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mise 类的方法简介

news2025/1/11 9:52:32

文章目录

  • Promise.resolve() 和 Promise.reject()
    • resolve()和reject()的参数
  • Promise.all()
  • Promise.all()案例:多张图片上传
  • Promse.allSettled()
  • Promise.race()
  • Promise.race()举例:图片加载超时
  • Promise.race()举例:网络请求超时
  • Promise.any()

感谢阅读,觉得有帮助点点赞点点关注,谢谢!

Promise 的 API 分为两种:

Promise 实例的方法(也称为:Promis的实例方法)
Promise 类的方法(也称为:Promise的静态方法)

前面几篇文章,讲的都是 Promise 实例的方法(需要先将Promise实例化),它们都是存放在Promise的prototype上的。今天这篇文章,我们来讲一下 Promise 类的方法。

Promise 类的方法:可以直接通过大写的Promise.xxx调用的方法。这里的xxx就称之为静态方法。

Promise 的自带 API 提供了如下静态方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romise.resolve() 和 Promise.reject()

使用场景
当我们在定义一个 Promise 的过程中,如果涉及到异步操作,那就需要通过new Promise的方式创建一个 Promise 实例。

但有些场景下,我们已经有一个现成的内容了,希望将其转成 Promise 来使用。此时,我们可以用 Promise.resolve() 将其封装为成功的状态。同理,用Promise.reject()可以封装为失败的状态

比如说,有时候,promise 里面并没有异步操作,我只是单纯地想通过 promise 的方式返回一个字符串(有的业务就是有这样的需求),那就可以通过 Promise.reslove(‘字符串’)、 Promise.reject(‘字符串’) 这种简写的方式返回。

代码举例:

const promise = Promise.resolve('qianguyihao')

promise.then(res => {
  console.log('res:', res);
});

// 上方代码如果是连续书写的话,也可以简写成:
Promise.resolve('qianguyihao').then(res => console.log('res:', res));

Promise.resolve(‘qianguyihao’) 这种写法似乎过于啰嗦,直接 **return ‘qianguyihao’**不行吗?that depands。举个例子,我们在调用别人的方法时,对方如果要求返回值必须是 Promise对象,那么,Promise.resolve() 就能派上用场了。

Promise.resolve()和Promise.reject()的返回值就是一个 Promise。
用法拆解
Promise.resolve()的用法相当于new Promise(),并执行resolve()操作。下面这两种写法是等价的:

// 写法1:Promise 类的 resolve() 方法
const promise = Promise.resolve(params);

// 写法2:Promise 实例的 resolve() 方法
const promise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resolve(params));

Promise.reject()的用法同理。下面这两种写法是等价的:

// 写法1:Promise 类的 reject() 方法
const promise = Promise.reject(params);

// 写法2:Promise 实例的 reject() 方法
// 第一个形参用不到,我们通常用 下划线 表示。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范写法。
const promise = new Promise((_, reject)=> reject(params));

写法2显然过于啰嗦,写法1用得更多。

写法2中,我们可以学到一个写代码的小技巧:如果某个形参我们用不到,但又必须写出来的话,我们通常用下划线表示。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范写法,比较简洁。

resolve()和reject()的参数

resolve()参数中传入的值,可以有很多种类型,进而决定 Promise 的状态:

情况1:如果resolve()中传入普通的值或者普通对象,那么这个值会作为then()回调的参数。Promise
的状态为fulfilled。
情况2:如果resolve()中传入的是另外一个新的 Promise,那么原 Promise 的状态将交给新的
Promise 决定。
情况3:如果resolve()中传入的是thenable
对象,那就会执行该then()方法,并且根据then()方法的结果来决定Promise的状态。

reject()的参数中,无论传入什么值,Promise都会直接进入 rejected 状态,并触发 catch() 方法的执行。

我们在前面的文章《Promise入门详解》中针对这些情况做了详细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代码详解
resolve()、reject()既可以作为 Promise 实例的方法,也可以作为 Promise 类的方法。这两种情况,我们来对比看看。

例 1:

function foo(flag) {
    if (flag)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 {
            // 这里可以做异步操作
            resolve('success');
        });

        // return Promise.resolve('success2');
    } else {
        return new Promise((reslove, reject) => {
            // 这里可以做异步操作
            reject('fail');
        });
    }
}

