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第6章 浅层神经网络(NN)

news2025/1/10 16:36:05

第6章 浅层神经网络(NN)

目录

6.1 神经网络模型概述

6.2 神经网络正向传播

6.3 神经网络反向传播

6.4 W和b的初始化

6.5 总结

上一课主要介绍了一些神经网络必备的基础知识,包括Sigmoid激活函数、损失函数、梯度下降和计算图。这些知识对学习神经网络非常有用。本节将开始真正的神经网络学习,从一个浅层的神经网络出发,详细推导其正向传播和反向传播完整过程。

6.1 神经网络模型概述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神经网络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最简单的神经网络模型由输入层(Input Layer)、隐藏层(Hidden Layer)、输出层(Output Layer)组成,我们称之为2层神经网络。隐藏层和输出层都由个数不一的神经元组成。如上图所示,输入层有3个输入:x1、x2、x3,分别代表不同的输入特征。例如一张图片所有的像素值(当然不止3个)。一般地,输入层不标注 ◯ \bigcirc ,表示没有神经元。该神经网络模型隐藏层包含了4个神经元,输出层只有1个神经元。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解决二分类或者预测问题时,输出层神经元个数为1。如果是多分类问题,输出层就需要多个神经元。这里先介绍最简单的神经网络模型,多分类问题之后再详细介绍。

第1章已经介绍过单个神经元的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单个神经元包含参数 W W W b b b,分别称之为权重系数(参数)和常数项。 W W W的维度与输入 x x x的维度相同, b b b是单个元素的标量。神经元整个计算过程分成两部分:线性计算和非线性计算。

我们来看上面的神经网络模型,输入层矩阵 x x x的维度是(3,1)。通常我们习惯把 X X X记为 a [ 0 ] a^{[0]} a[0],上标[0]表示输入层。因为输入层没有神经元计算,所以用0标注。隐藏层有4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均与 a [ 0 ] a^{[0]} a[0] 连接。因此,隐藏层的权重系数 W [ 1 ] W^{[1]} W[1]的维度是(4,3),注意这里的上标[1]表示隐藏层。隐藏层的常数项 b [ 1 ] b^{[1]} b[1]的维度是(4,1)。输出层只有1个神经元,与4个隐藏层神经元相连接。因此,输出层的权重
W [ 2 ] W^{[2]} W[2]的维度是(1,4),上标[2]表示输出层。同理,输出层常数项 b [ 2 ] b^{[2]} b[2]的维度是(1,1),即只有一个元素。

神经网络每次迭代训练由正向传播和反向传播两部分组成。正向传播就是训练样本数据通过输入层–>隐藏层–>输出层,经过各层神经元计算后得到预测值,预测值与真实样本标签误差产生损失函数。然后,再进行反向传播。为了让损失函数减小,利用梯度下降算法,更新权重系数 W W W和常数项 b b b。这样就完成了一次迭代训练。经过多次的迭代训练之后,通常能使损失函数逐渐减小,最终确定最优化时对应的 W W W b b b。这样,整个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就结束了。

6.2 神经网络正向传播

知道了输入 x x x,参数 W [ 1 ] W^{[1]} W[1] b [ 1 ] b^{[1]} b[1] W [ 2 ] W^{[2]} W[2] b [ 2 ] b^{[2]} b[2]的维度之后,接下来重点推导一下神经网络的正向传播过程。

6.2.1 网络输出

从输入层到隐藏层,h1、h2、h3、h4神经元计算分为线性部分和非线性部分,整个过程可以写成:

z 1 [ 1 ] = W 1 [ 1 ] x + b 1 [ 1 ] ,    a 1 [ 1 ] = g ( z 1 [ 1 ] ) z_1^{[1]}=W_1^{[1]}x+b_1^{[1]},\ \ a_1^{[1]}=g(z_1^{[1]}) z1[1]=W1[1]x+b1[1],  a1[1]=g(z1[1])

z 2 [ 1 ] = W 2 [ 1 ] x + b 2 [ 1 ] ,    a 2 [ 1 ] = g ( z 2 [ 1 ] ) z_2^{[1]}=W_2^{[1]}x+b_2^{[1]},\ \ a_2^{[1]}=g(z_2^{[1]}) z2[1]=W2[1]x+b2[1],  a2[1]=g(z2[1])

