希函数,计算位置
			Hash hs;
			size_t hashi = hs(data) % n;

			//检查是否有哈希冲突问题
			while (_table[hashi]._state == EXIST)
			{
				hashi++;
				hashi %= n;//实现下标的环绕
			}
			//插入元素,修改状态
			_table[hashi]._data = data;
			_table[hashi]._state = EXIST;
			_n++;
			return true;
		}
  • 查找

对于查找而言,使用哈希函数计算好位置后,从该位置向后找,直到位置的状态为空

		int find(const K& key)
		{
			//根据key获取表中的位置
			Hash hs;
			size_t hashi = hs(key) % _table.size();
			while (_table[hashi]._state != EMPTY)
			{
				if (_table[hashi]._state == EXIST
					&& _table[hashi]._data == key)
				{
					return hashi;
				}
				hashi++;
				hashi %= _table.size();
			}
			return -1;
		}
  • 删除
		bool erase(const K& key)
		{
			int hashi = find(key);
			if (hashi != -1)
			{
				_table[hashi]._state = DELETE;//状态设置为删除
				--_n;//个数减少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线性探测优点:实现非常简单,
线性探测缺点:一旦发生哈希冲突,所有的冲突连在一起,容易产生数据“堆积”,即:不同关键码占据了可利用的空位置,使得寻找某关键码的位置需要许多次比较,导致搜索效率降低。如何缓解呢?

线性探测的缺陷是产生冲突的数据堆积在一块,这与其找下一个空位置有关系,因为找空位置的方式就是挨着往后逐个去找,因此二次探测为了避免该问题,找下一个空位置的方法为: H i H_i Hi = ( H 0 H_0 H0 + i 2 i^2 i2 )% m, 或者: H i H_i Hi = ( H 0 H_0 H0 - i 2 i^2 i2 )% m。其中:i = 1,2,3…, H 0 H_0 H0是通过散列函数Hash(x)对元素的关键码 key 进行计算得到的位置,m是表的大小。

二次探测其实也只是缓解了该问题,因此我们就不实现二次探测了。
闭散列最大的缺陷就是空间利用率比较低,这也是哈希的缺陷

//原模板
template<class K>
struct HashFunc
{
	size_t operator()(const K& key)
	{
		return key;
	}
};

//特化
template<>
struct HashFunc<string>
{
	size_t operator()(const string& key)
	{
		size_t sum = 0;
		for (auto& e : key)
		{
			sum *= 31;//这里使用了直接地址法,避免字符串的key计算后相同
			sum += e;
		}
		return sum;
	}
};
namespace open_addr
{
	//为了后期适配map与set,这里先给两个模板参数
	template<class K,class T,class Hash = HashFunc<K>>
	class HashTable
	{
		//元素的状态
		enum State
		{
			EXIST = 0,	//已有元素
			DELETE,	//该位置元素已删除
			EMPTY	//该位置为空
		};
		//元素的结构
		struct Element
		{
			T _data;
			State _state;
		};

	public:
		HashTable(size_t N = 10){
			_table.resize(N);
			for (size_t i = 0; i < N; i++)
			{
				_table[i]._state = EMPTY;
			}
		}

		bool insert(const T& data)
		{
			size_t n = _table.size();
			//检查是否扩容
			if (10 * _n / n >= 7)
			{
				//直接建立一个新表
				HashTable<K, T, Hash> newtable;
				newtable._table.resize(n * 2);
				//复用插入的逻辑
				for (size_t i = 0; i < n; i++)
				{
					if (_table[i]._state == EXIST)//该位置有元素才转移
					{
						newtable.insert(_table[i]._data);
					}
				}
				//交换新旧表
				swap(_table, newtable._table);
			}
			//根据哈希函数,计算位置
			Hash hs;
			size_t hashi = hs(data) % n;

