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目标检测中的NMS

news2024/10/6 6:52:46

精度提升

众所周知,非极大值抑制NMS是目标检测常用的后处理算法,用于剔除冗余检测框,本文将对可以提升精度的各种NMS方法及其变体进行阶段性总结。

一文打尽目标检测NMS——精度提升篇

总体概要

对NMS进行分类,大致可分为以下六种,这里是依据它们在各自论文中的核心论点进行分类,这些算法可以同时属于多种类别。

  1. 分类优先:传统NMS,Soft-NMS (ICCV 2017)
  2. 定位优先:IoU-Guided NMS (ECCV 2018)
  3. 加权平均:Weighted NMS (ICME Workshop 2017)
  4. 方差加权平均:Softer-NMS (CVPR 2019)
  5. 自适应阈值:Adaptive NMS (CVPR 2019)
  6. +中心点距离:DIoU-NMS (AAAI 2020)

分类优先

传统NMS有多个名称,据不完全统计可以被称为:Traditional / Original / Standard / Greedy NMS,为统一起见,下称Traditional NMS。

Traditional NMS算法是最为经典的版本,伪代码如下:

img

算法流程解读:

给出一张图片和上面许多物体检测的候选框(即每个框可能都代表某种物体),但是这些框很可能有互相重叠的部分,我们要做的就是只保留最优的框。假设有N个框,每个框被分类器计算得到的分数为Si, 1<=i<=N。

0、建造一个存放待处理候选框的集合H,初始化为包含全部N个框;

建造一个存放最优框的集合M,初始化为空集。

1、将所有集合 H 中的框进行排序,选出分数最高的框 m,从集合 H 移到集合 M;

2、遍历集合 H 中的框,分别与框 m 计算交并比(Interection-over-union,IoU),如果高于某个阈值(一般为0~0.5),则认为此框与 m 重叠,将此框从集合 H 中去除。

3、回到第1步进行迭代,直到集合 H 为空。集合 M 中的框为我们所需。

需要优化的参数:

IoU 的阈值是一个可优化的参数,一般范围为0~0.5,可以使用交叉验证来选择最优的参数。

示例:

img

比如人脸识别的一个例子:

已经识别出了 5 个候选框,但是我们只需要最后保留两个人脸。

首先选出分数最大的框(0.98),然后遍历剩余框,计算 IoU,会发现露丝脸上的两个绿框都和 0.98 的框重叠率很大,都要去除。

然后只剩下杰克脸上两个框,选出最大框(0.81),然后遍历剩余框(只剩下0.67这一个了),发现0.67这个框与 0.81 的 IoU 也很大,去除。

至此所有框处理完毕,算法结果:

img

缺点

  1. 顺序处理的模式,计算IoU拖累了运算效率。
  2. 剔除机制太严格,依据NMS阈值暴力剔除。
  3. 阈值是经验选取的。
  4. 评判标准是IoU,即只考虑两个框的重叠面积,这对描述box重叠关系或许不够全面。

Soft-NMS是Traditional NMS的推广,主要旨在缓解Traditional NMS的第二条缺点。

数学上看,Traditional NMS的剔除机制可视为

s i = { 0 , I o U ( M , B i ) ⩾ t h r e s h s i , I o U ( M , B i ) < t h r e s h s_i=\left\{ \begin{array}{lc} 0, & IoU(M,B_i)\geqslant thresh\\ s_i, & IoU(M,B_i)<thresh\\ \end{array}\right. si={0,si,IoU(M,Bi)threshIoU(M,Bi)<thresh

显然,对于IoU≥NMS阈值的相邻框,Traditional NMS的做法是将其得分暴力置0。这对于有遮挡的案例较不友好。因此Soft-NMS的做法是采取得分惩罚机制,使用一个与IoU正相关的惩罚函数对得分 s 进行惩罚。

线性惩罚:

s i = { s i ( 1 − I o U ( M , B i ) ) , I o U ( M , B i ) ⩾ t h r e s h s i , I o U ( M , B i ) < t h r e s h s_i=\left\{ \begin{array}{lc} s_i(1-IoU(M,B_i)), & IoU(M,B_i)\geqslant thresh\\ s_i, & IoU(M,B_i)<thresh\\ \end{array}\right. si={si(1IoU(M,Bi)),si,IoU(M,Bi)threshIoU(M,Bi)<thresh

