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专业,现分享一些教材知识点。
软考同样是国家人社部和工信部组织的国家级考试,全称为“全国计算机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目前涵盖了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系统、信息服务5大领域,总共27个科目,也是分为初、中、高三个级别。
通信专业主要需要关注“计算机网络”这个专业类别,可以考的科目有初级资格的“网络管理员”、中级的“网络工程师”。
还有5个高级资格专业,分别是“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系统分析师“”系统架构设计师“”网络规划设计师“”系统规划与管理师“。
软考高级证书在通信行业比较吃香,主要原因有两个: 通信行业与计算机软件是相近专业,评职称满足相近专业的要求; 通信高级不能以考代评,但软考高级可以,很多考生通过考软考高级来评高级职称。
1.1.3信息化基础
信息化是一个过程,与工业化、现代化一样,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 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与智能化工具相适 应的生产力,称为信息化生产力。信息化是以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将所研究对象 各要素汇总至数据库,供特定人群生活、工作、学习、辅助决策等,是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各种行为 相结合的一种技术,使用该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行为的效率,并且降低成本,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提供技术支持。
1.信息化内涵
信息化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信息化用作名词时,通常指信息技术应用,特别是促成 应用对象或领域(比如政府、企业或社会)发生转变的过程。例如,“企业信息化 ”不仅指在企业 中应用信息技术,更重要的是通过深入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企业的业务模式、组织架构乃至经营战 略发生革新或转变。信息化用作形容词时,常指对象或领域因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所达成的新形态 或状态。例如,“信息化社会 ”指信息技术应用到一定程度后达成的社会形态,它只有充分应用信 息技术才能达成。综上所述,信息化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转型的一个历史性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综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支撑改善人类的各项政治、经济和社会活动,并把贯穿于这些活动中 的各种数据有效、可靠地进行管理,经过符合业务需求的数据处理,形成信息资源,通过信息资源 的整合与融合,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形成新的经济和社会形态,推动各方面的高质量发展。
信息化的核心是要通过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在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充分应用基于信息技 术的先进社会生产工具(表现为各种信息系统或软硬件产品),提高信息时代的社会生产力,并推 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革(表现为法律、法规、制度、规范、标准和组织结构等),使国家的 综合实力、社会的文明程度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全面提升。信息化的内涵主要包括:
●信息网络体系:包括信息资源、各种信息系统和公用通信网络平台等。
●信息产业基础: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信息装备制造和信息咨询服务等。
●社会运行环境:包括现代工农业、管理体制、政策法律、规章制度、文化教育和道德观念等 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
●效用积累过程:包括劳动者素质、国家现代化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和 物质文明建设的不断进步等。
信息化的基本内涵给人们的启示是:信息化的主体是全体社会成员,包括政府、企业、事业、团体和个人( 中21上)。信息化的时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的空域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的一切领域;它的手段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社会生产工具;它的途径是创建信息时代的 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关系及社会上层建筑的改革;它的目标是使国家的综合实力、社会的文 明素质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全面提升。我国大规模开展信息化工作已经30多年,已成为保障国家 安全、支撑政府行政职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民生经济发展等各大战略层面的重要支柱。
2.信息化体系
信息化代表了一种信息技术被高度应用,信息资源被高度共享,从而使得人的智能潜力以及社 会物质资源潜力被充分发挥,个人行为、组织决策和社会运行趋于合理化的理想状态。
1997年召开的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将信息化和国家信息化定义为: “信息化是指培育、 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国家信息化就是在国家统一 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 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进程。 ”国家信息化体系包括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信 息网络、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6个要素,这6个要素的关系构 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如图1-4所示。
(1)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国家信息化的核心任务,是国家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 的关键,是衡量国家信息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2)信息网络。信息网络是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础设施,包括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 机网络。这三种网络有各自的形成过程、服务对象和发展模式,它们的功能有所交叉,又互为补
充。
(3)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应用是指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它直接反 映了效率、效果和效益。信息技术应用是信息化体系六要素中的龙头,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主阵地,集中体现了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和效益( 高21下)。
(4)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产业是信息化的物质基础,包括微电子、计算机、 电信等产品和技 术的开发、生产、销售, 以及软件、信息系统开发和电子商务等。从根本上来说,国家信息化只有 在相关产品和技术方面拥有雄厚的自主知识产权,才能提高综合国力。( 中22下广)
(5)信息化人才。人才是信息化的成功之本,而合理的人才结构更是信息化人才的核心和关键 (中22下)。合理的信息化人才结构要求不仅要有各个层次的信息化技术人才,还要有精干的信息 化管理人才,营销人才,法律、法规和情报人才。
(6)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信息化政策和法规、标准、规范用于规范和协调信息化体系 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国家信息化快速、有序、健康和持续发展的保障( 中22上)。
3.信息化趋势