			//检查是否有哈希冲突问题
			while (_table[hashi]._state == EXIST)
			{
				hashi++;
				hashi %= n;//实现下标的环绕
			}
			//插入元素,修改状态
			_table[hashi]._data = data;
			_table[hashi]._state = EXIST;
			_n++;
			return true;
		}

		int find(const K& key)
		{
			//根据key获取表中的位置
			Hash hs;
			size_t hashi = hs(key) % _table.size();
			while (_table[hashi]._state != EMPTY)
			{
				if (_table[hashi]._state == EXIST
					&& _table[hashi]._data == key)
				{
					return hashi;
				}
				hashi++;
				hashi %= _table.size();
			}
			return -1;
		}

		bool erase(const K& key)
		{
			int hashi = find(key);
			if (hashi != -1)
			{
				_table[hashi]._state = DELETE;//状态设置为删除
				--_n;//个数减少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size_t size()
		{
			return _n;
		}
	private:
		vector<Element> _table;//哈希表
		size_t _n;   //记录当前元素个数
	};
}

2.3.3 开散列(哈希桶)

开散列法又叫链地址法(开链法),首先对关键码集合用哈希函数计算散列地址,具有相同地址的关键码归于同一子集合,每一个子集合称为一个桶,各个桶中的元素通过一个单链表链接起来,各链表的头结点存储在哈希表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上图可以看出,开散列中每个桶中放的都是发生哈希冲突的元素。

2.3.4 开散列的实现

开散列与闭散列唯一的不同就是:开散列使用了链表解决哈希冲突占据其它位置的问题。
所以此时的插入和删除就要按照链表的逻辑去走。

  • 插入

桶的个数是一定的,随着元素的不断插入,每个桶中元素的个数不断增多,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导致一个桶中链表节点非常多,会影响的哈希表的性能,因此在一定条件下需要对哈希表进行增容,那该条件怎么确认呢?开散列最好的情况是:每个哈希桶中刚好挂一个节点,再继续插入元素时,每一次都会发生哈希冲突,因此,在元素个数刚好等于桶的个数时,可以给哈希表增容。

由于开辟节点的消耗比较大,因此就不能使用闭散列那种方法复用插入;我们可以按照元素的值计算新的位置,对其进行重新连接,省下来开辟节点的消耗。

		bool insert(const T& data)
		{
			Hash hs;
			size_t size = _table.size();
			//检查扩容
			if (_n == size)//节点个数等于桶的数量时,进行扩容
			{
				//为了节省开销,不再重新开辟新节点,直接映射原来的节点,将原来的映射取消
				vector<Node*> newtable(size * 2, nullptr);
				size_t newsize = newtable.size();
				for (size_t i = 0; i < size; i++)
				{
					Node* cur = _table[i];
					while (cur)
					{
						size_t hashi = hs(cur->_data) % newsize;//元素对应的新表中的位置

						Node* next = cur->_next;//记录当前桶的下一个元素

						//头插连接到新桶
						cur->_next = newtable[hashi];
						newtable[hashi] = cur;

						cur = next;
					}
					_table[i] = nullptr;
				}
				swap(_table, newtable);
			}
			size_t hashi = hs(data) % _table.size();

			//头插连接
			Node* newnode = new Node(data);
			newnode->_next = _table[hashi];
			_table[hashi] = newnode;
			++_n;
			return true;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查找

查找时,按照哈希函数确定位置后,遍历链表比较即可

		Node* find(const K& key)
		{
			Hash hs;
			size_t hashi = hs(key) % _table.size();
			Node* cur = _table[hashi];
			while (cur)
			{
				if (cur->_data == key)
					return cur;
				cur = cur->_next;
			}
			return nullptr;
		}
  • 删除

对于删除而言,就不能直接利用find函数了。对于链表的删除要分几种情况讨论

  1. 当前桶是否只有这一个元素
  2. 多个元素时,删除链表中的节点要连接删除节点前后的节点(要记录前驱节点)
		bool erase(const K& key)
		{
			Hash hs;
			size_t hashi = hs(key) % _table.size();
			Node* cur = _table[hashi];
			Node* prev = nullptr;
			while (cur)
			{
				if (cur->_data == key)
				{
					if (prev == nullptr)//桶中只有一个元素
					{
						_table[hashi] = nullptr;
					}
					else
					{
						prev->_next = cur->_next;//连接前驱和后继节点
					}
					delete cur;
					_n--;
					return true;
				}
				else
				{
					prev = cur;
					cur = cur->_next;
				}
			}
			return false;
		}
  • 析构