其中 M 代表当前的最大得分框。

线性惩罚有不光滑的地方,因而还有一种高斯惩罚:

s i = s i e − I o U ( M , B i ) 2 σ s_i=s_ie^{-\frac{IoU(M,B_i)^2}{\sigma}} si=sieσIoU(M,Bi)2

在迭代终止之后,Soft-NMS依据预先设定的得分阈值来保留幸存的检测框,通常设为0.0001

该文对两种惩罚方法的超参数也进行了实验,结果验证了超参数的不敏感性。经本人实测,Soft-NMS在Faster R-CNN中的提升约有0.5-0.8个点的AP提升。

缺点

  1. 仍然是顺序处理的模式,运算效率比Traditional NMS更低。
  2. 对双阶段算法友好,而在一些单阶段算法上可能失效。
  3. 如果存在定位与得分不一致的情况,则可能导致定位好而得分低的框比定位差得分高的框惩罚更多(遮挡情况下)。
  4. 评判标准是IoU,即只考虑两个框的重叠面积,这对描述box重叠关系或许不够全面。

定位优先

IoU-Guided NMS出现于IoU-Net一文中,研究者认为框的定位与分类得分可能出现不一致的情况,特别是框的边界有模棱两可的情形时。因而该文提出了IoU预测分支,来学习定位置信度,进而使用定位置信度来引导NMS。

img

具体来说,就是使用定位置信度作为NMS的筛选依据,每次迭代挑选出最大定位置信度的框 M ,然后将IoU≥NMS阈值的相邻框剔除,但把冗余框及其自身的最大分类得分直接赋予 M ,这样一来,最终输出的框必定是同时具有最大分类得分与最大定位置信度的框。

优点

IoU-Guided NMS有助于提高严格指标下的精度,如AP75, AP90。

缺点

  1. 顺序处理的模式,运算效率与Traditional NMS相同。
  2. 需要额外添加IoU预测分支,造成计算开销。
  3. 评判标准是IoU,即只考虑两个框的重叠面积,这对描述box重叠关系或许不够全面。

加权平均

img

多框共同决定一框

Weighted NMS出现于ICME Workshop 2017《Inception 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 for object detection》一文中。论文认为Traditional NMS每次迭代所选出的最大得分框未必是精确定位的,冗余框也有可能是定位良好的。那么与直接剔除机制不同,Weighted NMS顾名思义是对坐标加权平均,加权平均的对象包括 M 自身以及IoU≥NMS阈值的相邻框。

M=\frac{\sum\limits_iw_iB_i}{\sum\limits_iw_i},\quad B_i\in{B|IoU(M,B)\geqslant thresh}\cup{M}

加权的权重为 w_i=s_iIoU(M,B_i) ,表示得分与IoU的乘积。

优点

Weighted NMS通常能够获得更高的Precision和Recall,以本人的使用情况来看,只要NMS阈值选取得当,Weighted NMS均能稳定提高AP与AR,无论是AP50还是AP75,也不论所使用的检测模型是什么。

缺点

  1. 顺序处理模式,且运算效率比Traditional NMS更低。
  2. 加权因子是IoU与得分,前者只考虑两个框的重叠面积,这对描述box重叠关系或许不够全面;而后者受到定位与得分不一致问题的限制。

方差加权平均

Softer-NMS同样是坐标加权平均的思想,不同在于权重 w_i 发生变化,以及引入了box边界的不确定度。

关于目标检测box不确定度,可参考笔者的另一篇文章《一文了解目标检测边界框概率分布》

加权公式如下:

M = ∑ i w i B i / σ i 2 ∑ i w i / σ i 2 , B i ∈ { B ∣ I o U ( M , B ) ⩾ t h r e s h } ∪ { M } M=\frac{\sum\limits_iw_iB_i/\sigma_i^2}{\sum\limits_iw_i/\sigma_i^2},\quad B_i\in\{B|IoU(M,B)\geqslant thresh\}\cup\{M\} M=iwi/σi2iwiBi/σi2,Bi{BIoU(M,B)thresh}{M}

其中权重 w_i=e{-\frac{(1-IoU(M,B_i))2}{\sigma_t}} 抛弃了得分 s_i ,而只与IoU有关。

在加权平均的过程中,权重越大有两种情形:1. 与 M 的IoU越大;2. 方差越小,代表定位不确定度越低。

img

var voting表示方差加权平均

优点

  1. 可以与Traditional NMS或Soft-NMS结合使用。
  2. 通常可以稳定提升AP与AR。

缺点

  1. 顺序处理模式,且运算效率比Traditional NMS更低。
  2. 需要修改模型来预测方差。
  3. 加权因子是IoU与方差,前者依然只考虑两个框的重叠面积,这对描述box重叠关系或许不够全面。

