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NOR Flash 存内计算芯片技术探幽
- 1. 核心技术与芯片架构的独特设计
- 2. 强大性能与多样化应用场景
- 3. 技术前景与面临挑战
- 4. 模拟计算精度的突破
- 5. 工具链完善与应用生态建设
- 6. 跨层协同设计的推动
- 7. 技术突破与挑战
- 8. 工具链的完善与生态系统建设
- 9. 跨层协同设计的加强
- 10. 存内计算芯片的未来展望
- 总结
- 参考文献
NOR Flash 存内计算芯片技术探幽
随着物联网的迅猛发展,智能设备正逐渐演变为云端、边缘端和终端这三个主要类别。云端设备对高算力、大吞吐量和高可靠性提出了要求,而存内计算技术目前仍面临难以满足这些需求的挑战。边缘端设备,如安防和自动驾驶,对算力、时延、功耗和安全性具有相对综合的需求;终端设备则更注重功耗、成本和隐私。本文将聚焦于存内计算芯片技术的探索,以ZhiCun Technology(知存科技)推出的量产SoC芯片WTM2101为例展开讨论。
1. 核心技术与芯片架构的独特设计
WTM2101采用了NOR Flash存内计算芯片,通过电流/电压的物理实现方式进行向量-矩阵乘法运算。核心在于设计NOR Flash单元阵列,以满足大规模高能效的向量-矩阵乘法运算需求。为了克服行干扰等问题,特别设计了抗编程干扰阵列结构。此外,为了抑制阈值电压漂移对计算精度的影响,WTM2101采用了特殊的电路设计。
在芯片架构方面,WTM2101结合了1.8 MB NOR Flash存内计算阵列、RISC-V核、数字计算加速器组、320 kB RAM以及多种外设接口,实现了高效的神经网络数据流的并行化与流水线。
2. 强大性能与多样化应用场景
WTM2101基于40 nm工艺,具备存储8 bit权重的NOR Flash器件,实现了8 bit精度的矩阵乘加运算。性能方面,该芯片在神经网络语音激活检测和语音命令词识别方面表现卓越。同时,通过超低功耗的设计,WTM2101可在神经网络环境降噪算法、健康监测和分析等应用场景中取得显著成果。其工作功耗在典型应用场景下维持在微瓦级别,而小巧的封装尺寸使其适用于多种领域,如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安防监控和玩具机器人等。
3. 技术前景与面临挑战
存内计算芯片技术的应用前景巨大,特别是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然而,要实现规模化产业化仍然存在一些挑战。首先,模拟计算精度提升的难题需要克服,而数模混合设计被认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方向。其次,工具链的完善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面临的支持不足问题势必会通过技术创新得以解决。最后,跨层协同设计是确保性能与成本最优的重要环节,需要行业共同努力。
在这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中,WTM2101为存内计算芯片树立了技术的里程碑,为智能设备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随着技术的不断推进,存内计算芯片有望成为推动智能化应用的核心引擎,解决物联网和人工智能领域的重大挑战。
4. 模拟计算精度的突破
存内计算芯片的技术深度体现在对模拟计算精度的突破。传统存内计算受到信噪比的限制,难以实现高于8的精度。WTM2101通过特殊电路设计成功抑制了阈值电压漂移对计算精度的不利影响。这种突破为模拟计算提高精度创造了新的可能性,有望进一步拓展存内计算芯片在高精度应用中的应用范围。
5. 工具链完善与应用生态建设
存内计算芯片的产业化关键在于完善相关工具链,促进应用生态的建设。目前面临的工具链支持不足问题可随着技术发展而迎刃而解。完善的工具链有助于提高开发效率、降低移植成本,使更多算法和应用能够迁移到存内计算平台上。这将推动存内计算芯片的更广泛应用,形成健康的行业生态系统。
6. 跨层协同设计的推动
存内计算芯片的多层次设计涉及器件、芯片、工艺、算法和应用等多个层次,需要各个层次之间的协同设计来实现性能和成本的最优平衡。WTM2101通过协同设计实现了高效的向量-矩阵乘法运算,为存内计算芯片跨层次协同设计提供了实例。行业需要进一步加强跨层协同设计,以实现存内计算芯片的全面优化。
7. 技术突破与挑战
尽管存内计算芯片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突破,但仍然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挑战。其中之一是模拟计算精度的提升问题,传统存内计算面临着信噪比限制,数字存内计算则需要在精度、面积和成本之间寻找平衡。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涉及数模混合设计,以更好地平衡这些因素,提高计算的精度。
另一个关键的挑战是阈值电压漂移的抑制。在存储大量信息的过程中,电子泄漏可能导致阈值电压的漂移,对存内计算的准确性产生负面影响。WTM2101通过特殊电路设计成功抑制了这一问题,但未来仍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创新来应对不断增长的计算需求。
8. 工具链的完善与生态系统建设
为了推动存内计算芯片的广泛应用,必须加强工具链的完善。目前存内计算芯片的产业化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相关工具链的支持,这给算法和应用的移植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未来,随着企业对存内计算技术的投入增加,相应的编译、优化等工具链将逐渐完善,从而建立更为健全的应用生态系统。
9. 跨层协同设计的加强
跨层协同设计对于存内计算芯片至关重要。涉及器件、芯片、工艺、算法和应用等多层次的协同设计需要紧密配合,以实现性能和成本的最佳平衡。未来的研究和实践应当加强不同领域之间的合作,推动存内计算芯片技术的整体提升。
10. 存内计算芯片的未来展望
尽管存内计算芯片面临一系列的挑战,但其技术优势使其在未来仍具备巨大的应用潜力。存内计算芯片的高算力、低功耗和低成本等特点将为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领域提供更为高效的硬件解决方案。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跨领域合作,存内计算芯片有望成为智能设备领域的关键推动力,推动整个行业走向更加智能和高效的未来。
综合而言,存内计算芯片的发展前景广阔,虽然面临一些挑战,但这些挑战也将成为促使技术不断进步的动力。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合作,存内计算芯片将在未来发挥更为重要的角色,为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
存内计算芯片,以ZhiCun Technology(知存科技)的WTM2101为代表,展现出令人瞩目的技术深度和创新潜力。本文深入剖析了WTM2101的核心技术、芯片架构以及性能特点,突显了其在存内计算领域的领先地位。然而,随着技术不断演进,存内计算芯片仍面临挑战,如模拟计算精度、工具链不足和跨层协同设计等。
在技术突破方面,WTM2101成功解决了模拟计算精度提升和阈值电压漂移的难题,为存内计算芯片在高精度应用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然而,仍需深化研究以适应不断增长的计算需求。
工具链的完善和生态系统建设是存内计算芯片产业化的重要一环。当前的不足将通过技术创新和企业投入逐步得到解决,为存内计算芯片的广泛应用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跨层协同设计是确保存内计算芯片性能最优的关键,需要在器件、芯片、工艺、算法和应用等多层次进行协同。未来的研究和实践应强化不同领域之间的合作,推动存内计算芯片技术的全面提升。
尽管存内计算芯片面临挑战,但其技术优势使其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具备巨大的应用前景。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协作,存内计算芯片将为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提供关键支持,推动整个行业走向更加智能和高效的未来。
参考文献
1.知存科技
2.中国移动研究院
3.电子与信息学报—存内计算芯片研究进展及应用
4.中科院—基于NorFlash的表积神经网络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