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底,一个能像人类一样对话的AI软件ChatGPT,在5天内突破一百万用户,风靡全球,如今用户已达1.8亿。
四个月后,ChatGPT进化为GPT4版本。该版本逻辑、数学推理能力卓越。拿留美标准化考试举例,GPT4能够在绝大多数的AP课程中拿到5分,SAT阅读与文法拿到 710+,GRE能轻松超过90%的考生。在更具专业度的USABO生物竞赛中,Chatgpt甚至能超过95%的人类。
如此全能的AI 助理,自然也能轻松通过如托福、雅思等语言能力测试,如果你想要,它也能不知疲倦地根据素材产出一篇又一篇的作文、文书。
ChatGPT 对话界面
一段时间来,留学家庭对规划面谈的需求,就包含这些留学信息,大学介绍,专业设置,录取率等等,现在获取信息的方式更丰富,效率更高了,是否意味留学规划的作用在下降?
事实上它并不能帮助家庭和孩子解决留学规划路上的问题。
比如早在Chatgpt出现之前,社交媒体已经让留学信息的获取更加透明与便捷。留学家庭不光能从各种网站、专业的公众号文章获取信息,更能通过社交媒体账号直接了解到留学生们实际的学习、生活体验。
但从我们每天和孩子,家长面谈中可以看到,留学家庭的困惑并没有变少,反而在选专业、定学校时,困惑变得更多了。最难的是,学生不能静下打好学术基础,寻找自己的热情,确认自己的方向。
我们更多地观察到学生用 Chatgpt完成留学作业和任务,需要警惕的是这样一味追求效率,会损失对问题探究的深度。工具越强大,依赖工具的人相应能力就会越弱,而学生阶段最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实践,掌握驾驭不同领域任务的能力。
关于申请的信息明显变多
项目里的L同学,初识就展现就异于同龄人的成熟。她能犀利地点评学校里的种种乱象,直言所谓的“公益”已经变成赚取利润的工具,“活动规划”也成为焦虑的原因。
她会直视规划导师的眼睛,问:“即使我把活动列表编得满满的,招生官也不可能进行验证,那么做活动有什么必要呢?”、“我组织的语言和使用的句式很难超过ChatGPT,为什么还要花这么多时间练习英文写作呢?”
在她一连串对现状的批判背后,老师能察觉她对不停追逐GPA、标化、活动等外化指标的倦怠与愤怒,更能感受到她不甘于现状的巨大能量。这能量来源于她天然的好奇心、正义感,也来源于青春期的迷茫。
老师要做的,不是讲更多道理,固执地扮演一个“说教者”,而是应该忘记自己的身份,走进L同学真实处境,和她一起面对。没有相互的信任与感同身受,就不能真正帮她从焦虑中走出来,回到踏实的规划中去。
最近L同学正在参与哥大教授关于性别研究的科研项目,当她告诉我们她和哥大教授一拍即合,教授还把自己同在哥大读书的女儿介绍给她时,我们也是既惊讶又觉得合理,因为很少有学生能短时间就和教授建立如此好的联系,合理是因为老师们一直清楚地知道,只要L同学转向了她认可的方向,她的迅速成长是必然的。
L同学在哥大参与性别研究研讨会
好的规划一定有陪伴和引导
国际教育的一个优势,便是有一套机制来评估学生真实的成长,允许每个学生都走出自己的路。申请如果是一次徒步,ChatGPT这样的工具,可能会是路途上有力的辅助,如同一根称手、可靠又智能的登山杖。这手杖可以告诉你所有关于路线、天气、环境、装备的信息。
但它却不能告诉你什么时候要逼一下自己,什么时候该休息,在你爬不上去想要放弃的时候该怎么做?什么时候又要一鼓作气完成一个阶段性目标?
周三下午和孩子面谈,来之前孩子的妈妈说孩子最近压力有点大,家长又不敢问得太仔细,每次想和他沟通他都会不耐烦,想请老师和孩子聊聊。
一个半小时的面谈,我们都在理解他的压力,帮他辨别哪些可以不用那么焦虑,哪些是重点等等,快结束的时候孩子说,“老师其实我和你们把这些说出来,就好多了,放心我没事的!”
这是规划导师在和孩子面谈中经常遇到的场景。规划不只是告诉孩子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更重要的是倾听和引导,孩子愿意和老师说他的真实感受,就是很好的开始。
我们总是希望能在出发时,就明确知道目的地。父母期待看到的是孩子无尽的投入,以此证明对自己热情和方向的确认。但实际情况是,很少学生能在一开始就明确自己要什么,这本身就是在老师的引导中逐步完成的。
能与学生并肩同行并乐在其中的老师是非常稀缺的。热情,对孩子的探索很重要,对于帮助孩子完成申请的导师来说也同样重要。这背后的连接、陪伴、情感付出,在任何时候都无法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