自适应阈值

以上这些NMS都基于这样的假设:与当前最高得分框重叠越大,越有可能是冗余框

Adaptive NMS的研究者认为这在物体之间有严重遮挡时可能带来不好的结果。我们期望当物体分布稀疏时,NMS大可选用小阈值以剔除更多冗余框;而在物体分布密集时,NMS选用大阈值,以获得更高的召回。既然如此,该文提出了密度预测模块,来学习一个框的密度。

img

一个GT框 B_i 的密度标签定义如下,

d_i:=\max\limits_{B_i,B_j\in GT}IoU(B_i,B_j), \quad i\neq j

模型的输出将变为 (x,y,w,h,s,d) ,分别代表box坐标,宽高,分类得分,密度,其中密度 d 越大,代表该框所处的位置的物体分布越密集,越有可能是遮挡严重的地方;反之密度 d 越小,代表该框所处的位置的物体分布越稀疏,不太可能有遮挡。

论文以Traditionnal NMS和Soft-NMS的线性惩罚为基础,将每次迭代的NMS阈值更改如下:

N t = max ⁡ { t h r e s h , d M } N_t=\max\{thresh, d_M\} Nt=max{thresh,dM}

其中 thresh 代表最小的NMS阈值。

优点

  1. 可以与前面所述的各种NMS结合使用。
  2. 对遮挡案例更加友好。

缺点

  1. 与Soft-NMS结合使用,效果可能倒退 (受低分检测框的影响)。
  2. 顺序处理模式,运算效率低。
  3. 需要额外添加密度预测模块,造成计算开销。
  4. 评判标准是IoU,即只考虑两个框的重叠面积,这对描述box重叠关系或许不够全面。

+中心点距离

DIoU-NMS出现于Distance-IoU一文,研究者认为若相邻框的中心点越靠近当前最大得分框 M 的中心点,则其更有可能是冗余框。也就是说,考虑IoU相同的情况,如下所示

img

第一种相比于第三种越不太可能是冗余框。基于该观点,研究者使用所提出的DIoU替代IoU作为NMS的评判准则,公式如下:

s i = { 0 , D I o U ( M , B i ) ⩾ t h r e s h s i , D I o U ( M , B i ) < t h r e s h s_i=\left\{ \begin{array}{lc} 0, & DIoU(M,B_i)\geqslant thresh\\ s_i, & DIoU(M,B_i)<thresh\\ \end{array}\right. si={0,si,DIoU(M,Bi)threshDIoU(M,Bi)<thresh

DIoU的定义为

img

D I o U = I o U − d 2 / c 2 DIoU=IoU-d²/c² DIoU=IoUd2/c2

而在实际操作中,研究者还引入了参数 \beta ,用于控制 \frac{d2}{c2} 的惩罚幅度。即

D I o U = I o U − ( d 2 c 2 ) β DIoU=IoU-(\frac{d^2}{c^2})^\beta DIoU=IoU(c2d2)β

由公式可以看出,

  1. β → ∞ \beta\rightarrow\infty β 时,DIoU退化为IoU,此时的DIoU-NMS与Traditional NMS效果相当。
  2. β → 0 \beta\rightarrow0 β0 时,此时几乎所有中心点不与 M 重合的框都被保留了。

img

研究者进一步比较了Traditional NMS和DIoU-NMS的性能,在YOLOv3和SSD上,选取NMS阈值为[0.43,0.48]。可以看到DIoU-NMS在每个阈值上都优于Traditional NMS,此外还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性能最差的DIoU-NMS也比性能最好的Traditional NMS相当或更优,说明即便不仔细调整NMS阈值,DIoU-NMS也通常能够表现更好。

img

YOLOv3(左)和SSD(右)在VOC 2007 test集

这里顺便一提,既然都比了[0.43, 0.48]的阈值,就让人比较好奇更宽的阈值范围会怎样?Traditional NMS会不会有反超DIoU-NMS的情况?当然我个人比较认同DIoU-NMS更优的范围会大一些,也就是NMS阈值不必精调也可放心使用DIoU-NMS。