信息化是信息产业发展与信息技术在经济与社会各方面扩散的基础上,不断运用信息技术改造 传统的经济、社会结构,通往如前所述的理想状态的一段持续的过程。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 化的持续深化,信息化成为重塑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力量。信息化跟各行业、领域、业务现代化在 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各领域加速渗透,促进数字化 转型步伐加快,并驱动经济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1)组织信息化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组织信息化已成为业务价值实现、可持 续化发展和提高经济与社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组织应该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推动其信息化的建 设进程。品牌2.0理论指出,信息化建设是品牌母体树冠部分的支持网络,庞大的品牌识别系统必 须对应强大的信息化建设体系。如果信息化建设不能满足品牌识别系统的要求,品牌识别系统也将 受到伤害,会自动调低到现有的信息化建设体系可以支撑的大小,这是品牌母体的自我调整过程。 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解释一种现象:为什么有的品牌进行了很好的品牌识别系统设计,初看起来 是一个极具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的品牌,但却不能持久,并马上出现了负品牌效应。各行业领域组织的信息化是国家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基础,指组织在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管理、经营等多个环节中广泛利用信息技术,并大力培养信息人才,完善信息服务,加速建设 组织信息系统。组织的信息化建设体现了组织在通信、网站、电子商务方面的投入情况,在客户和 服务对象资源管理、质量管理体系方面的建设成就等。信息化建设日渐成为组织影响力、生产、销 售、服务等各环节的核心支撑,并随着信息技术在组织中应用的不断深入,其价值显得越来越重要,未来甚至许多组织必须依托信息化建设才能生存。
组织信息化除驱动和加速组织转型升级和生产力建设外,还呈现出产品信息化、产业信息化,社会生活信息化和国民经济信息化等趋势和方向( 中22上、中21下)。产品信息化包含两层含义: ①产品中各类信息比重日益增大、物质比重日益降低,其物质产品的特征向信息产品的特征迈进; ②越来越多的产品中嵌入了智能化元器件,使产品具有越来越强的信息处理功能。产业信息化指农 业、工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广泛利用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建立各种类型的产业 互联网平台和网络,实现产业内各种资源、要素的优化与重组,从而实现产业的升级。社会生活信 息化指包括市场、科技、教育、军事、政务、 日常生活等在内的整个社会体系采用先进的信息技 术,建立各种互联网平台和网络,大力拓展人们日常生活的信息内容,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拓展 人们的活动时空等。国民经济信息化指在经济大系统内实现统一的信息大流动,使金融、贸易、投 资、计划、营销等组成一个信息大系统,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经济的四个环节通过信息进一 步连成一个整体。国民经济信息化是世界各国急需实现的目标。
2)国家信息化趋势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2016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强调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总目标是建设网络强国,分“三步走 ”:第 一步到2020年,核心关键技术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信息化 成为驱动现代化建设的先导力量;第二步到2025年,建成国际领先的移动通信网络,根本改变核心 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实现技术先进、产业发达、应用领先、网络安全坚不可摧的战略目标, 涌现一批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网信企业;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信息化全面支撑富强民 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网络强国地位日益巩固,在引领全球信息化发展方面有更 大作为。当前,我国全面部署了“构建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体系 ”重大任务,明确我国信息化进入 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新阶段。
4. 国家信息化规划
《 “十四五 ”国家信息化规划》 明确了;建设泛在智联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建立高效利用的 数据要素资源体系,构建释放数字生产力的创新发展体系,培育先进安全的数字产业体系,构建产 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体系,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数字社会治理体系,打造协同高效的数字政府服务体 系,构建普惠便捷的数字民生保障体系,拓展互利共赢的数字领域国际合作体系和建立健全规范有 序的数字化发展治理体系等重大任务。今后一段时间,我国信息化的发展重点主要聚焦在数据治 理、密码区块链技术、信息互联互通、智能网联和网络安全等方面。
1)数据治理
深化数据资源调查,推进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制定数据采集、存储、加工、流通、交易、 衍生产品等标准规范,提高数据质量和规范性。建立和完善数据管理国家标准体系和数据治理能力
评估体系。聚焦数据管理、共享开放、数据应用、授权许可、安全和隐私保护、风险管控等方面, 探索多主体协同治理机制( 中23上)。
2)密码区块链技术
着力推进密码学、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核心技术研究,支持建设安全可控、可持续发展的底 层技术平台和区块链开源社区。构建区块链标准规范体系,加强区块链技术测试和评估,制定关键 基础领域区块链行业应用标准规范。开展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聚焦金融科技、供应链服务、政务 服务、商业科技等领域开展应用示范。
3)信息互联互通
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深化电子证照、电子合同、电子发票、 电子会计凭证 等在政务服务、财税金融、社会管理、民生服务等重要领域的有序有效应用。推进涉企政务事项的 全程网上办理,大力推进公共资源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构建覆盖全国、透明规范、互联互通、智慧 监管的公共资源交易体系。
4)智能网联
遴选打造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加快智能网联汽车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和5G-V2X车联网示范网 络建设,提升车载智能设备、路侧通信设备、道路基础设施和智能管控设施的“人、车、路、云、 网 ”协同能力,实现L3级以上高级自动驾驶应用。
5)网络安全
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深化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的安全理念,压实网络安 全责任,加强网络安全信息统筹机制建设,形成多方共建的网络安全防线。开发网络安全技术及相 关产品,提升网络安全自主防御能力。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加强网络安全核心 技术联合攻关,开展高级威胁防护、态势感知、监测预警等关键技术研究,建立安全可控的网络安 全软硬件防护体系。强化5G 、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车联网等安全保障。完善网络安全监测、通报预警、应急响应与处置机制,提升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事件分析以及快速恢复能力。结合国家信息化发展趋势, 国家各部委将加速推进各领域信息化进程,尤其是数据赋能、5G 等新兴技术应用、数字化转型等多方面的建设。例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明确了相关信息化的 发展目标和方向。即政务信息化建设总体迈入以数据赋能、协同治理、智慧决策、优质服务为主要 特征的融慧治理新阶段,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的技术融合、数据融合、业务融合成为政务信息 化创新的主要路径,逐步形成平台化协同、在线化服务、数据化决策、智能化监管的新型数字政府 治理模式,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等领域的数字治理能力显著提 升,网络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有力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 #include "stdio.h"
2 void main()
3 {
4 int time;
5 for (time=1;time<=10;time++)
6 printf("%d、喜欢的帮忙点赞收藏加关注哦!\n",time);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