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整理了一篇 bbr 的微分方程组建模(参见 bbr 建模),算是 bbr 算法终极意义上的一个总结,最后也顺带了对 aimd 的描述,算是我最近比较满意的一篇分享了。那么接下来的问题,脱离出具体算法,上升到宏观层面,拥塞控制的本质是什么。
拥塞控制的本质就是对有效资源的自适应,这里的有效资源包括带宽但不包括 buffer。这个自适应分为两个层面,在局部意义上,要对时延负反馈做适应,在全局意义上,要做公平收敛,要说本质,就是以上这些。
用微分方程描述拥塞控制非常直观,因为它本身就是描述变化的,而拥塞控制就是要对变化做响应,变化主要指全局流量的波动,有流量加入,就出让一些资源,有流量退出,就抢占一些资源,出让多少,抢占多少,不光看能力,还要看全局,所有这一切都非常容易用微分方程描述。拥塞控制更多的意义在于适应多流,单流还不容易吗,传统 slow start or bbr startup 就够了。
我们看迄今为止具有代表性的 3 类拥塞控制算法,基于丢包的 reno/cubic,基于时延的 vegas,基于 bdp 模型的 bbr,它们无外乎都在描述 cwnd/pacing rate 的变化。
虽然 reno/cubic 的 aimd 依赖外部事件(丢包)而显得不连续,但它依然可以用连续的方程描述,只需要把丢包事件等价到丢包率即可:
d W d t = ( 1 − p ) ∗ a W − p ∗ b ∗ W \dfrac{dW}{dt}=(1-p)*\dfrac{a}{W}-p*b*W dtdW=(1−p)∗Wa−p∗b∗W
而对于 vegas,只需要盯紧时延变化,下面是我给出的一个模型,简陋,但能说明问题。设 x(t) 为发送速率,y(t) 为期望 rtt,z(t) 为实际测量 rtt,w(t) 为 cwnd,则 vegas 的行为可由下列一组方程描述:
z
(
t
)
=
实际实时采样
z(t)=实际实时采样
z(t)=实际实时采样
d
x
d
t
=
k
1
(
z
−
y
)
\dfrac{dx}{dt}=k_1(z-y)
dtdx=k1(z−y)
d
y
d
t
=
k
2
(
y
−
z
)
\dfrac{dy}{dt}=k_2(y-z)
dtdy=k2(y−z) 【实则移动指数平均】
d
w
d
t
=
x
⋅
z
\dfrac{dw}{dt}=x\cdot z
dtdw=x⋅z
我用 sin 函数模拟采样波动,数值解法代码如下:
x = np.zeros_like(times)
y = np.zeros_like(times)
z = np.zeros_like(times)
w = np.zeros_like(times)
x[0], y[0], z[0] = x0, y0, z0
t = np.arange(0.0, T, 0.1)
for n in range(1, len(times)):
x[n] = x[n-1] + dt * (-k1*(z[n-1] - y[n-1]))
y[n] = y[n-1] + dt * (-k3*(y[n-1] - z[n-1]))
z[n] = 1 + 1*np.sin(2 * np.pi * t[n-1])
w[n] = x[n]*z[n]
它长下面的样子:
可观察到这些量之间的关系,就是负反馈,阻止 rtt 变化,此消彼长。
资源限定场景,参与者多则收,参与者少则放,装进一个瓶子,晃一段时间就不再拥挤,这就是拥塞控制。
很多人都有体验,刚挤进一辆满载公交车或绿皮火车,似乎每个人都被压得喘不过气,但车子颠簸一阵子后,奇迹般宽松了,另一例,医院,景区,购物等不管排队多长,似乎最终都会得到服务。
总有人会往宽松的地方主动挪,有人挪就有人让,总有人觉得没希望而离开,但很少有人主动挤,这就是拥塞控制。端到端拥塞控制与此类似,都是没有全局上帝视角的自发自组织博弈。
自 1986 年第一次肉眼可见的大范围网络拥塞后,范雅各布森(Van Jacobson,任何 cc 都应引用他)引入拥塞控制机制后迄今诞生了越来越多的拥塞控制算法,但具有部署意义的依旧是 reno/cubic,vegas,bbr 这 3 类,其它的诸多算法大多数都上不了台面。
近几年各类 cc 如寒武纪大爆发(各顶会一年 n 多论文,n 多 cc,基本都是瞎 jb 扯淡),但多数上不了台面,主流 cc 还是老 3 样,实际部署的就是 cubic vs. bbr,vegas 都不行,别的都只能自己玩玩,内卷罢了。强调端到端却又没什么好招数获得更加详细的信息,上限到了,信息量已达极限,还折腾个啥。至于 dcn,只呵呵。
大多数都是为了升职加薪,包括 G 家。rack 早在 1994 年 vegas 论文中就展现了,然而无人问津,直到 bbr 前夕… 其实业内早就采用了。业内一般不管你实际效果,而在乎总结性只言片语,曾有位自诩资深的经理说 “拥塞控制的本质就是端到端的 qos”,这就纯扯犊子了。
端到端信息量极限的根因在于 “测不准”。测不准又怎样,大数定律,中心极限定理上场啊,任何事物在足够符合它自己尺度的那个度量精度,一定有规律,这就是统计学两大定律的前提,而分组交换互联网本身就是统计复用网络,它遵循统计律。
但大多数程序员看不上统计律。可统计律才是有效的拥塞控制的核心基础,不然呢?你试试看。
艹,本来不卷,求别卷!鸡屎,经理。
浙江温州皮鞋湿,下雨进水不会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