z 3 [ 1 ] = W 3 [ 1 ] x + b 3 [ 1 ] ,    a 3 [ 1 ] = g ( z 3 [ 1 ] ) z_3^{[1]}=W_3^{[1]}x+b_3^{[1]},\ \ a_3^{[1]}=g(z_3^{[1]}) z3[1]=W3[1]x+b3[1],  a3[1]=g(z3[1])

z 4 [ 1 ] = W 4 [ 1 ] x + b 4 [ 1 ] ,    a 4 [ 1 ] = g ( z 4 [ 1 ] ) z_4^{[1]}=W_4^{[1]}x+b_4^{[1]},\ \ a_4^{[1]}=g(z_4^{[1]}) z4[1]=W4[1]x+b4[1],  a4[1]=g(z4[1])

其中,下标表示第几个神经元。例如 z j [ l ] z_j^{[l]} zj[l]就表示第 l l l层的第 j j j个神经元。注意, j j j从1开始, l l l从0开始。 z j [ l ] z_j^{[l]} zj[l]是线性输出, a j [ l ] a_j^{[l]} aj[l]是非线性输出, g ( ⋅ ) g(\cdot) g()表示激活函数。关于激活函数,稍后详细介绍。

从隐藏层到输出层,只有一个out神经元。注意此时神经元的输入不是 x x x,而是隐藏层的输出 a [ 1 ] a^{[1]} a[1]。整个过程为:

z 1 [ 2 ] = W 1 [ 2 ] a [ 1 ] + b 1 [ 2 ] ,    a 1 [ 2 ] = g ( z 1 [ 2 ] ) z_1^{[2]}=W_1^{[2]}a^{[1]}+b_1^{[2]},\ \ a_1^{[2]}=g(z_1^{[2]}) z1[2]=W1[2]a[1]+b1[2],  a1[2]=g(z1[2])

为了提高程序运算速度,我们利用之前介绍的向量化思想,将上述表达式转换成矩阵运算的形式:

z [ 1 ] = W [ 1 ] x + b [ 1 ] z^{[1]}=W^{[1]}x+b^{[1]} z[1]=W[1]x+b[1]

a [ 1 ] = g ( z [ 1 ] ) a^{[1]}=g(z^{[1]}) a[1]=g(z[1])

z [ 2 ] = W [ 2 ] a [ 1 ] + b [ 2 ] z^{[2]}=W^{[2]}a^{[1]}+b^{[2]} z[2]=W[2]a[1]+b[2]

a [ 2 ] = g ( z [ 2 ] ) a^{[2]}=g(z^{[2]}) a[2]=g(z[2])

以上介绍的是单个样本的正向传输过程,如果有m个样本,则输入X的维度为(3,m)。最简单的可以使用for循环来计算其正向输出。这里,我们用上标(i)表示第i个样本。过程如下:

for i=1 to m:

Z [ 1 ] ( i ) = W [ 1 ] X ( i ) + b [ 1 ] Z^{[1](i)}=W^{[1]}X^{(i)}+b^{[1]} Z[1](i)=W[1]X(i)+b[1]

A [ 1 ] ( i ) = g ( Z [ 1 ] ( i ) ) A^{[1](i)}=g(Z^{[1](i)}) A[1](i)=g(Z[1](i))

Z [ 2 ] ( i ) = W [ 2 ] A [ 1 ] ( i ) + b [ 2 ] Z^{[2](i)}=W^{[2]}A^{[1](i)}+b^{[2]} Z[2](i)=W[2]A[1](i)+b[2]

A [ 2 ] ( i ) = g ( Z [ 2 ] ( i ) ) A^{[2](i)}=g(Z^{[2](i)}) A[2](i)=g(Z[2](i))

这里,X、Z、A都采用大写的形式,表示矩阵。 Z [ 1 ] Z^{[1]} Z[1] A [ 1 ] A^{[1]} A[1]的维度为(4,m), Z [ 2 ] Z^{[2]} Z[2] A [ 2 ] A^{[2]} A[2]的维度为(1,m)。对这四个矩阵均可以这样理解:行表示第几个神经元,列表示样本数目m。

不使用for循环,直接采用矩阵运算的形式,可得:

Z [ 1 ] = W [ 1 ] X + b [ 1 ] Z^{[1]}=W^{[1]}X+b^{[1]} Z[1]=W[1]X+b[1]

A [ 1 ] = g ( Z [ 1 ] ) A^{[1]}=g(Z^{[1]}) A[1]=g(Z[1])

Z [ 2 ] = W [ 2 ] A [ 1 ] + b [ 2 ] Z^{[2]}=W^{[2]}A^{[1]}+b^{[2]} Z[2]=W[2]A[1]+b[2]

A [ 2 ] = g ( Z [ 2 ] ) A^{[2]}=g(Z^{[2]}) A[2]=g(Z[2])

这样,我们就完整地计算了神经网络模型的正向传播过程。有时候,为了便于理解, X X X也可以用 A [ 0 ] A^{[0]} A[0]表示。

6.2.2 激活函数

神经网络每个神经元都需要激活函数(Activation Function)来进行非线性运算。在上一篇中介绍的逻辑回归模型使用的Sigmoid函数,也是一种激活函数。下面重点介绍几个神经网络常用的激活函数 g ( x ) g(x) g(x),并作简单比较。

(1)Sigmoid函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函数表达式为:

a = 1 1 + e − z a=\frac{1}{1+e^{-z}} a=1+ez1

(2)tanh函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函数表达式为:

a = e z − e − z e z + e − z a=\frac{e^z-e^{-z}}{e^z+e^{-z}} a=ez+ezezez

(3)ReLU函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函数表达式为:

a = m a x ( 0 , z ) a = max(0,z) a=max(0,z)

(4)Leaky ReLU函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函数表达式为:

a = { λ z , z ⩽ 0 z , z > 0 a=\left\{\begin{array}{cc} \lambda z, & z\leqslant0\\ z, & z> 0 \end{array}\right. a={λz,z,z0z>0

其中, λ \lambda λ为可变参数,一般 λ ∈ ( 0 , 1 ) \lambda\in(0,1) λ(0,1),例如 λ = 0.01 \lambda=0.01 λ=0.01

介绍完了这些常用的激活函数之后,考虑如何选择合适的激活函数呢?首先我们来比较Sigmoid函数和tanh函数。对于隐藏层的激活函数,一般来说,tanh函数要比Sigmoid函数表现更好一些。因为tanh函数的取值范围在(-1,+1),即隐藏层的输出被限定在(-1,+1)之间,可以看成是在0值附近分布,均值为0。这样从隐藏层到输出层,数据起到了归一化(均值为0)的效果。因此,隐藏层的激活函数,tanh比Sigmoid更好一些。而对于输出层的激活函数,因为二分类问题的输出取值为[0, 1]之间,所以一般会选择Sigmoid作为激活函数。

观察Sigmoid函数和tanh函数,我们发现有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当 ∣ z ∣ |z| z很大的时候,激活函数的斜率(梯度)很小。因此,在这个区域内,梯度下降算法会运行得比较慢。在实际应用中,应尽量避免使z落在这个区域,使 ∣ z ∣ |z| z尽可能限定在零值附近,从而提高梯度下降算法运算速度。

为了弥补Sigmoid函数和tanh函数的这个缺陷,就出现了ReLU激活函数。ReLU激活函数在 z z z大于零时梯度始终为1;在 z z z小于零时梯度始终为0; z z z等于零时的梯度可以当成1也可以当成0,实际应用中并不影响。对于隐藏层,选择ReLU作为激活函数能够保证 z z z大于零时梯度始终为1,从而提高神经网络梯度下降算法运算速度。但当 z z z小于零时,存在梯度为0的缺点。实际应用中,这个缺点影响不是很大,但为了弥补这个缺点,出现了Leaky ReLU激活函数,能够保证 z z z小于零时梯度不为0。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二分类问题,输出层可以使用Sigmoid激活函数。如果是预测问题,输出层则可以不需要使用激活函数,因为预测值一般在整个实数范围之间。又或者,如果输出值总是正数,例如房价预测问题,则可以使用ReLU激活函数。

因此,是否使用激活函数,使用哪个激活函数,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需要根据问题本身进行考量和判断,做到活学活用,真正理解。本文为了简化内容,仅仅以二分类为例,介绍神经网络的基本模型。更复杂的情况,后面的章节将会详细介绍。

