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前言
- 一、 Number(数字)
- 1.1 数字类型分类
- 1.2 数字类型转换
- 1.3 数字运算
- 二、 String(字符串)
- 2.1 字符串的创建:
- 2.2 字符串的基本操作:
- 2.3 字符串常用方法:
- 三、 List(列表)
- 3.1 创建列表:
- 3.2 列表的基本操作:
- 3.3 列表的遍历:
- 3.4 列表的排序:
- 3.5 列表的切片操作:
- 3.6 列表的长度和查找:
- 3.7 列表推导式:
- 3.8 嵌套列表:
- 四、 Tuple(元组)
- 4.1 定义和创建元组:
- 4.2 元组的基本操作:
- 4.3 元组的特性:
- 4.5 元组与列表的区别:
- 4.6 元组的常用场景:
- 五、 Set(集合)
- 5.1 创建集合:
- 5.2 集合的添加和删除:
- 5.3 集合的交集、并集和差集:
- 5.4 集合的对称差集:
- 5.5 检查集合中的元素:
- 5.6 集合的遍历:
- 5.7 集合的运算:
- 六、 Dictionary(字典)
- 6.1 字典的基本操作:
- 6.2 字典的常用方法:
前言
数据类型是用来存储不同类型的数据,它们是构建复杂数据结构的基础,也是我们学好一门编程语言的基础。
Python3 中有六个标准的数据类型:
- Number(数字)
- String(字符串)
- List(列表)
- Tuple(元组)
- Set(集合)
- Dictionary(字典)
Python3 的六个标准数据类型中:
- 不可变数据(3 个):Number(数字)、String(字符串)、Tuple(元组);
- 可变数据(3 个):List(列表)、Dictionary(字典)、Set(集合)。
接下来我们逐个来学习每种类型的基本使用
一、 Number(数字)
数字数据类型用于存储数值。
它是不允许改变的,这就意味着如果改变数字数据类型的值,将重新分配内存空间。
1.1 数字类型分类
上一节我们提过,数字类型又分为三种:
- 整型(Int) - 通常被称为是整型或整数,是正或负整数,不带小数点。Python3 整型是没有限制大小的,可以当作 Long 类型使用,所以 Python3 没有 Python2 的 Long 类型。
- 浮点型(float) - 浮点型由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组成,浮点型也可以使用科学计数法表示(2.5e2 = 2.5 x 102 = 250)
- 复数( (complex)) - 复数由实数部分和虚数部分构成,可以用a + bj,或者complex(a,b)表示, 复数的实部a和虚部b都是浮点型。
下面看下三者的对比:
# 声明一个整型变量
a = 100
# 输出变量的值
print(a)
# 声明一个浮点型变量
b = 3.14159
# 输出变量的值
print(b)
# 声明一个复数变量
c = 3.14j
# 输出变量的值
print(c)
1.2 数字类型转换
有时候,我们需要对数据内置的类型进行转换,数据类型的转换,你只需要将数据类型作为函数名即可。
- int(x) 将x转换为一个整数。
- float(x) 将x转换到一个浮点数。
- complex(x) 将x转换到一个复数,实数部分为 x,虚数部分为 0。
- complex(x, y) 将 x 和 y 转换到一个复数,实数部分为 x,虚数部分为 y。x 和 y 是数字表达式。
# 声明一个浮点型变量
c = 3.14159
# 将浮点型变量转换为整型
d = int(c)
# 输出变量的值
print(d)
1.3 数字运算
Python语言支持各种数字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求模等基本运算,还支持幂运算、指数运算、对数运算等高级运算。以下是一些数字运算的总结和代码示例:
# 两个整数相加
a = 10 + 20
# 两个浮点数相加
b = 3.14 + 2.71
# 两个整数相减
c = 20 - 10
# 两个浮点数相减
d = 3.14 - 2.71
# 两个整数相乘
e = 10 * 20
# 两个浮点数相乘
f = 3.14 * 2.71