优点

  1. 从几何直观的角度,将中心点考虑进来有助于缓解遮挡案例。
  2. 可以与前述NMS变体结合使用。
  3. 保持NMS阈值不变的情况下,必然能够获得更高recall (因为保留的框增多了),至于precision就需要调 \beta 来平衡了。
  4. 个人认为+中心点距离的后处理可以与DIoU/CIoU损失结合使用,这两个损失一方面优化IoU,一方面指引中心点的学习,而中心点距离学得越好,应该对这种后处理思想的执行越有利。

缺点

  1. 依然是顺序处理模式,运算效率低。
  2. DIoU的计算比IoU更复杂一些,这会降低运算效率。
  3. 在保持NMS阈值不变的情况下,使用DIoU-NMS会导致每次迭代剩余更多的框,这会增加迭代轮数,进一步降低运算效率。(经本人实测,DIoU-NMS是Traditional NMS 起码1.5倍耗时)

总结

  1. 加权平均法通常能够稳定获得精度与召回的提升。
  2. 定位优先法,方差加权平均法与自适应阈值法需要修改模型,不够灵活。
  3. 中心点距离法可作为额外惩罚因子与其他NMS变体结合。
  4. 得分惩罚法会改变box的得分,打破了模型校准机制。
  5. 运算效率的低下可能会限制它们的实时应用性。

效率提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实际项目中,NMS往往能占模型计算总时间的40%甚至更多,极大影响了模型的效率。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关于提升NMS运算速度的方法,在这里也将结合代码进行阶段性总结。

所参考的代码库列举如下:

  1. Faster RCNN pytorch (rbg大神) 的 CUDA NMS https://github.com/rbgirshick/py-faster-rcnn
  2. YOLACT团队提出的Fast NMS https://github.com/dbolya/yolact
  3. CIoU团队提出的Cluster NMS https://github.com/Zzh-tju/CIoU
  4. SOLOv2团队提出的Matrix NMS https://github.com/WXinlong/SOLO
  5. Torchvision封装的免编译CUDA NMS

加速的关键

在进入正题之前,首先我们应该考察一下NMS运算效率的瓶颈在哪?答案自然是IoU计算及顺序迭代抑制

假如一张图片中有 n 个检测框,由于顺序处理的原因,某一个框与其他框计算IoU,最少一次,最多有 n-1 次。再加上顺序迭代抑制,NMS算法在计算IoU方面,共需要计算IoU至少 n-1 次,最多 ( n − 1 ) + ( n − 2 ) + ⋯ + 1 = 1 2 n 2 − n 2 (n-1)+(n-2)+\cdots+1=\frac{1}{2}n^2-\frac{n}{2} (n1)+(n2)++1=21n22n 次。

因此,要想加速NMS,首当其冲应该要将IoU的计算并行化。这个操作在我们使用IoU-based loss的时候就有,只需计算检测框集合 B={B_i}_{i=1,to,n} 与自身的IoU即可。检测框集合 B 事先会按照得分降序排列,也就是说 B_1 是最高得分框, B_n 是最低得分框。得到如下这个IoU矩阵:

X = I o U ( B , B ) = ( x 11 x 12 ⋯ x 1 n x 21 x 22 ⋯ x 2 n ⋮ ⋮ ⋱ ⋮ x n 1 x n 2 ⋯ x n n ) , x i j = I o U ( B i , B j ) X=IoU(B,B)=\left(\begin{array}{cccc} x_{11}&x_{12}&\cdots&x_{1n}\\ x_{21}&x_{22}&\cdots&x_{2n}\\ \vdots&\vdots&\ddots&\vdots\\ x_{n1}&x_{n2}&\cdots&x_{nn}\\ \end{array}\right),\quad x_{ij}=IoU(B_i, B_j) X=IoU(B,B)= x11x21xn1x12x22xn2x1nx2nxnn ,xij=IoU(Bi,Bj)

得益于GPU的并行计算,我们可以一次性得到IoU的全部计算结果。这一步就已经极大地解决了IoU计算繁琐又耗时的问题。代码如下:

def box_iou(boxes1, boxes2):
    # https://github.com/pytorch/vision/blob/master/torchvision/ops/boxes.py
    """
    Return intersection-over-union (Jaccard index) of boxes.
    Both sets of boxes are expected to be in (x1, y1, x2, y2) format.
    Arguments:
        boxes1 (Tensor[N, 4])
        boxes2 (Tensor[M, 4])
    Returns:
        iou (Tensor[N, M]): the NxM matrix containing the pairwise
            IoU values for every element in boxes1 and boxes2
    """

    def box_area(box):
        # box = 4xn
        return (box[2] - box[0]) * (box[3] - box[1])

    area1 = box_area(boxes1.t())
    area2 = box_area(boxes2.t())

    lt = torch.max(boxes1[:, None, :2], boxes2[:, :2])  # [N,M,2]
    rb = torch.min(boxes1[:, None, 2:], boxes2[:, 2:])  # [N,M,2]

    inter = (rb - lt).clamp(min=0).prod(2)  # [N,M]
    return inter / (area1[:, None] + area2 - inter)  # iou = inter / (area1 + area2 - inter)