有的人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每个神经元需要非线性单元,需要激活函数?以上面这个神经网络模型为例,我们来看如果没有激活函数,模型最后的输出是什么。

假设没有激活函数,则有 A = Z A = Z A=Z。那么,神经网络的各层输出为:

Z [ 1 ] = W [ 1 ] X + b [ 1 ] Z^{[1]}=W^{[1]}X+b^{[1]} Z[1]=W[1]X+b[1]

A [ 1 ] = Z [ 1 ] A^{[1]}=Z^{[1]} A[1]=Z[1]

Z [ 2 ] = W [ 2 ] A [ 1 ] + b [ 2 ] Z^{[2]}=W^{[2]}A^{[1]}+b^{[2]} Z[2]=W[2]A[1]+b[2]

A [ 2 ] = Z [ 2 ] A^{[2]}=Z^{[2]} A[2]=Z[2]

直接对 A [ 2 ] A^{[2]} A[2]表达式展开:

A [ 2 ] = W [ 2 ] A [ 1 ] + b [ 2 ] = W [ 2 ] ( W [ 1 ] X + b [ 1 ] ) + b [ 2 ] = ( W [ 2 ] W [ 1 ] X ) + ( W [ 2 ] b [ 1 ] + b [ 2 ] ) = W ′ X + b ′ A^{[2]}=W^{[2]}A^{[1]}+b^{[2]}=W^{[2]}(W^{[1]}X+b^{[1]})+b^{[2]}\\=(W^{[2]}W^{[1]}X)+(W^{[2]}b^{[1]}+b^{[2]})=W'X+b' A[2]=W[2]A[1]+b[2]=W[2](W[1]X+b[1])+b[2]=(W[2]W[1]X)+(W[2]b[1]+b[2])=WX+b

经过推导,发现 A [ 2 ] A^{[2]} A[2]仍是输入变量 X X X的线性组合。这表明,使用神经网络与直接使用线性模型的效果并没有什么两样。即便是包含多层隐藏层的神经网络,如果不使用非线性激活函数,最终的输出仍然是输入 X X X的线性模型。这样的话神经网络就没有任何作用了。另外,如果只有输出层使用非线性激活函数,那么整个神经网络的结构就类似于一个简单的逻辑回归模型,而失去了神经网络模型本身的优势和价值。因此,隐藏层一般必须使用非线性激活函数。

6.3 神经网络反向传播

神经网络正向传播最终得到的输出 Y ^ = A [ 2 ] \hat Y=A^{[2]} Y^=A[2]。因为是二分类问题,其损失函数与逻辑回归模型一样,在上一篇已经推导过逻辑回归模型的损失函数:

L = − [ y l o g y ^ + ( 1 − y ) l o g ( 1 − y ^ ) ] L=-[ylog\hat y+(1-y)log(1-\hat y)] L=[ylogy^+(1y)log(1y^)]

对于 m m m个样本的损失函数为:

J = − 1 m ∑ i = 1 m y ( i ) l o g y ^ ( i ) + ( 1 − y ( i ) ) l o g ( 1 − y ^ ( i ) ) J=-\frac{1}{m}\sum_{i=1}^my^{(i)}log\hat y^{(i)}+(1-y^{(i)})log(1-\hat y^{(i)}) J=m1i=1my(i)logy^(i)+(1y(i))log(1y^(i))

接下来,我们来计算损失函数 J J J对各个变量 A [ 2 ] A^{[2]} A[2] Z [ 2 ] Z^{[2]} Z[2] W [ 2 ] W^{[2]} W[2] b [ 2 ] b^{[2]} b[2] A [ 1 ] A^{[1]} A[1] Z [ 1 ] Z^{[1]} Z[1] W [ 1 ] W^{[1]} W[1] b [ 1 ] b^{[1]} b[1]的偏导数。

J J J A [ 2 ] A^{[2]} A[2]求偏导数:

d A [ 2 ] = ∂ J ∂ A [ 2 ] = A [ 2 ] − Y A [ 2 ] ( 1 − A [ 2 ] ) dA^{[2]}=\frac{\partial J}{\partial A^{[2]}}=\frac{A^{[2]}-Y}{A^{[2]}(1-A^{[2]})} dA[2]=A[2]J=A[2](1A[2])A[2]Y

