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Flask中用作装饰器的特殊的函数
- 第一部分:`before_request`和`after_request`
- 一、 `before_request`装饰器:
- 二、`after_request`装饰器:
- 三、多个`before_request`和`after_request`执行流程分析:
- 首先—理论讲解:
- 然后—实战讲解:
- 最后—扒扒源码:
- 画图形象记忆:
- 第二部分:实战—使用`before_request`进行身份验证
- 第三部分:补充常见特殊装饰器
- 一、`@app.errorhandler(code)`:
- 二、 `@app.teardown_request`:
- 三、`@app.template_test`:
- 四、`@app.before_first_request`:
Flask中用作装饰器的特殊的函数
第一部分:before_request
和after_request
在Flask中,before_request
和after_request
是用作装饰器的特殊函数,它们可以用来在请求处理过程中执行某些操作。
一、 before_request
装饰器:
- 通过在函数上使用
@app.before_request
装饰器,可以将该函数注册为全局的请求前钩子(hook)。这意味着每次请求到达服务器时,在实际处理请求之前,都会先执行被before_request
装饰的函数。 before_request
函数通常用于执行一些预处理任务,例如验证用户身份、设置全局变量、打开数据库连接等。它可以修改请求或应用程序上下文,并且可以返回响应对象或 None(后面扒扒源码看看)。
比如:
@app.before_request
def before_request():
# 执行一些预处理任务
if not current_user.is_authenticated:
return redirect(url_for('login'))
二、after_request
装饰器:
-
通过在函数上使用
@app.after_request
装饰器,可以将该函数注册为全局的请求后钩子。这意味着在每次请求完成并返回响应之后,都会执行被after_request
装饰的函数。 -
after_request
函数通常用于执行一些后处理任务,例如**添加响应头、记录请求日志、关闭数据库连接等。**它接收一个参数,即响应对象,并且必须返回一个响应对象。
比如:
@app.after_request
def after_request(response):
# 执行一些后处理任务
response.headers['X-Frame-Options'] = 'SAMEORIGIN'
return response
通过使用before_request
和after_request
装饰器,可以在请求的前后执行一些共同的逻辑,从而实现全局的预处理和后处理操作。这样可以避免在每个视图函数中重复编写相同的代码。
三、多个before_request
和after_request
执行流程分析:
首先—理论讲解:
当存在多个before_request
和after_request
装饰器时,分析它们的执行顺序:
-
before_request
执行流程:- 当一个请求到达服务器时,首先会执行第一个注册的
before_request
装饰的函数。 - 如果该函数返回了一个响应对象,则停止执行后续所有的
before_request
函数,而是直接返回该响应对象给客户端。 - 如果该函数没有返回响应对象,则继续执行下一个注册的
before_request
函数,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的before_request
函数都被执行完毕。
- 当一个请求到达服务器时,首先会执行第一个注册的
-
after_request
执行流程:- 在每次请求完成并返回响应之后,从最后一个注册的
after_request
装饰的函数开始执行。 - 每个
after_request
函数都会接收前一个after_request
函数所返回的响应对象作为参数,并且必须返回一个新的响应对象。 - 执行完最后一个
after_request
函数后,最终的响应对象将会发送给客户端。
- 在每次请求完成并返回响应之后,从最后一个注册的
然后—实战讲解: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session
app = Flask(__name__) # 创建Flask应用程序对象
@app.before_request
def before_request_1():
print("Before Request 1")
@app.before_request
def before_request_2():
print("Before Request 2")
@app.after_request
def after_request_1(response):
print("After Request 1")
return response
@app.after_request
def after_request_2(response):
print("After Request 2")
return response
@app.route('/')
def index():
print("Index Page")
return "Hello, World!"
if __name__ == '__main__':
app.run()
输出的执行顺序如下:
可以看到,首先执行了before_request_1
和before_request_2
两个函数,然后处理了请求并返回响应,接着按照相反的顺序执行了after_request_2
和after_request_1
两个函数。
最后—扒扒源码:
为何before_request
是按注册顺序执行,而after_request
是按注册倒序执行嘞?
扒一扒源码就晓得啦~
直接进入before_request
和after_request
的身体:
上面就是Flask注册before_request
和after_request
函数的方法,一模一样!
下面来扒下Flask执行before_request
和after_request
函数部分的源码:
进入app.__call__()
后直到full_dispatch_request
函数:
关注点先放在上图第二个for循环,其余部分后续会慢慢探究~
before_request_funcs
就是上述包含了请求前钩子函数的字典。这些函数会在请求分发(即dispatch_request
)之前被调用。
遍历每个注册的请求前钩子函数,并执行它们。如果任何一个请求前钩子函数**返回一个非 None 的值,该值会被当作视图函数的返回值处理(直接返回给客户端页面),并且后续的请求处理流程会被停止【但是after_request正常执行!】;**如果没有任何请求前钩子函数返回非 None 值,那么 preprocess_request
方法会返回 None。
来个代码讲解:
画图形象记忆:
绿色就是所有请求前钩子函数(before_request
)返回值都为None时的执行流程;
相应的,白色就是有一个返回值非None时的执行流程。
差点忘了带大家看after_request
了!