// 执行 reslove 的逻辑
foo(true).then((res) => {
    console.log(res);
});

// 执行 reject 的逻辑
foo(false).catch((err) => {
    console.log(err);
});

例 2:(见证奇迹的时刻)

function foo(flag) {
    if (flag) {
        // Promise的静态方法:直接返回字符串
        return Promise.resolve('success');
    } else {
        // Promise的静态方法:直接返回字符串
        return Promise.reject('fail');
    }
}

// 执行 reslove 的逻辑
foo(true).then((res) => {
    console.log(res);
});

// 执行 reject 的逻辑
foo(false).catch((err) => {
    console.log(err);
});

例 1 和例 2 的打印结果是一样的。这两段代码的区别在于:例 1 里面可以封装异步任务;例 2 只能单纯的返回一个字符串等变量,不能封装异步任务。

Promise.all()

Promise.all()的参数是一个数组,数组里可以填写多个 Promise;Promise.all()的返回值是一个新的 Promise。这里我们以三个 Promise 为例,比如 Promsie.all([p1, p2, p3])。它的作用是将p1、p2、p3 这三个 Promise 包裹在一起,组成一个新的 Promise

新 Promise 的状态由 p1、p2、p3 这三个 Promse 共同决定:

当 p1、p2、p3等所有的 Promise 状态都变为 fulfilled 时,新的 Promise 将变为 fulfilled状态,并会将 p1、p2、p3 等所有 Promise 的返回值组成一个数组,作为 then() 的参数。
当p1、p2、p3 等 Promise中有一个 Promise 状态为 rejected 时,新的 Promise 将立马变为 rejected 状态,并会将第一个
reject() 的返回值作为 catch() 的参数。

Promsie.all([p, p2, p3]) 的使用场景:并发处理多个异步任务,所有任务都执行成功,才算成功(才会走到 then);只要有一个任务失败,就会马上走到 catch,整体都算失败。参数里传的是多个 Promise 实例组成的数组。

Promsie.all() 在实际开发中使用得非常频繁,真的很好用。我们在开发一个前端页面时,经常需要同时调用多个接口,等待这些接口的数据都准备好之后,前端再来做接下来的事。如果你也遇到这样的需求,那么 Promsie.all() 适合你。

语法举例
1、异步任务都执行成功时:

const promise1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 => {
        console.log('执行 promise1');
        resolve('promise 1 成功');
    }, 1000);
});

const promise2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 => {
        console.log('执行 promise2');
        resolve('promise 2 成功');
    }, 2000);
});

const promise3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 => {
        console.log('执行 promise3');
        resolve('promise 3 成功');
    }, 3000);
});

Promise.all([promise1, promise2, promise3])
    .then((res) => {
        // 三个异步任务都执行成功,才会走到这里
        // 这里拿到的 res,是三个成功的返回结果组成的数组
        console.log('all promise res:' + JSON.stringify(res));
    })
    .catch((err) => {
        // 只要有一个异步任务执行失败,就会马上走到这里
        console.log(err);
    });

打印结果:

// 1秒后
执行 promise1

// 2秒后
执行 promise2

// 3秒后
执行 promise3

all promise res:["promise 1 成功","promise 2 成功","promise 3 成功"]

2、异步任务有至少一个执行失败时:

const promise1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 => {
        console.log('执行 promise1');
        resolve('promise 1 成功');
    }, 1000);
});

const promise2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 => {
        console.log('执行 promise2');
        // 这里通过 reject() 的方式,表示任务执行失败
        reject('promise 2 失败');
    }, 2000);
});

const promise3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 => {
        console.log('执行 promise3');
        resolve('promise 3 成功');
    }, 3000);
});

Promise.all([promise1, promise2, promise3])
    .then((res) => {
        // 三个异步任务都执行成功,才会走到这里
        console.log('走到 then:' + JSON.stringify(res));
    })
    .catch((err) => {
        // 只要有一个异步任务执行失败,就会马上走到这里
        console.log('走到 catch:' + err);
    });

打印结果:

// 1秒后
执行 promise1

// 2秒后
执行 promise2
走到 catch:promise 2 失败

// 3秒后
执行 promise3

可以看到,当 promise2 执行失败之后,马上就走到了 catch,获取到了 promise2 失败的结果。

要注意的是,promise1、promise3并不会执行 resolve(),它俩状态是 pending,且无法获取它俩的结果。我们只知道整体的任务是失败的,获取了整体的失败结果。