J J J Z [ 2 ] Z^{[2]} Z[2]求偏导数:

d Z [ 2 ] = d A [ 2 ] ⋅ ∂ A [ 2 ] ∂ Z [ 2 ] dZ^{[2]}=dA^{[2]}\cdot\frac{\partial A^{[2]}}{\partial Z^{[2]}} dZ[2]=dA[2]Z[2]A[2]

这里,若使用Sigmoid激活函数,它的导数为:

g ( z ) ′ = a ( 1 − a ) g(z)'=a(1-a) g(z)=a(1a)

则有:

∂ A [ 2 ] ∂ Z [ 2 ] = A [ 2 ] ( 1 − A [ 2 ] ) \frac{\partial A^{[2]}}{\partial Z^{[2]}}=A^{[2]}(1-A^{[2]}) Z[2]A[2]=A[2](1A[2])

将其带入 d Z [ 2 ] dZ^{[2]} dZ[2]中,得:

d Z [ 2 ] = A [ 2 ] − Y A [ 2 ] ( 1 − A [ 2 ] ) ⋅ A [ 2 ] ( 1 − A [ 2 ] ) = A [ 2 ] − Y dZ^{[2]}=\frac{A^{[2]}-Y}{A^{[2]}(1-A^{[2]})}\cdot A^{[2]}(1-A^{[2]})=A^{[2]}-Y dZ[2]=A[2](1A[2])A[2]YA[2](1A[2])=A[2]Y

发现 d Z [ 2 ] dZ^{[2]} dZ[2]的表达式是不是很简单呢?

J 对 W [ 2 ] J对W^{[2]} JW[2]求偏导数:

d W [ 2 ] = 1 m d Z [ 2 ] ⋅ ∂ Z [ 2 ] ∂ W [ 2 ] = 1 m d Z [ 2 ] ⋅ A [ 1 ] T dW^{[2]}=\frac1m dZ^{[2]}\cdot\frac{\partial Z^{[2]}}{\partial W^{[2]}}=\frac1m dZ^{[2]}\cdot A^{[1]T} dW[2]=m1dZ[2]W[2]Z[2]=m1dZ[2]A[1]T

其中, A [ 1 ] T A^{[1]T} A[1]T表示 A [ 1 ] A^{[1]} A[1]的转置。

J 对 b [ 2 ] J对b^{[2]} Jb[2] 求偏导数:

d b [ 2 ] = 1 m n p . s u m ( d Z [ 2 ] ,    a x i s = 1 ) db^{[2]}=\frac1mnp.sum(dZ^{[2]},\ \ axis=1) db[2]=m1np.sum(dZ[2],  axis=1)

这里的np.sum()是Python Numpy中的求和函数,参数axis = 0表示矩阵行相加,axis = 1表示矩阵列相加。

J J J A [ 1 ] A^{[1]} A[1]求偏导数:

d A [ 1 ] = d Z [ 2 ] ⋅ ∂ Z [ 2 ] ∂ A [ 1 ] = W [ 2 ] T ⋅ d Z [ 2 ] dA^{[1]}=dZ^{[2]}\cdot\frac{\partial Z^{[2]}}{\partial A^{[1]}}=W^{[2]T}\cdot dZ^{[2]} dA[1]=dZ[2]A[1]Z[2]=W[2]TdZ[2]

J 对 Z [ 1 ] J对Z^{[1]} JZ[1]求偏导数:

d Z [ 1 ] = d A [ 1 ] ⋅ ∂ A [ 1 ] ∂ Z [ 1 ] = d A [ 1 ] ∗ g [ 1 ] ′ ( Z [ 1 ] ) = W [ 2 ] T ⋅ d Z [ 2 ] ∗ g [ 1 ] ′ ( Z [ 1 ] ) dZ^{[1]}=dA^{[1]}\cdot\frac{\partial A^{[1]}}{\partial Z^{[1]}}=dA^{[1]}*g^{[1]'}(Z^{[1]})=W^{[2]T}\cdot dZ^{[2]}*g^{[1]'}(Z^{[1]}) dZ[1]=dA[1]Z[1]A[1]=dA[1]g[1](Z[1])=W[2]TdZ[2]g[1](Z[1])

