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给定一个链表的头节点
head
,返回链表开始入环的第一个节点。 如果链表无环,则返回null
。如果链表中有某个节点,可以通过连续跟踪
next
指针再次到达,则链表中存在环。 为了表示给定链表中的环,评测系统内部使用整数pos
来表示链表尾连接到链表中的位置(索引从 0 开始)。如果pos
是-1
,则在该链表中没有环。注意:pos
不作为参数进行传递,仅仅是为了标识链表的实际情况。不允许修改 链表。
示例 1:
输入:head = [3,2,0,-4], pos = 1 输出:返回索引为 1 的链表节点 解释:链表中有一个环,其尾部连接到第二个节点。示例 2:
输入:head = [1,2], pos = 0 输出:返回索引为 0 的链表节点 解释:链表中有一个环,其尾部连接到第一个节点。示例 3:
输入:head = [1], pos = -1 输出:返回 null 解释:链表中没有环。
提示:
- 链表中节点的数目范围在范围
[0, 104]
内-105 <= Node.val <= 105
pos
的值为-1
或者链表中的一个有效索引
代码如下:
/**
* Definition for singly-linked list.
* struct ListNode {
* int val;
* struct ListNode *next;
* };
*/
struct ListNode *detectCycle(struct ListNode *head) {
struct ListNode *pFast=head,*pSlow=head;
while(true){
if(!pFast||!pFast->next){
return NULL;
}
pFast=pFast->next->next;
pSlow=pSlow->next;
if(pFast==pSlow){
break;
}
}
pFast=head;
while(pSlow!=pFast){
pFast=pFast->next;
pSlow=pSlow->next;
}
return pFast;
}
我的思考:
因为昨天刚做了判断环是否存在的题目,这道题我的思路其实是用链表的整体长度减去环的长度;但是题解给出了更妙的解法:设a为环前链表长度,b为环长,f、s分别为快慢指针。双指针在第一次相遇时,f=2s,且f-s=nb。相遇之后,令其中一个指针回到head头结点,二者速度相等的跳动,则在这一轮f=s=a。也就得到了a的长度。其实第二轮的思想和求倒数第k个节点有些类似,不过双指针的题目都有很多共同之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