Promise.all()案例:多张图片上传

案例:现在有一个图片上传的接口,每次请求接口时只能上传一张图片。需求是:当用户连续上传完九张图片(正好凑齐九宫格)之后,给用户一个“上传成功”的提示。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使用Promsie.all()。

这个例子,在实际的项目开发中,经常遇到,属于高频需求,需要记住并理解。

1、代码举例如下:

const imgArr =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const promiseArr = [];
imgArr.forEach((item) => {
    const p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 在这里做图片上传的异步任务。图片上传成功后,接口会返回图片的 url 地址
        //  upload img ==> return imgUrl
        if (imgUrl) {
            // 单张图片上传完成
            resolve(imgUrl);
        } else {
            reject('单张图片上传失败');
        }
    });
    promiseArr.push(p);
});
Promise.all(promiseArr)
    .then((res) => {
        console.log('图片全部上传完成');
        console.log('九张图片的url地址,组成的数组:' + res);
    })
    .catch((res) => {
        console.log('部分图片上传失败');
    });

2、上方代码解释:

(1)只有九张图片都上传成功,才会走到 then。

第一张图会成功调 upload 接口,并返回 imgUrl,但不会走到 resolve,因为要等其他八张图的执行结果,再决定是一起走 resolove 还是一起走 reject。

(2)按时间顺序来看,假设第一张图片上传成功,第二张图片上传失败,那么,最终的表现是:

对于前端来说,九张图都会走到 reject;整体会走到 catch,不会走到 then。

对于后端来说,第一张图片会上传成功(因为写入 DB 是不可逆的),第二张图上传失败,剩下的七张图,会正常请求 upload img 接口。

其实九张图的 upload img 请求都已经发出去了。对于后端来说,是没有区别的(而且读写 DB 的操作不可逆),只是在前端的交互表现不同、走到 resolve / reject / then / catch 的时机不同而已。

3、思维拓展:

拓展 1:如果你希望九张图同时上传,并且想知道哪些图上传成功、哪些图上传失败,则可以这样做:无论 upload img
接口请求成功与否,全都执行 resolve。这样的话,最终一定会走到 then,然后再根据接口返回的结果判断九张图片的上传成功与否。

拓展 2:实战开发中,在做多张图片上传时,可能是一张一张地单独上传,各自的上传操作相互独立。此时
Promise.all便不再适用,这就得具体需求具体分析了。

注意:某个任务失败之后,其他任务会继续执行

一定要注意,当执行 Promise.all() / Promise.race() / Promise.any() 等方法时,如果其中一个任务失败了,其他任务并没有停止,会继续执行。只是前端拿不到其他任务的执行状态而已。

其他任务是否需要做一些特殊梳理,就要结合你自己的业务逻辑来考虑。

Promse.allSettled()

Promise.all()方法组成的多个Promise中,有个明显的特点是:只要有一个 Promise 元素进入 rejected 状态,则整体的 Promise 会立即进入 rejected 状态。其他 Promise 元素会处于 pending 状态,任务本身是否执行成功,我们在前端代码里无从知晓,因为无法拿到处理结果。我们只知道整体的 Promise 是 fulfilled或者 rejected ,获取整体的成功/失败结果。

如果你认为 Promise.all() 的这一点无法满足你的需求,那么, Promise.allSettled() 可以提供一种新思路。

Promise.allSettled() 是ES11(ES 2020)中提供的新API。它会等待所有的 Promise 元素都有结果(无论是 fulfilled,还是rejected)后,才会有最终的结果(settled),而且状态一定是 fulfilled。

Promise.allSettled() 的状态为 fulfilled,不代表 里面的 Promise 元素都是 fulfilled,这只是在表明,里面的 Promise 元素都已经有了就结果(可能成功、可能失败)。

语法举例

const promise1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 => {
    console.log('执行 promise1');
    resolve('promise 1 成功');
  }, 1000);
});

const promise2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 => {
    console.log('执行 promise2');
    reject('promise 2 失败');
  }, 2000);
});

const promise3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 => {
    console.log('执行 promise3');
    resolve('promise 3 成功');
  }, 3000);
});