其中, g [ 1 ] ′ ( Z [ 1 ] ) g^{[1]'}(Z^{[1]}) g[1](Z[1])表示 A [ 1 ] A^{[1]} A[1] Z [ 1 ] Z^{[1]} Z[1]的导数。上式中的*号表示两个矩阵对应元素相乘, ⋅ \cdot 表示矩阵相乘。

J J J W [ 1 ] W^{[1]} W[1]求偏导数:

d W [ 1 ] = d Z [ 1 ] ⋅ ∂ Z [ 1 ] ∂ W [ 1 ] = 1 m d Z [ 1 ] ⋅ A [ 0 ] T dW^{[1]}=dZ^{[1]}\cdot\frac{\partial Z^{[1]}}{\partial W^{[1]}}=\frac1mdZ^{[1]}\cdot A^{[0]T} dW[1]=dZ[1]W[1]Z[1]=m1dZ[1]A[0]T

J J J b [ 1 ] b^{[1]} b[1]求偏导数:

d b [ 1 ] = 1 m n p . s u m ( d Z [ 1 ] ,    a x i s = 1 ) db^{[1]}=\frac1mnp.sum(dZ^{[1]},\ \ axis=1) db[1]=m1np.sum(dZ[1],  axis=1)

好了,我们已经完整地推导了神经网络反向传播过程。

我把正向传播和反向传播涉及的公式全都整理出来,以供查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计算完 W W W b b b的导数之后,利用上一篇介绍过的梯度下降算法,更新 W W W b b b

W [ 1 ] = W [ 1 ] − η ⋅ d W [ 1 ] W^{[1]}=W^{[1]}-\eta\cdot dW^{[1]} W[1]=W[1]ηdW[1]

b [ 1 ] = b [ 1 ] − η ⋅ d b [ 1 ] b^{[1]}=b^{[1]}-\eta\cdot db^{[1]} b[1]=b[1]ηdb[1]

W [ 2 ] = W [ 2 ] − η ⋅ d W [ 2 ] W^{[2]}=W^{[2]}-\eta\cdot dW^{[2]} W[2]=W[2]ηdW[2]

b [ 2 ] = b [ 2 ] − η ⋅ d b [ 2 ] b^{[2]}=b^{[2]}-\eta\cdot db^{[2]} b[2]=b[2]ηdb[2]

其中, η \eta η是学习因子。

6.4 W和b的初始化

神经网络模型在开始训练时需要对各层权重系数 W W W和常数项 b b b进行初始化赋值。初始化赋值时, b b b一般全部初始化为0即可,但是 W W W不能全部初始化为0。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原因。

还是上面的神经网络模型,如果 W [ 1 ] W^{[1]} W[1] W [ 2 ] W^{[2]} W[2]全部初始化为0,即:

W [ 1 ] = [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 W^{[1]}= \left[ \begin{matrix} 0 & 0 & 0 & 0\\ 0 & 0 & 0 & 0\\ 0 & 0 & 0 & 0 \end{matrix} \right] W[1]= 000000000000

W [ 2 ] = [ 0 0 0 0 ] W^{[2]}= \left[ \begin{matrix} 0 & 0 & 0 & 0 \end{matrix} \right] W[2]=[0000]

这样使得隐藏层四个神经元的输出都相同,即:

A 1 [ 1 ] = A 2 [ 1 ] = A 3 [ 1 ] = A 4 [ 1 ] A_1^{[1]}=A_2^{[1]}=A_3^{[1]}=A_4^{[1]} A1[1]=A2[1]=A3[1]=A4[1]

经过推导得到:

d Z 1 [ 1 ] = d Z 2 [ 1 ] = d Z 3 [ 1 ] = d Z 4 [ 1 ] dZ_1^{[1]}=dZ_2^{[1]}=dZ_3^{[1]}=dZ_4^{[1]} dZ1[1]=dZ2[1]=dZ3[1]=dZ4[1]

以及:

d W 1 [ 1 ] = d W 2 [ 1 ] = d W 3 [ 1 ] = d W 4 [ 1 ] dW_1^{[1]}=dW_2^{[1]}=dW_3^{[1]}=dW_4^{[1]} dW1[1]=dW2[1]=dW3[1]=dW4[1]

因此,隐藏层四个神经元对应的权重行向量 W 1 [ 1 ] W_1^{[1]} W1[1] W 2 [ 1 ] W_2^{[1]} W2[1] W 3 [ 1 ] W_3^{[1]} W3[1] W 4 [ 1 ] W_4^{[1]} W4[1]每次迭代更新都会得到完全相同的结果。也就是说,始终有:

W 1 [ 1 ] = W 2 [ 1 ] = W 3 [ 1 ] = W 4 [ 1 ] W_1^{[1]}=W_2^{[1]}=W_3^{[1]}=W_4^{[1]} W1[1]=W2[1]=W3[1]=W4[1]

这样隐藏层设置多个神经元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所以,一般对 W W W进行随机初始化。相应的Python语句为:

W1 = np.random.randn((4,3))*0.01
b1 = np.zero((4,1))
W2 = np.random.randn((1,4))*0.01
b2 = 0    

值得注意的是,W1和W2都习惯性地乘以0.01。究其原因,是因为如果使用Sigmoid或者tanh作为激活函数的话, W W W比较小,得到的 ∣ Z ∣ |Z| Z也比较小(零点附近),而零点附近区域的梯度比较大,这样能大大提高梯度下降算法的更新速度,尽快找到全局最优解。如果 W W W较大,得到的 ∣ Z ∣ |Z| Z也比较大,接近曲线平缓区域,梯度很小,更新速度慢,训练过程也会慢很多。当然,如果使用ReLU或者Leaky ReLU,则可以不乘以0.01。

6.5 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最简单的2层神经网络模型,详细推导其正向传播过程和反向传播过程,得到了各权重系数W和常数项b的导数表达式。我们也列举了常见的四种激活函数,分析各自的优缺点。最后,简单解释了参数初始化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oloradmin.cn/o/1316436.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人工智能在红斑狼疮应用主要以下4个方面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免疫系统性疾病,对该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人工智能可以发挥作用&…

VGG(pytorch)

VGG:达到了传统串型结构深度的极限 学习VGG原理要了解CNN感受野的基础知识 model.py import torch.nn as nn import torch# official pretrain weights model_urls {vgg11: https://download.pytorch.org/models/vgg11-bbd30ac9.pth,vgg13: https://download.pytorch.org/mo…

ArrayList与LinkLIst

ArrayList 在Java中,ArrayList是java.util包中的一个类,它实现了List接口,是一个动态数组,可以根据需要自动增长或缩小。下面是ArrayList的一些基本特性以及其底层原理的简要讲解: ArrayList基本特性: 动…

前端框架的虚拟DOM(Virtual DOM)

聚沙成塔每天进步一点点 ⭐ 专栏简介 前端入门之旅:探索Web开发的奇妙世界 欢迎来到前端入门之旅!感兴趣的可以订阅本专栏哦!这个专栏是为那些对Web开发感兴趣、刚刚踏入前端领域的朋友们量身打造的。无论你是完全的新手还是有一些基础的开发…

JVM学习之类加载子系统

类加载子系统 类加载子系统负责从文件或者网络中加载Class文件,class文件在开头有特定的标识 ClassLoader只负责class文件的加载,是否可运行是执行引擎决定的 加载的类信息放在方法区。除了类信息之外,方法区也会放运行时常量池&#xff0c…

漏刻有时数据可视化Echarts组件开发(43)纹理填充和HTMLImageElement知识说明

在 ECharts 中,纹理填充可以通过自定义系列(series)的 itemStyle 属性来实现。itemStyle 属性用于设置系列中每个数据项的样式,包括填充颜色、边框颜色、边框线宽等。 纹理填充 // 纹理填充 {image: imageDom, // 支持为 HTMLIm…

VM虚拟机打不开原来保存的虚拟机文件夹ubuntu

VMWare虚拟机打不开原来保存的虚拟机文件夹ubuntu 换了电脑把之前的虚拟机克隆的文件夹直接拿来用 报这个错: 指定的文件不是虚拟磁盘 打不开磁盘“D:\ubuntu_iso\ubuntu_location\Ubuntu 64 位-s002.vmdk”或它所依赖的某个快照磁盘。 模块“Disk”启动失败。 未…

HiveSql语法优化三 :join优化

前面提到过:Hive拥有多种join算法,包括Common Join,Map Join,Bucket Map Join,Sort Merge Buckt Map Join等;每种join算法都有对应的优化方案。 Map Join 在优化阶段,如果能将Common Join优化为…