由于此处使用的是我们自己的链表,所以最后别忘记释放节点

		~HashTable()
		{
			for (size_t i = 0; i < _table.size(); i++)
			{
				Node* cur = _table[i];
				while (cur)
				{
					Node* next = cur->_next;
					delete cur;
					cur = next;
				}
				_table[i] = nullptr;
			}
		}
//原模板
template<class K>
struct HashFunc
{
	size_t operator()(const K& key)
	{
		return key;
	}
};

//特化
template<>
struct HashFunc<string>
{
	size_t operator()(const string& key)
	{
		size_t sum = 0;
		for (auto& e : key)
		{
			sum *= 31;//这里使用了直接地址法,避免字符串的key计算后相同
			sum += e;
		}
		return sum;
	}
};

namespace hash_bucket
{
	template<class T>
	struct HashNode
	{
		T _data;//数据域
		HashNode<T>* _next;//指针域

		HashNode(const T& data)
			:_data(data)
			, _next(nullptr)
		{}
	};
	//为了后期适配map与set,这里先给两个模板参数
	template<class K, class T,class Hash = HashFunc<K>>
	class HashTable
	{
		typedef HashNode<T> Node;
	public:

		HashTable(size_t N = 10)
		{
			_table.resize(N,nullptr);
		}
		~HashTable()
		{
			for (size_t i = 0; i < _table.size(); i++)
			{
				Node* cur = _table[i];
				while (cur)
				{
					Node* next = cur->_next;
					delete cur;
					cur = next;
				}
				_table[i] = nullptr;
			}
		}

		bool insert(const T& data)
		{
			Hash hs;
			size_t size = _table.size();
			//检查扩容
			if (_n == size)//节点个数等于桶的数量时,进行扩容
			{
				//为了节省开销,不再重新开辟新节点,直接映射原来的节点,将原来的映射取消
				vector<Node*> newtable(size * 2, nullptr);
				size_t newsize = newtable.size();
				for (size_t i = 0; i < size; i++)
				{
					Node* cur = _table[i];
					while (cur)
					{
						size_t hashi = hs(cur->_data) % newsize;//元素对应的新表中的位置

						Node* next = cur->_next;//记录当前桶的下一个元素

						//头插连接到新桶
						cur->_next = newtable[hashi];
						newtable[hashi] = cur;

						cur = next;
					}
					_table[i] = nullptr;
				}
				swap(_table, newtable);
			}
			size_t hashi = hs(data) % _table.size();

			//头插连接
			Node* newnode = new Node(data);
			newnode->_next = _table[hashi];
			_table[hashi] = newnode;
			++_n;
			return true;
		}

		Node* find(const K& key)
		{
			Hash hs;
			size_t hashi = hs(key) % _table.size();
			Node* cur = _table[hashi];
			while (cur)
			{
				if (cur->_data == key)
					return cur;
				cur = cur->_next;
			}
			return nullptr;
		}

		bool erase(const K& key)
		{
			Hash hs;
			size_t hashi = hs(key) % _table.size();
			Node* cur = _table[hashi];
			Node* prev = nullptr;
			while (cur)
			{
				if (cur->_data == key)
				{
					if (prev == nullptr)//桶中只有一个元素
					{
						_table[hashi] = nullptr;
					}
					else
					{
						prev->_next = cur->_next;
					}
					delete cur;
					_n--;
					return true;
				}
				else
				{
					prev = cur;
					cur = cur->_next;
				}
			}
			return false;
		}

	private:
		vector<Node*> _table;
		size_t _n;
	};
}

2.4 开散列与闭散列比较

用链地址法处理溢出,需要增设链接指针,似乎增加了存储开销。事实上:由于开地址法必须保持大量的空闲空间以确保搜索效率,如二次探查法要求装载因子a <= 0.7,而表项所占空间又比指针大的多,所以使用链地址法反而比开地址法节省存储空间。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oloradmin.cn/o/1953062.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C语言项目】 以链表实现的管理系统(注册、登录、对表进行数据操作)