看到没!reversed!!!反向遍历哦~
第二部分:实战—使用before_request
进行身份验证
上代码: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request, redirect, url_for, render_template, session
app = Flask(__name__)
# 模拟的用户数据库
users = {
'admin': {
'username': 'admin',
'password': 'GuHanZhe'
}
}
@app.before_request
def authenticate_user():
# 获取当前请求的路径
path = request.path
# 如果请求的路径不是登录页面,进行身份验证
if path != '/login':
# 检查 session 中是否存在已登录的用户
if 'username' not in session:
# 用户未登录,重定向到登录页面
return redirect(url_for('login'))
@app.route('/login', methods=['GET', 'POST'])
def login():
if request.method == 'POST':
username = request.form['username']
password = request.form['password']
# 在实际开发中,这里需要进行密码验证
if username in users and users[username]['password'] == password:
# 登录成功,将用户名保存在 session 中
session['username'] = username
return redirect(url_for('protected_page'))
else:
# 登录失败,显示错误信息
error_message = "Invalid username or password."
return render_template('login.html', error_message=error_message)
return render_template('login.html')
@app.route('/protected')
def protected_page():
return "This is a protected page. Only logged-in users can access it."
if __name__ == '__main__':
app.run()
在上述代码中,before_request
钩子函数 authenticate_user
用于验证用户身份。它会在每个请求到达之前被调用,除了登录页面 /login
外的所有页面都需要进行身份验证。
如果用户未登录,authenticate_user
函数将重定向到登录页面,使用 redirect
函数和 url_for
函数实现页面重定向。登录成功后,将用户名保存在 session
中,以便在后续的请求中进行验证。
login
路由处理函数负责渲染登录页面,并接收用户提交的表单数据。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数据库中的用户信息进行密码验证。验证成功后,将用户名保存在 session
中,并重定向到受保护的页面 /protected
。
protected_page
路由处理函数是一个示例的受保护页面,只有登录用户可见。
第三部分:补充常见特殊装饰器
一、@app.errorhandler(code)
:
- 这是用于注册错误处理函数的装饰器。
code
参数指定了需要处理的错误码,例如 404、500 等。- 装饰的函数将作为错误处理函数,在出现指定错误码时被调用,并返回自定义的错误页面或响应。
二、 @app.teardown_request
:
用于注册在每个请求结束时执行的函数。它可以用来进行一些清理操作或释放资源。
实战: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app = Flask(__name__)
@app.route('/')
def index():
return "Hello, World!"
@app.teardown_request
def teardown_request_func(error=None):
print("Teardown function is called after each request.")
if __name__ == '__main__':
app.run()
在上述代码中,定义了一个名为 teardown_request_func
的函数,并使用 @app.teardown_request
装饰器将其注册为每个请求结束时执行的函数。
当我们访问任何路由时,Flask 会在请求结束后自动调用 teardown_request_func
函数。无论请求是否出现错误,该函数都会被执行。
需要注意的是,@app.teardown_request
装饰的函数只能接受一个参数,即可选的错误对象。如果要访问请求上下文中的其他对象,可以使用 flask.request
对象。
这个装饰器通常用于进行一些清理操作,例如关闭数据库连接、释放资源等。
三、@app.template_test
:
用于注册自定义模板测试函数的装饰器。
实战: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app = Flask(__name__)
@app.template_test('even')
def is_even(number):
return number % 2 == 0
if __name__ == '__main__':
app.run()
通过 @app.template_test('even')
装饰器将 is_even
函数注册为一个名为 “even” 的模板测试函数。该函数用于判断一个数字是否是偶数。
在模板中,可以使用 {% if %}
语句来调用这个模板测试函数:
{% if num is even %}
<p>The number is even</p>
{% else %}
<p>The number is odd</p>
{% endif %}
通过注册模板测试函数,我们可以在模板中使用自定义的逻辑判断函数,
以便根据特定的条件进行动态渲染和显示不同的内容。
四、@app.before_first_request
:
用于注册在第一个请求到达之前执行的函数。它只会在应用程序启动时执行一次。
实战: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app = Flask(__name__)
@app.before_first_request
def before_first_request_func():
print("This function is executed before the first request.")
@app.route('/')
def index():
return "Hello, World!"
if __name__ == '__main__':
app.run()
在上述代码中,before_first_request_func
被装饰为 @app.before_first_request
,它会在第一个请求到达之前执行。
当我们运行这个应用程序时,before_first_request_func
函数会在第一个请求到达之前执行一次。之后,每个请求到达时,都不会再次调用该函数。
需要注意的是,@app.before_first_request
装饰的函数仅在主线程中执行,并且只有在应用程序启动时才会被调用一次。如果使用多线程或多进程部署应用程序,可以考虑使用其他方法来进行初始化操作。
【新版本Flask没有这个装饰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