Promise.allSettled([promise1, promise2, promise3]).then(res => {
  // 注意看 res 的返回结果
  console.log('allSettled:', res);
});

打印结果:

执行 promise1

执行 promise2

执行 promise3

allSettled:

[
    {
        "status": "fulfilled",
        "value": "promise 1 成功"
    },
    {
        "status": "rejected",
        "reason": "promise 2 失败"
    },
    {
        "status": "fulfilled",
        "value": "promise 3 成功"
    }
]

打印结果截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上面的打印结果可以看出,Promise.allSettled() 的状态为 fulfilled后,then()的回调函数里,res 是一个数组,数组里存放了每个 Promise 元素的执行结果(包括状态和返回值)。

在实际开发中,Promise.all() 比 Promise.allSettled() 用得更多一些。

Promise.race()

Promise.race([p1, p2, p3]):参数里传的是多个 Promise 元素组成的数组。可以并发处理多个Promise,整体的执行状态取第一个执行完成的 Promise的状态,且状态和第一个完成的任务状态保持一致。

上面这句话,第一次读时,可能很绕口。我以异步任务为例,说的再通俗一点:在多个同时执行的异步任务中,等待哪个任务 最先执行完成(无论是走到 resolve,还是走到 reject,都算执行完成),整体的状态就立即跟这个任务保持一致。如果这个任务执行成功,那整体就算成功(走到 then);如果这个任务执行失败,那整体就算失败(走到 catch)。

race的中文翻译,可以理解为“竞赛”、“竞争”。意思是,谁先抢到名额,就认定谁了。谁前有结果,就用谁的结果。无论这个人最终的结局是成功或者失败,整体的结局,都以这个人的结局为准。

我刚开始学 Promise.race()的时候,误以为它的含义是“只要有一个异步执行成功,整体就算成功(走到 then);所有任务都执行失败,整体才算失败(走到 catch)”。现在想来,真是大错特错,过于懵懂。

现在我顿悟了,准确来说,Promise.race()强调的是:只要有一个异步任务执行完成,整体就是完成的。

Promise.race()的应用场景:在众多 Promise 实例中,最终结果只取一个 Promise 的状态,**谁返回得最快就用谁的 Promise **状态。

我们来看看各种场景的打印结果,继续前行。

语法举例
场景 1、所有任务都执行成功时:

const promise1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 => {
        console.log('执行 promise1');
        resolve('promise 1 成功');
    }, 1000);
});

const promise2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 => {
        console.log('执行 promise2');
        resolve('promise 2 成功');
    }, 2000);
});

const promise3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 => {
        console.log('执行 promise3');
        resolve('promise 3 成功');
    }, 3000);
});

Promise.race([promise1, promise2, promise3])
    .then((res) => {
        // 第一个完成的任务,如果执行成功,就会走到这里
        // 这里拿到的 res,是第一个成功的 promise 返回的结果,不是数组
        console.log(JSON.stringify(res));
				console.log('走到then:' + res);
    })
    .catch((err) => {
        // 第一个完成的任务,如果执行失败,就会走到这里
        console.log(err);
    });

打印结果:

// 1秒后
执行 promise1
走到then:promise 1 成功

// 2秒后
执行 promise2

// 3秒后
执行 promise3

场景 2、第一个任务成功、第二个任务失败时:

const promise1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 => {
        console.log('执行 promise1');
        resolve('promise 1 成功');
    }, 1000);
});

const promise2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 => {
        console.log('执行 promise2');
        // 第二个任务执行失败时
        reject('promise 2 失败');
    }, 2000);
});

const promise3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 => {
        console.log('执行 promise3');
        resolve('promise 3 成功');
    }, 3000);
});

Promise.race([promise1, promise2, promise3])
    .then((res) => {
        // 第一个完成的任务,如果执行成功,就会走到这里
        console.log('走到then:' + res);
    })
    .catch((err) => {
        // 第一个完成的任务,如果执行失败,就会走到这里
        console.log('走到catch:' + err);
    });

打印结果:

// 1秒后
执行 promise1
走到then:promise 1 成功

// 2秒后
执行 promise2

// 3秒后
执行 promise3

可以看出,场景 2 的打印结果和场景 1 的打印结果,是一样的。因为第一个执行完成的任务是成功的,所以整体就算成功,马上走到 then()。

场景 3、第一个任务失败、第二个任务成功时:

const promise1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 => {
        console.log('执行 promise1');
        // 第一个任务执行失败时
        reject('promise 1 失败');
    }, 1000);
});

const promise2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 => {
        console.log('执行 promise2');
        resolve('promise 2 成功');
    }, 2000);
});

const promise3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 => {
        console.log('执行 promise3');
        resolve('promise 3 成功');
    }, 3000);
});

Promise.race([promise1, promise2, promise3])
    .then((res) => {
        // 第一个完成的任务,如果执行成功,就会走到这里
        console.log('走到then:' + res);
    })
    .catch((err) => {
        // 第一个完成的任务,如果执行失败,就会走到这里
        console.log('走到catch:' + err);
    });

打印结果:

// 1秒后
执行 promise1
走到catch:promise 1 失败

// 2秒后
执行 promise2

// 3秒后
执行 promise3

看清楚了没?场景 3 的最终打印结果,是走到了 catch;任务 2 和任务 3 里的 resolve,并没有执行。

场景 3 的代码,一定要好好理解。

Promise.race()举例:图片加载超时

现在有个需求是这样的:前端需要加载并显示一张图片。如果图片在三秒内加载成功,那就显示图片;如果三秒内没有加载成功,那就按异常处理,前端提示“加载超时”或者“请求超时”。

代码实现:

// 图片请求的Promise
function getImg()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let img = new Image();
        img.onload = function () {
            // 图片的加载,是异步任务
            resolve(img);
        };
        img.src = 'https://img.smyhvae.com/20200102.png';
    });
}

// 加载超时的 Promise
function timeout()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 采用 Promise.race()之后,如果 timeout() 的 promise 比 getImg() 的 promise先执行,说明定时器时间到了,那就算超时。整体的最终结果按失败处理。
        setTimeout(() => {
            reject('图片加载超时');
        }, 3000);
    });
}

Promise.race([getImg(), timeout()])
    .then((res) => {
        // 图片加载成功
        console.log(res);
    })
    .catch((err) => {
        // 图片加载超时
        console.log(err);
    });

如代码注释所述:采用 Promise.race() 之后,如果 timeout() 的 Promise 比 getImg() 的 Promise 先执行,说明定时器时间到了,那就算超时。整体的最终结果按失败处理。

这个思路很巧妙。用同样的思路,我们还可以处理网络请求超时的问题。如果接口请求时长超过 3 秒,就按超时处理,也就是下面我们要举的例子。

Promise.race()举例:网络请求超时

现在有这种需求:如果接口请求时长超过 3 秒,就按超时处理。

基于这种需求,我们可以用 Promise.race() 来实现:一个 Promise 用于请求接口,另一个 Promise 用于 setTimeout() 定时器。把这两个 Promise 用 Promise.race() 组装在一起,谁先执行,那么最终的结果就以谁的为准。

代码举例:

function query(url, delay = 4000) {
    let promiseArr = [
        myAajax(url),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 => {
                reject('网络请求超时');
            }, delay);
        }),
    ];
    return Promise.race(promiseArr);
}

query('http://localhost:8899/xxx_url', 3000)
    .then((res) => {
        console.log(res);
    })
    .catch((error) => {
        console.log(error);
    });

Promise.any()

Promise.any() 是 ES12(ES 2021)中推出的新API。它类似于 Promise.race(),但有一个关键的区别:Promise.any() 会等待参数中第一个状态为 fulfilled 的Promise元素,然后立即进入 fulfilled状态。

如果参数中所有的 Promise 元素都进入了 rejected,那么也会等到所有的Promise都变成rejected 状态,最终报错 AggregateError。

语法举例
场景1、第一个任务失败,第二个任务成功:

const promise1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 => {
    console.log('执行 promise1');
    reject('promise 1 失败');
  }, 1000);
});

const promise2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 => {
    console.log('执行 promise2');
    resolve('promise 2 成功');
  }, 2000);
});

const promise3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 => {
    console.log('执行 promise3');
    resolve('promise 3 成功');
  }, 3000);
});

Promise.any([promise1, promise2, promise3]).then(res => {
  console.log('走到then:', res);
});

打印结果:

// 1秒后
执行 promise1

// 2秒后
执行 promise2
走到then(): promise 2 成功

// 3秒后
执行 promise3

场景2、三个任务都失败:

const promise1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 => {
    console.log('执行 promise1');
    reject('promise 1 失败');
  }, 1000);
});

const promise2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 => {
    console.log('执行 promise2');
    reject('promise 3 失败');
  }, 2000);
});

const promise3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 => {
    console.log('执行 promise3');
    reject('promise 3 失败');
  }, 3000);
});

Promise.any([promise1, promise2, promise3])
  .then(res => {
    console.log('走到then:', res);
  })
  .catch(err => {
    console.log('走到catch:', err);
  });

打印日志:

// 1秒后
执行 promise1

// 2秒后
执行 promise2

// 3秒后
执行 promise3
走到catch: AggregateError: All promises were rejected

注意看打印结果中的报错信息。执行 promise3这行日志出来之后,报错的那行马上就出来了。

兼容性问题

Promise.any() 方法依然是实验性的,尚未被所有的浏览器完全支持。它当前处于 TC39 第四阶段草案(Stage 4)。

感谢阅读,觉得有帮助点点赞点点关注,谢谢!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oloradmin.cn/o/1873380.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第4章 客户端-客户端管理

1. 客户端API 1.1client list client list命令能列出与Redis服务端相连的所有客户端连接信息。 127.0.0.1:6379> client list id254487 addr10.2.xx.234:60240 fd1311 name age8888581 idle8888581 flagsN db0 sub0 psub0 multi-1 qbuf0 qbuf-free0 obl0 oll0 omem0 events…

硬件实用技巧:摄像头常用的输出协议类型和输出接口类型

若该文为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 本文章博客地址:https://hpzwl.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140042485 长沙红胖子Qt(长沙创微智科)博文大全:开发技术集合(包含Qt实用技术、树莓派、三维、OpenCV…

07-border布局的另一个用处

07-border布局的另一个用处 实现如下的布局: 分析: 1.USERNAME和PASSWORD使用form 2.PASSWORD的文本框使用NewMultiLineEntry 布局1 USERNAME和PASSWORD作为一个form整体,使用border布局,form设置为top,文本框设置为center参数。 packa…

Linux挂载Windows共享文件

一、Windows共享目录 二、Linux挂载 yum install cifs-utils mkdir /aaa/ mount.cifs -o usernamexxx,passwordxxx //172.16.8.121/aaa /aaa/

昇思25天学习打卡营第3天|数据集全攻略:加载、操作与自定义

导入数据集相关库和类 首先,导入了 NumPy 库,并将其简称为 np 。要知道,NumPy 乃是用于科学计算的关键库,作用非凡。接着,从 mindspore.dataset 当中导入了 vision 模块。此外,还从 mindspore.dataset 里引…

感染与疾病,感染的逐步进阶以及伴随的疾病发展

病原微生物和/或有害微生物成功入侵、繁殖并定居于宿主的体内或体内,从而导致健康障碍,称为感染。简单地说,它可以定义为由微生物引起的疾病。感染也被称为传染病或传染病或传染性疾病。 感染每年导致 1300多万 人死亡;2019 年死亡…

Liunx部署java项目Tomcat、Redis、Mysql教程

常用命令 查看,停止服务 服务进程情况,这里拿redis服务举例,其他服务查询更改名字即可 ps -ef|grep redis端口号是否被占用 lsof -i :6379显示tcp的端口和进程等相关情况 netstat -tnlp强制停止服务 kill -9 pidnum 防火墙 查看是否安装了firewalld sudo system…

Open WebUI升级到最新版本

背景介绍 open-webui是一个用于构建Web用户界面的开源库,它仿照 ChatGPT 的图形化界面,可以非常方便的调试、调用本地大语言模型。 目前该开源库更新较为活跃,从3个月前的版本(v0.1.108)到截止到2024年6月中旬发布的…

全网最详细Gradio教程系列——Gradio的安装与运行

全网最详细Gradio教程系列——Gradio的安装与运行 前言实战导论:2. Gradio的安装与运行2.1 安装2.1.1 Windows安装Gradio2.1.2 MacOS/Linux安装Gradio 2.2 运行2.2.1 普通方式运行2.2.2 热重载运行2.2.2.1 命令行式热重载2.2.2.2 Notebook热重载2.2.2.3 控制热重载 …