第一次编辑这么长的文章&#xff0c;如果对你有帮助&#xff0c;可以点赞收藏一下一起学习&#xff01;一起进步&#xff01; 目录 一、项目介绍 二、代码介绍 三、小记 四、完整代码 五、输出结果展示 1、成功将终端输入的用户姓名和密码分别存入到.txt文件中 2、登陆成…

cpp学习记录03

结构体 定义&#xff1a;用户自定义符合数据类型&#xff0c;可以包含不同类型的不同成员。 //声明结构体 struct 结构体类型&#xff08;自己起名&#xff09; {成员1类型 成员1名称&#xff1b;。。。成员N类型 成员N名称&#xff1b;} 基本用法&#xff08;类似class&…

探索 Electron:构建用户友好的登录页面流程

Electron是一个开源的桌面应用程序开发框架&#xff0c;它允许开发者使用Web技术&#xff08;如 HTML、CSS 和 JavaScript&#xff09;构建跨平台的桌面应用程序&#xff0c;它的出现极大地简化了桌面应用程序的开发流程&#xff0c;让更多的开发者能够利用已有的 Web 开发技能…

88年汉城奥运追忆:差距尤存,出路何在

&#xff08;35年前的文章&#xff0c;摘自1989年2月1日《大众日报》&#xff09; 差距尤存 出路何在 ——汉城奥运会后的思索 刘伟 一项调查表明&#xff1a;在当今中国中学生最喜爱的十本杂志中&#xff0c;竟没有一本是体育类杂志&#xff1b;在城市工人、干部、科技人员家…

搜索引擎项目(四)

SearchEngine 王宇璇/submit - 码云 - 开源中国 (gitee.com) 基于Servlet完成前后端交互 WebServlet("/searcher") public class DocSearcherServlet extends HttpServlet {private static DocSearcher docSearcher new DocSearcher();private ObjectMapper obje…

【前端/js】使用js读取本地文件(xml、二进制)内容

目录 说在前面FileReaderDOMParser文本文件二进制文件 说在前面 浏览器版本&#xff1a;Microsoft Edge 126.0.2 (正式版本) (64 位) FileReader MDNFileReader 接口允许 Web 应用程序异步读取存储在用户计算机上的文件&#xff08;或原始数据缓冲区&#xff09;的内容&#x…

Golang 高性能 Websocket 库 gws 使用与设计(一)

前言 大家好这里是&#xff0c;白泽&#xff0c;这期分析一下 golang 开源高性能 websocket 库 gws。 视频讲解请关注&#x1f4fa;B站&#xff1a;白泽talk 介绍 gws&#xff1a;https://github.com/lxzan/gws &#xff5c;GitHub &#x1f31f; 1.2k&#xff0c;高性能的 …

STM32(七):STM32指南者-通信实验

目录 一、基本概念通讯基本概念1、串行和并行2、同步通讯与异步通讯3、全双工、半双工、单工4、通讯速率 USART基本概念1、串口通讯基本概念2、物理层3、协议层4、指南者的串口USART I2C基本概念SPI基本概念 二、USART串口实验前期准备1、安装安装 USB 转串口驱动_CH3402、野火…

【中项】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第5章 软件工程-5.1软件工程定义与5.2软件需求

前言&#xff1a;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专业&#xff0c;现分享一些教材知识点。觉得文章还不错的喜欢点赞收藏的同时帮忙点点关注。 软考同样是国家人社部和工信部组织的国家级考试&#xff0c;全称为“全国计算机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xff08;水平&#xff09;考试”&…