# 两个整数相除,结果为整数除法,即向下取整
g = 10 // 3
# 两个浮点数相除,结果为浮点数除法,即精确除法
h = 3.14 / 2.71
# 两个整数求模
i = 10 % 3
# 两个浮点数求模,可以使用内置的 math.fmod() 函数
import math
j = math.fmod(3.14, 2.71)
# 使用 ** 运算符计算幂运算,例如计算 a 的 b 次方
k = a ** b # 等价于 pow(a, b)
# 使用 pow() 函数计算指数运算,例如计算 a 的 b 次方,c 为底数(可选)
l = pow(a, b) # 等价于 a ** b,如果 c 不指定,则默认 c 为 e(自然对数的底数)
下面列出一些常用的Python内置数学函数:
acos():计算给定数字的反余弦值,以弧度为单位。
asin():计算给定数字的反正弦值,以弧度为单位。
atan():计算给定数字的反正切值,以弧度为单位。
radians():将角度转换为弧度。
degrees():将弧度转换为角度。
log10():计算给定数字的以10为底的对数。
log():计算给定数字的自然对数(底数为 e)。还可以指定第二个参数为底数,来计算以该底数为底的对数。
pow():计算a的b次方,或者x的y次方(x为整数或浮点数,y为整数)。
fmod():返回两个数相除的余数。
cmath.sqrt():计算复数的平方根。
二、 String(字符串)
字符串用于存储文本数据,它也是不可变的,如果重新赋值也就意味着会开辟新的内存空间。
2.1 字符串的创建:
- 使用单引号或双引号括起来表示字符串。例如:‘Hello’,“World”。
- 使用三引号(单引号或双引号)可以创建多行字符串。例如:“”“Hello World”""或’‘‘Hello World’’'。
- 使用转义字符表示特殊字符,如换行符(\n),制表符(\t)等。例如:‘Hello\nWorld’或’Hello\tWorld’。
2.2 字符串的基本操作:
- 拼接:使用加号(+)将两个字符串连接在一起。例如:str1 = ‘Hello’ + ’ World’。
- 重复:使用乘法运算符(*)将字符串重复指定的次数。例如:str2 = ‘Hello’ * 3,输出结果为’HelloHelloHello’。
- 长度:使用len()函数获取字符串的长度。例如:len(‘Hello World’)返回7。
- 子串索引:使用索引和切片操作获取字符串中的子串。例如:str3 = ‘Hello World’,str3[0]返回’H’,str3[1:5]返回’ello’。
- 查找:使用find()或index()函数查找子串在字符串中的位置。如果子串不存在,则返回-1。例如:str4 = ‘Hello World’,str4.find(‘World’)返回6。
2.3 字符串常用方法:
lower():将字符串转换为小写字母形式。
upper():将字符串转换为大写字母形式。
title():将字符串中的每个单词首字母大写,其余字母小写。
capitalize():将字符串的首字母转换为大写字母,其余字母小写。
swapcase():将字符串中的大写字母转换为小写字母,小写字母转换为大写字母。
count():统计子串在字符串中出现的次数。
replace():将字符串中的某个子串替换为另一个子串。
strip():删除字符串开头和结尾的空格、制表符和换行符。
rstrip():删除字符串结尾的空格、制表符和换行符。
lstrip():删除字符串开头的空格、制表符和换行符。
三、 List(列表)
Python中的列表(list)是一种有序的集合,可以包含任意类型的对象,包括数字、字符串、列表等。列表是可变的,意味着可以添加、删除和修改列表中的元素。
3.1 创建列表:
- 使用方括号[]创建空列表。例如:my_list = []。
- 使用逗号分隔的元素列表创建列表。例如:my_list = [1, 2, 3]。
- 使用list()函数将其他数据类型转换为列表。例如:my_list = list(“hello”)。
3.2 列表的基本操作:
- 添加元素:使用append()方法向列表末尾添加一个元素。例如:my_list.append(4)。
- 插入元素:使用insert()方法在指定位置插入一个元素。例如:my_list.insert(1, ‘a’)。