【LLM 论文】Self-Refine:使用 feedback 迭代修正 LLM 的 output

论文:Self-Refine: Iterative Refinement with Self-Feedback ⭐⭐⭐⭐ CMU, NeurIPS 2023, arXiv:2303.17651 Code: https://selfrefine.info/ 论文速读 本文提出了 Self-Refine 的 prompt 策略,可以在无需额外训练的情况下,在下游任务上产…

Python应用开发——30天学习Streamlit Python包进行APP的构建(11)

st.bokeh_chart 显示互动式虚化图。 Bokeh 是 Python 的一个图表库。此函数的参数与 Bokeh 的 show 函数的参数非常接近。有关 Bokeh 的更多信息,请访问 https://bokeh.pydata.org。 要在 Streamlit 中显示 Bokeh 图表,请在调用 Bokeh 的 show 时调用 st.bokeh_chart。 Fu…

Jmeter 进行http接口测试

🍅 视频学习:文末有免费的配套视频可观看 🍅 点击文末小卡片,免费获取软件测试全套资料,资料在手,涨薪更快 本文主要针对http接口进行测试,使用 jmeter工具实现。 Jmeter工具设计之初是用于做性…

Qt项目实战[MP3音乐播放器搜索引擎]

MP3音乐播放器搜索引擎(设计与实现) 一、MP3音乐播放器搜索引擎(开发环境) 1:操作系统: Windows10 x64专业版。 2:开发工具: Qt 5.12.8。 3:网易云音乐官方API接口: https://neteasecloudmusicapi.js.org/#/?id%e7%99%bb%e5%bd%95 二、MP3音乐播放器搜索引擎(功能模块) …

动手学深度学习(Pytorch版)代码实践 -计算机视觉-40目标检测和边界框

40目标检测和边界框 import torch from PIL import Image import matplotlib.pylab as plt from d2l import torch as d2lplt.figure(catdog) img Image.open(../limuPytorch/images/catdog.jpg) plt.imshow(img) plt.show()# 边界框 #save def box_corner_to_center(boxes):…

HSRP热备份路由协议(VRRP虚拟路由冗余协议)配置以及实现负载均衡

1、相关原理 在网络中,如果一台作为默认网关的三层交换机或者路由器损坏,所有使用该网关为下一跳的主机通信必然中断,即使配置多个默认网关,在不重启终端的情况下,也不能彻底换到新网关。Cisco提出了HSRP热备份路由协…

写一个坏越的小世界(六)

blog基本已经接近尾声了,稍微再润色下。比如天气模块 这边加一个天气小图标,应该会好点吧~ 当不同天气的时候可以显示不同的图标 介绍这边加了个滚球特效。虽然看着还不是很好看,先凑合着吧 整了个开关灯按钮,可以切换黑白主题 …

Educational Codeforces Round 112 (Rated for Div. 2) C. Coin Rows(构造 + 贪心 + 前缀和)

可以知道爱丽丝的路径是拐两次弯的折线 那么我们知道鲍勃能够选择的位置只有两段黄线中的一段 所以可以求出来第二行的后缀和,然后求出来第一行的前缀行,这样鲍勃在爱丽丝分割之后的情况下就会选择这两者中最大的一段,然而爱丽丝也会阻碍鲍…

RabbitMQ实践——搭建单人聊天服务

大纲 创建Core交换器用户登录发起聊天邀请接受邀请聊天实验过程总结代码工程 经过之前的若干节的学习,我们基本掌握了Rabbitmq各个组件和功能。本文我们将使用之前的知识搭建一个简单的单人聊天服务。 基本结构如下。为了避免Server有太多连线导致杂乱,下…

竞赛选题 python+大数据校园卡数据分析

0 前言 🔥 优质竞赛项目系列,今天要分享的是 🚩 基于yolov5的深度学习车牌识别系统实现 🥇学长这里给一个题目综合评分(每项满分5分) 难度系数:4分工作量:4分创新点:3分 该项目较为新颖&am…

5款提高工作效率的免费工具推荐

SimpleTex SimpleTex是一款用于创建和编辑LaTeX公式的简单工具。它能够识别图片中的复杂公式并将其转换为可编辑的数据格式。该软件提供了一个直观的界面,用户可以在编辑LaTeX代码的同时实时预览公式的效果,无需额外的编译步骤。此外,Simpl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