代码随想录算法训练营day22 | 77. 组合、216.组合总和III 、17.电话号码的字母组合

碎碎念&#xff1a;加油 参考&#xff1a;代码随想录 回溯算法理论基础 回溯和递归是相辅相成的&#xff0c;只要有递归&#xff0c;就会有回溯。回溯通常在递归函数的下面。 回溯搜索到法的效率&#xff1a; 它其实是纯暴力的做法&#xff0c;不是一个高效的算法。 回溯法能…

将控制台内容输出到文本文件

示例代码&#xff1a; Imports System.IO Module Module1Sub Main()Dim fs As New FileStream("D:\Desktop\test\输出结果.txt", FileMode.Create, FileAccess.Write, FileShare.None)Dim sw As New StreamWriter(fs)Console.SetOut(sw)Console.SetError(sw)For i …

Spring 自定义集合实现策略

Spring 自定义集合实现策略 日常开发中&#xff0c;如果遇到复杂业务通常会用一个接口实现多个实现类。需要根据对应参数判断获取不同实现类。例如支付场景&#xff0c;根据选择支付方式&#xff0c;选择相应路由。如果实现类不多&#xff0c;通常会这样。如果实现类多了&…

【论文10】复现代码tips

一、准备工作 1.创建一个虚拟环境 conda create --name drgcnn38 python=3.8.18 2.激活虚拟环境 conda activate drgcnn38 注意事项 在Pycharm中终端(terminal)显示PS而不是虚拟环境base 问题如下所示 解决方法:shell路径改成cmd.exe 重启终端显示虚拟环境 3.安装torch …

Linux:Linux进程控制

目录 1. 进程概念 1.1 并行和并发 2. 进程创建 2.1 fork()函数初识 2.2 写时拷贝 2.3 fork常规用法 2.4 fork调用失败的原因 3. 进程终止 3.1 进程场景 3.2 进程常见退出方法 4. 进程等待 4.1 进程等待必要性 4.2 进程等待的方法 4.2.1 wait方法&#xff1a; 4.…

推荐系统三十六式学习笔记:工程篇.常见架构24|典型的信息流架构是什么样的

目录 整体框架数据模型1.内容即Activity2.关系即连接 动态发布信息流排序数据管道总结 从今天起&#xff0c;我们不再单独介绍推荐算法的原理&#xff0c;而是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模块-工程篇。 在工程实践的部分中&#xff0c;我首先介绍的内容是当今最热门的信息流架构。 信息…

关于数据存储位置的一点知识

关于数据存储位置的一点知识

c++红黑树,插入公式

概念 红黑树&#xff0c;是一种二叉搜索树&#xff0c;但在每个结点上增加一个存储位表示结点的颜色&#xff0c;可以是Red或 Black。 通过对任何一条从根到叶子的路径上各个结点着色方式的限制&#xff0c;红黑树确保没有一条路 径会比其他路径长出俩倍&#xff0c;因而是接近…

useRoute 函数的详细介绍与使用示例

title: useRoute 函数的详细介绍与使用示例 date: 2024/7/27 updated: 2024/7/27 author: cmdragon excerpt: 摘要&#xff1a;本文介绍了Nuxt.js中useRoute函数的详细用途与示例&#xff0c;展示了如何在组合式API中使用useRoute获取当前路由信息&#xff0c;包括动态参数、…

web服务器dns服务器配置服务

1.搭建一个nfs服务器&#xff0c;客户端可以从该服务器的/share目录上传并下载文件 server服务器&#xff1a; 创建 /share目录&#xff0c;并且编辑/etc/exports文件 更改目录权限为755&#xff1a; 755权限码的含义是&#xff1a; 文件所有者&#xff08;第一位数字7&…

Docker Desktop安装(通俗易懂)

1、官网 https://www.docker.com/products/docker-desktop/ 2、阿里云镜像 docker-toolbox-windows-docker-for-windows安装包下载_开源镜像站-阿里云 1. 双击安装文件勾选选项 意思就是&#xff1a; Use WSL 2 instead of Hyper-V (recommended) : 启用虚拟化&#xff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