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持久化机制
Redis的所有数据都保存在内存中,如果没有配置持久化功能,Redis重启后数据就会全部丢失,所以需要开启Redis的持久化功能,将数据保存到磁盘上,这样当Redis重启后,可以从磁盘中恢复数据。Redis提供两种方式进行持久化,一种是RDB持久化,另一种是AOF持久化。下面详细介绍这两种方式。
1.1、RDB持久化
RDB持久化是指在指定的时间间隔内定时地将内存中的数据写入磁盘,把内存中的数据保存到RDB文件中,是默认的持久化方式。Redis快照的过程是,首先Redis服务器使用fork函数复制一份当前进程(父进程)的副本(子进程)。然后,父进程继续接收并处理客户端发来的命令,而子进程将内存中的数据写入硬盘中的RDB临时文件。最后,当子进程写入完所有数据后会用RDB临时文件替换旧的RDB文件,如下图所示:
1.2、AOF持久化
追加(Append Only File,AOF)持久化方式会记录Redis客户端对服务器的每一次写操作命令,并将这些写操作追加保存到appendonly.aof文件(AOF文件)中。在Redis服务器重启时,会加载并运行AOF文件里的命令,以达到恢复数据的目的,如下图所示:
1.3、配置RDB
Redis的配置文件在Linux下是redis.conf文件,在Windows下是redis.windows.conf文件。本小节使用的实验环境是Linux,相应的配置文件是redis.conf文件,配置效果与Windows下的一致。
1.3.1、RDB文件路径和名称
RDB持久化是Redis默认的持久化方式,默认情况下Redis会把快照文件存储在当前目录下一个名为dump.rdb的文件内。
如果需要修改dump.rdb文件的存储路径和名称,可以通过修改配置文件redis.conf内的dbfilename参数和dir参数来实现:
# RDB文件名,默认为dump.rdb
dbfilename dump.rdb
# RDB文件和AOF文件存放的目录。默认为当前工作目录
dir /usr/local/redis/bin
保存配置文件后,使用redis-server命令加载redis.conf配置文件并重新启动Redis服务器,然后使用CONFIG GET dir命令查看RDB文件的存储路径:
127.0.0.1:6379> CONFIG GET dir
1) "dir"
2) "/usr/local/redis/bin"
1.3.2、RDB的保存点
修改保存点选项,可以配置RDB的启用和禁用。可以通过修改配置文件redis.conf实现该功能。
(1)设置保存点,可以使Redis在每N秒内,如果数据发生了M次改变就保存快照文件。例如,下面这个保存点配置表示每60s内,如果数据发生了10000次以上的改变,Redis就会自动保存快照文件:
save 60 10000
保存点可以设置多个,设置保存点的格式如下:
save <seconds> <changes>
Redis可以设置多个保存点,例如Redis的配置文件redis.conf就默认设置了3个保存点:
save 900 1 # 900s后至少1个key有改变,就保存快照文件
save 300 10 # 300s后至少10个key有改变,就保存快照文件
save 60 10000 # 60s后至少10000个key有改变,就保存快照文件
(2)禁用快照保存。如果想禁用快照保存的功能,可以通过注释所有save配置,或者在最后一条save配置后添加如下的配置实现:
save ""
1.3.3、错误处理
后台存储发生错误时禁止写入,默认值为yes。默认情况下,如果Redis在后台生成快照文件时失败,就会停止接收数据,目的是让用户能知道数据没有持久化成功:
stop-writes-on-bgsave-error yes
1.3.4、数据压缩
启动RDB文件压缩,会耗费CPU资源,默认值为yes。如果想节省CPU资源,可以禁用压缩功能,但是数据集就会比没压缩的时候要大。
rdbcompression yes
1.3.5、数据校验
对RDB数据进行校验,会耗费CPU资源,默认值为yes。
rdbchecksum yes
1.3.6、手动生成快照文件
Redis提供了SAVE命令和BGSAVE命令用于手动生成快照文件。
(1)SAVE。SAVE命令会使用同步的方式生成RDB快照文件,将当前Redis实例的所有数据快照(Snap Shot)以RDB文件的形式保存到硬盘,默认情况下会把Redis数据持久化到dump.rdb文件中,并且在Redis服务器重启后自动读取dump.rdb文件。SAVE命令在Redis主线程中工作,会阻塞其他请求操作,在实际的生产环境中应该避免使用。
127.0.0.1:6379> SAVE
OK
(2)BGSAVE。BGSAVE命令使用异步的方式保存当前Redis实例的所有数据快照到RDB文件,执行BGSAVE命令后,Redis会产生一个子进程并立刻恢复对客户端的服务。
127.0.0.1:6379> BGSAVE
Background saving started
(2.41s)
注意Redis配置文件里禁用了快照生成功能不影响SAVE命令和BGSAVE命令的效果。
1.4、配置AOF
1.4.1、启用AOF持久化
将redis.conf配置文件的配置项appendonly设置为yes,启用AOF持久化:
appendonly yes