- 删除元素:使用remove()方法删除指定元素。例如:my_list.remove(3)。
- 替换元素:使用索引和赋值操作替换指定位置的元素。例如:my_list[0] = ‘b’。
3.3 列表的遍历:
- 使用for循环遍历列表中的每个元素。例如:for item in my_list: print(item)。
3.4 列表的排序:
- 使用sort()方法对列表进行原地排序。例如:my_list.sort()。
- 使用sorted()函数返回排序后的新列表。例如:sorted_list = sorted(my_list)。
3.5 列表的切片操作:
- 使用切片语法获取列表中的子序列。例如:sub_list = my_list[1:4]。
3.6 列表的长度和查找:
- 使用len()函数获取列表的长度。例如:length = len(my_list)。
- 使用index()方法查找元素在列表中的索引位置。例如:index = my_list.index(‘a’)。
3.7 列表推导式:
- 使用列表推导式快速生成新的列表。例如:new_list = [x**2 for x in my_list]。
3.8 嵌套列表:
- 将一个列表作为元素存储在另一个列表中,形成嵌套列表。例如:nested_list = [[1, 2], [3, 4], [5, 6]]。
# 创建一个包含数字的列表
my_list = [1, 2, 3, 4, 5]
# 输出列表的长度
print("Length of the list:", len(my_list))
# 输出列表中的所有元素
print("Elements in the list:", my_list)
# 在列表末尾添加一个元素
my_list.append(6)
print("After appending an element:", my_list)
# 在指定位置插入一个元素
my_list.insert(2, 7)
print("After inserting an element:", my_list)
# 删除指定位置的元素
del my_list[0]
print("After deleting an element:", my_list)
# 替换指定位置的元素
my_list[2] = 8
print("After replacing an element:", my_list)
# 对列表进行排序
my_list.sort()
print("After sorting the list:", my_list)
四、 Tuple(元组)
元组(tuple)是Python中的一种基本数据结构,类似于列表,但与列表有一些重要的区别。
4.1 定义和创建元组:
- 使用圆括号创建元组,逗号分隔每个元素。例如:t = (1, 2, 3)。
- 使用tuple()函数将可迭代对象转换为元组。例如:t = tuple([1, 2, 3])。
4.2 元组的基本操作:
- 访问元组中的元素:使用索引,例如t[0]获取第一个元素。
- 修改元组中的元素:元组是不可变的,不能直接修改元素。但可以通过重新赋值来“修改”元组。
- 删除元组中的元素:元组是不可变的,不能直接删除元素。但可以使用del语句删除整个元组。
4.3 元组的特性:
元组是不可变的,一旦创建就不能修改其内容。这使得元组在表示一些不应该被改变的信息时非常有用。
元组可以包含其他元组,形成嵌套元组。
4.5 元组与列表的区别:
- 元组是不可变的,而列表是可变的。
- 元组通常用于表示一组固定不变的值,而列表用于表示一组可变的数据。
4.6 元组的常用场景:
- 作为字典的键,因为元组的不可变性使其成为安全的键类型。
- 作为集合的元素,因为集合只关心元素的唯一性而不关心其顺序。
示例:
# 定义一个元组
t = (1, 2, 3)
print(t[0]) # 输出: 1
# 尝试修改元组中的元素
# t[0] = 10 # 这会引发错误,因为元组是不可变的
# 重新赋值以“修改”元组的内容
t = (10, 2, 3) # 现在t是一个新的元组,不再是原来的(1, 2, 3)
print(t[0]) # 输出: 10
注意事项:尽管元组是不可变的,但它的元素可以是可变的(如列表或字典)。这意味着如果你在一个元组的元素上做出更改,原始元组不会受到影响,但该元素的内部结构可能会改变。