到这里为止,以上列出的5种NMS都可以做到,从速度上来说CUDA NMS和torchvision NMS相对底层,编译后使用,速度稍快,但必然损失了一些灵活度,后面会讲。(关于CUDA NMS的教程,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参考faster-rcnn源码阅读:nms的CUDA编程,非常详实。

在有了IoU矩阵之后,接下来就是应该要如何利用它来抑制冗余框。

IoU矩阵的妙用

以下列举的三篇文献,可谓是将IoU矩阵玩出了花,从不同的角度发扬光大,在NMS加速方面也确实走在正轨上。(所用的一些符号,笔者进行了统一)

Fast NMS

Fast NMS是《YOLACT: Real-time Instance Segmentation》一文的其中一个创新点。由于IoU的对称性,即 IoU(B_i,B_j)=IoU(B_j,B_i) ,看出 X 是一个对称矩阵。再加上一个框自己与自己算IoU也是无意义的,因此Fast NMS首先对 X 使用pytorch的triu函数进行上三角化,得到了一个对角线元素及下三角元素都为0的IoU矩阵 X 。

X = ( 0 x 12 x 13 ⋯ x 1 n 0 0 x 23 ⋯ x 2 n 0 0 0 ⋯ x 3 n ⋮ ⋮ ⋮ ⋱ ⋮ 0 0 0 ⋯ 0 ) X=\left(\begin{array}{ccccc} 0&x_{12}&x_{13}&\cdots&x_{1n}\\ 0&0&x_{23}&\cdots&x_{2n}\\ 0&0&0&\cdots&x_{3n}\\ \vdots&\vdots&\vdots&\ddots&\vdots\\ 0&0&0&\cdots&0\\ \end{array}\right) X= 0000x12000x13x2300x1nx2nx3n0

接着对 X 执行按列取最大值操作,得到一维张量 $b=[b_1,b_2,\cdots,b_n], b_i $代表了 X 的第 i 列上元素的最大值。最后使用NMS阈值,论文取0.5,对 b 二值化。 b 中元素小于NMS阈值的是保留的框,≥NMS阈值的是冗余框。例如

     1       0        1        0        0                 ↑    N M S 阈值二值化 b = 0 0.6 0.2 0.72   0.8    ↑    列最大值 X = ( 0 0.6 0.1 0.3 0.8 0 0.2 0.72 0.1 0 0.45 0.12 0 0.28 0 ) \begin{array}{cccccc} &\;\;1\;\quad\;0\;\;\;\quad1\;\;\;\quad0\;\;\;\quad0\;\;\;\;\;\\ &\quad\quad\quad\quad\;\;\quad\quad\quad\quad\uparrow\;NMS阈值二值化\quad\\ b=&0\quad0.6\quad0.2\quad0.72\quad\,0.8\;\\ &\quad\quad\quad\quad\quad\uparrow\;列最大值\quad\\ X=&\left(\begin{array}{ccccc} 0&0.6&0.1&0.3&0.8\\ &0&0.2&0.72&0.1\\ &&0&0.45&0.12\\ &&&0&0.28\\ &&&&0\\ \end{array}\right)\end{array} b=X=10100NMS阈值二值化00.60.20.720.8列最大值 00.600.10.200.30.720.4500.80.10.120.280

1代表保留,0代表抑制。

代码如下:

def fast_nms(self, boxes, scores, NMS_threshold:float=0.5):
    '''
    Arguments:
        boxes (Tensor[N, 4])
        scores (Tensor[N, 1])
    Returns:
        Fast NMS results
    '''
    scores, idx = scores.sort(1, descending=True)
    boxes = boxes[idx]   # 对框按得分降序排列
    iou = box_iou(boxes, boxes)  # IoU矩阵
    iou.triu_(diagonal=1)  # 上三角化
    keep = iou.max(dim=0)[0] < NMS_threshold  # 列最大值向量,二值化

    return boxes[keep], scores[keep]

img

优点

  1. 速度比cython编译加速的Traditional NMS快。(上表截自https://github.com/Zzh-tju/CIoU)
  2. 可支持与其他提升精度的NMS方法结合。

缺点

  1. Fast NMS会比Traditional NMS抑制更多的框,性能略微下降。
  2. 比CUDA NMS慢,约0.2ms。

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为什么Fast NMS会抑制更多的框?