修改redis.conf配置文件后,重启Redis服务器,Redis执行的每一条命令都会被记录到appendonly.aof文件中。但事实上,Redis并不会立即将命令写入硬盘文件中,而是将命令写入硬盘缓存。在接下来的可靠性配置中,可以配置从硬盘缓存写入硬盘的时间。
1.4.2、AOF文件路径和名称
通过修改配置文件redis.conf,修改dir、appendfilename对应的配置项来修改AOF文件路径和名称:
# 文件存放目录,与RDB文件共用。默认为当前工作目录
dir /usr/local/redis
# 默认文件名为appendonly.aof
appendfilename "appendonly.aof"
1.4.3、可靠性
在redis.conf配置文件中可以通过appendfsync选项指定写入策略,有3个选项:
- always:每次收到Redis客户端的写命令就立即强制写入到AOF文件。这是最有保证的持久化方式,但也是速度最慢的,一般不推荐使用。
- everysec:每秒向AOF文件写入一次Redis客户端的写操作。在性能和持久化方面做了很好的折中,是推荐的方式。
- no:由操作系统来决定什么时候写入AOF文件,一般为30秒左右一次。这个方式性能最好,但是持久化方面没有保证,一般不推荐使用。
在redis.conf配置文件中配置appendfsync选项的实例如下:
# appendfsync always
appendfsync everysec
# appendfsync no
1.4.4、日志重写
随着写操作不断增加,AOF文件会越来越大,Redis可以在不中断服务的情况下在后台重建AOF文件。
日志重写的工作原理如下:
- Redis调用fork函数,产生一个子进程。
- 子进程把新的AOF文件写到一个临时文件里。
- 父进程持续把新的变动写到内存里的缓冲区(buffer),同时也会把这些新的变动写到旧的AOF文件里,这样即使重写失败也能保证数据的安全。
- 当子进程完成文件的重写后,父进程会获得一个信号,然后把内存里的缓冲区内容追加到子进程生成的新AOF文件里。
我们可以设置日志重写的条件。下面的实例表示当AOF文件的体积大于64 MB,并且AOF文件的体积比上一次重写之后的体积大了至少一倍(100%)的时候,Redis将执行日志重写操作:
auto-aof-rewrite-percentage 100
auto-aof-rewrite-min-size 64MB
Redis会记住自从上一次重写后AOF文件的大小。要禁用自动的日志重写功能,可以把百分比设置为0:
auto-aof-rewrite-percentage 0
1.4.5、数据损坏修复
如果因为某些原因(例如服务器崩溃)AOF文件损坏了,导致Redis加载不了,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修复:
- 备份AOF文件。
- 使用redis-check-aof命令修复原始的AOF文件:
redis-check-aof --fix
- 在Linux下可以使用diff-u命令查看AOF文件和RDB文件的差异。
- 使用修复过的AOF文件重启Redis服务器。
1.4.6、从RDB切换到AOF
在Redis 2.2以后的版本中,从RDB切换到AOF,需要备份一个最新的dump.rdb文件,并把备份文件放在一个安全的地方。执行以下命令:
$ redis-cli config set appendonly yes
$ redis-cli config set save ""
要确保数据与切换前一致,确保数据正确地写到AOF文件里。
1.4.7、备份
建议的备份方法如下:
- 创建一个定时任务,每小时和每天创建一个快照文件,并将快照文件保存在不同的文件夹里。
- 定时任务运行时,把太旧的文件删除。例如只保留48h内的按小时创建的快照文件和一到两个月的按天创建的快照文件。
- 每天确保一次把快照文件传输到数据中心外的地方进行保存,至少不能保存在Redis服务所在的服务器。
2、Redis过期key清除策略
Redis对过期key有3种清除策略:
- 被动清除:当读/写一个已经过期的key时,会触发惰性清除策略,直接清除这个过期key。
- 主动清除:由于惰性清除策略无法保证冷数据被及时清除,因此Redis会定期主动清除一批已过期的key。
- 当前已用内存超过maxmemory限定时,触发主动清除策略。
这里着重介绍第3种清除策略。在Redis中,允许用户设置最大使用内存大小为maxmemory(需要配合maxmemory-policy使用),设置为0表示不限制。当Redis内存数据集快到达maxmemory时,Redis会实行数据淘汰策略。Redis提供6种数据淘汰策略,如小表所示:
关于maxmemory设置,可以通过在redis.conf配置文件中的maxmemory参数设置,或者通过命令CONFIG SET动态修改。关于数据淘汰策略的设置,可以通过在redis.conf配置文件中的maxmemory-policy参数设置,或者通过命令CONFIG SET动态修改:
127.0.0.1:6379> CONFIG GET maxmemory
1) "maxmemory"
2) "0"
127.0.0.1:6379> CONFIG SET maxmemory 100MB
OK
127.0.0.1:6379> CONFIG GET maxmemory
1) "maxmemory"
2) "104857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