五、 Set(集合)
Set(集合)是 Python 中的一个无序且不重复的元素序列。
5.1 创建集合:
- 使用大括号 {} 创建空集合。例如:s = {}。
- 使用 set() 函数将可迭代对象转换为集合。例如:s = set([1, 2, 3])。
5.2 集合的添加和删除:
- 使用 add() 方法向集合中添加一个元素。例如:s.add(4)。
- 使用 remove() 方法从集合中删除一个元素。例如:s.remove(3)。
5.3 集合的交集、并集和差集:
- 使用 & 运算符计算两个集合的交集。例如:s1 & s2。
- 使用 | 运算符计算两个集合的并集。例如:s1 | s2。
- 使用 - 运算符计算一个集合相对于另一个集合的差集。例如:s1 - s2。
5.4 集合的对称差集:
- 使用 ^ 运算符计算两个集合的对称差集,即存在于 s1 或 s2 中但不同时存在的元素。例如:s1 ^ s2。
5.5 检查集合中的元素:
- 使用 in 关键字检查一个元素是否存在于集合中。例如:4 in s。
5.6 集合的遍历:
- 使用 for 循环遍历集合中的每个元素。例如:for item in s: print(item)。
5.7 集合的运算:
- 结合 set() 函数和运算符可以对集合进行各种复杂的运算,如合并、筛选等。
示例:
# 创建一个集合
s = {1, 2, 3}
print(s) # 输出: {1, 2, 3}
# 向集合中添加元素
s.add(4)
print(s) # 输出: {1, 2, 3, 4}
# 从集合中删除元素
s.remove(2)
print(s) # 输出: {1, 3, 4}
# 计算交集、并集和差集
s1 = {1, 2, 3}
s2 = {2, 3, 4}
print(s1 & s2) # 输出: {2, 3},交集
print(s1 | s2) # 输出: {1, 2, 3, 4},并集
print(s1 - s2) # 输出: {1},差集(s1 中有而 s2 中没有的元素)
六、 Dictionary(字典)
Python中的字典(dictionary)是一种可变的数据类型,用于存储键值对。字典中的键必须是唯一的,而值可以是任何数据类型:数字、字符串、列表、字典等。
6.1 字典的基本操作:
- 创建字典:使用大括号 {} 或者 dict() 函数来创建字典。
dict1 = {"key1": "value1", "key2": "value2"}
dict2 = dict(key1="value1", key2="value2")
-
从字典中获取值:使用键来获取对应的值。
-
向字典中添加或修改键值对:直接使用键值对赋值。
-
从字典中删除键值对:使用 del 语句或 pop() 方法。
-
检查字典中是否存在某个键:使用 in 关键字。
# 创建一个字典
my_dict = {"name": "John", "age": 30, "city": "New York"}
# 从字典中获取值
name = my_dict["name"] # 返回 "John"
age = my_dict["age"] # 返回 30
city = my_dict["city"] # 返回 "New York"
# 向字典中添加或修改键值对
my_dict["job"] = "Engineer"
# 从字典中删除键值对
del my_dict["age"]
# 检查字典中是否存在某个键
exists = "city" in my_dict # 返回 True
6.2 字典的常用方法:
keys(): 返回字典中所有的键,可以传入一个可选的参数来返回指定类型的键。
values(): 返回字典中所有的值。
items(): 返回字典中所有的键值对,以元组的形式表示。
get(): 返回指定键的值,如果键不存在则返回默认值(可选参数)。
clear(): 清空字典中的所有键值对。
update(): 合并两个字典,如果键冲突则后一个值会覆盖前一个值。
copy(): 返回字典的一个浅拷贝。
注意事项:由于字典是可变的,因此在作为函数参数时默认是按值传递,如果要按引用传递需要使用可变对象作为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