PAT 乙级 1008 数组元素循环右移问题

解题思路:这种循环题有一个经典的O(N)解法,就是前后对称交换,举例,我要循环右移 123456 的后俩个,我们的算法是将56,变成65,把前面的1234变成4321,然后将432165 对称交换就变成了561234 c语言代码如下&…

【Proteus仿真】【51单片机】电子称重秤

文章目录 一、功能简介二、软件设计三、实验现象联系作者 一、功能简介 本项目使用Proteus8仿真51单片机控制器,使LCD1602液晶,矩阵按键、蜂鸣器、HX711称重模块等。 主要功能: 系统运行后,LCD1602显示HX711称重模块检测重量&…

Python基础06-异常

零、文章目录 Python基础06-异常 1、异常的基本概念 (1)异常是什么 当检测到一个错误时,解释器就无法继续执行了,反而出现了一些错误的提示,这就是所谓的"异常"。 (2)异常演示 …

持续集成交付CICD:Jenkins使用GitLab共享库实现基于SaltStack的CD流水线部署前后端应用

目录 一、实验 1.Jenkins使用GitLab共享库实现基于SaltStack的CD流水线部署前后端应用 2.优化共享库代码 二、问题 1.Jenkins手动构建后端项目流水线报错 一、实验 1.Jenkins使用GitLab共享库实现基于SaltStack的CD流水线部署前后端应用 (1)GitLa…

MySQL,分组order by

一、创建分组 ## 创建分组 -- 返回每个发布会的参会人数 SELECT event_id,COUNT(*) as canjia_num FROM sign_guest GROUP BY event_id; 1、group by子句可以包含任意个列,但是但指定的所有列都是一起计算的。 group by 后2个字段一起计算的 2、group by后面可以跟…

Kafka-日志索引

Kafka的Log日志梳理 Topic下的消息是如何存储的? 在搭建Kafka服务时,在server.properties配置文件中通过log.dir属性指定了Kafka的日志存储目录。 实际上,Kafka的所有消息就全都存储在这个目录下。 这些核心数据文件中,.log结尾…

某60内网渗透之frp实战指南2

内网渗透 文章目录 内网渗透frp实战指南2实验目的实验环境实验工具实验原理实验内容frp实战指南2 实验步骤(1)确定基本信息。(2)查看frp工具的基本用法(3)服务端frp的配置(4)客户端frp的配置(5)使用frp服务 frp实战指南2 实验目的 让学员通过该系统的练习主要掌握&#xff1a…

方差分析实例

目录 方差分析步骤 相关概念 基本思想 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 组内方差 组间方差 方差的比较 方差分析的前提 1.每个总体都应服从正态分布 2.各个总体的方差必须相同 3.观察值是独立的 原假设成立 备择假设成立 单因素方差分析 提出假设 检验的统计量 水平的均值…

云原生之深入解析Linkerd Service Mesh的功能和使用

一、简介 Linkerd 是 Kubernetes 的一个完全开源的服务网格实现,它通过为你提供运行时调试、可观测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使运行服务更轻松、更安全,所有这些都不需要对代码进行任何更改。Linkerd 通过在每个服务实例旁边安装一组超轻、透明的…

【卡塔尔世界杯数据可视化与新闻展示】

卡塔尔世界杯数据可视化与新闻展示 前言数据获取与处理可视化页面搭建功能实现新闻信息显示详情查看登录注册评论信息管理 创新点结语 前言 随着卡塔尔世界杯的临近,对于足球爱好者来说,对比赛的数据分析和新闻报道将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

Ubuntu安装蓝牙模块pybluez以及问题解决方案【完美解决】

文章目录 简介问题及解决办法总结 简介 近期因工程需要在Ubuntu中使用蓝牙远程一些设备。安装Bluetooth的Python第三方软件包pybluez时遇到很多问题,一番折腾后完美解决。此篇博客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供大家参考。 问题及解决办法 pip install pybluez安…

nodejs微信小程序+python+PHP技术下的音乐推送系统-计算机毕业设计推荐

音乐推送系统采取面对对象的开发模式进行软件的开发和硬体的架设,能很好的满足实际使用的需求,完善了对应的软体架设以及程序编码的工作,采取MySQL作为后台数据的主要存储单元,  本文设计了一款音乐推送系统,系统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