我们知道NMS的思想是:当一个框是冗余框,被抑制后,将不会对其他框产生任何影响。但在Fast NMS中,如果一个框 B_i 的得分比 B_j 高,且 B_i 被抑制了,矩阵 X 的第 i 行正是 B_i 与得分低于它的所有框的IoU,如果 x_{ij} 这个元素≥NMS阈值的话,那么在取列最大值这个操作时, b 的第 j 个元素必然≥NMS阈值,于是很不幸地 B_j 就被抑制掉了。

也就是在刚刚的例子中,由于第二个框 B_2 被抑制,那么第二行第四列的0.72就不应该存在,可是Fast NMS允许冗余框去抑制其他框,导致了第四个框 B_4 被错误地抑制了。

     1       0        1        0        0                 ↑    N M S 阈值二值化 b = 0 0.6 0.2 0.72   0.8    ↑    列最大值 X = ( 0 0.6 0.1 0.3 0.8 0 0.2 0.72 0.1 0 0.45 0.12 0 0.28 0 ) \begin{array}{cccccc} &\;\;1\;\quad\;0\;\;\;\quad1\;\;\;\quad0\;\;\;\quad0\;\;\;\;\;\\ &\quad\quad\quad\quad\;\;\quad\quad\quad\quad\uparrow\;NMS阈值二值化\quad\\ b=&0\quad0.6\quad0.2\quad0.72\quad\,0.8\;\\ &\quad\quad\quad\quad\quad\uparrow\;列最大值\quad\\ X=&\left(\begin{array}{ccccc} 0&0.6&0.1&0.3&0.8\\ &0&0.2&0.72&0.1\\ &&0&0.45&0.12\\ &&&0&0.28\\ &&&&0\\ \end{array}\right)\end{array} b=X=10100NMS阈值二值化00.60.20.720.8列最大值 00.600.10.200.30.720.4500.80.10.120.280

不过呢,YOLACT主要针对的是实例分割,mask是从box中裁剪出来的,Fast NMS对mask AP的下降比较轻微,约0.1~0.3的AP,但似乎对目标检测的box AP会下降更多。

Cluster NMS

Cluster NMS出自《Enhancing Geometric Factors in Model Learning and Inference for Object Detection and Instance Segmentation》一文。研究者主要旨在弥补Fast NMS的性能下降,期望也利用pytorch的GPU矩阵运算进行NMS,但同时又使得性能保持与Traditional NMS相同。

最开始看到这个名字时,笔者还以为是采取聚类的NMS,这不禁让人想起了今年2月的FeatureNMS。但后来仔细看了过后,发现这里的cluster的含义不一样。

img

以上是论文的原话,意思是说,cluster是一个框集合,若某一个框A属于这个cluster,则必有cluster中的框与A的IoU≥NMS阈值,且A不会与除这个cluster之外的框有IoU≥NMS阈值。举个简单的例子:

img

上图中的黑红蓝橙四个框构成一个cluster,而绿色的两个框构成一个cluster,虽然两个cluster之间有相交,但都没有超过NMS阈值,于是这两个框集合不能合并成一个cluster。

然后我们看一下Cluster NMS是怎么做的?

其实就是一个迭代式的Fast NMS。前面的过程与Fast NMS一模一样,都是 B 按得分降序排列,计算IoU矩阵,上三角化。然后按列取最大值,经过NMS阈值二值化得到一维张量 b 。但不同于Fast NMS直接输出了 b ,Cluster NMS而是利用 b ,将它展开成一个对角矩阵 E 。也就是这个对角矩阵 E 的对角线元素与 b 相同。然后用 E 去左乘IoU矩阵 X 。然后再按列取最大值,NMS阈值二值化得到一个新的一维张量 b,再展开成一个新的对角矩阵 E,继续左乘IoU矩阵 X 。直到出现某两次迭代后, b 保持不变了,那么谁该保留谁该抑制也就确定了。

这里借用一下作者在github的流程图。

img

img

以笔者的角度看,这种利用矩阵左乘的方式,其实就是在省略上一次Fast NMS迭代中被抑制的框对其他框的影响。

因为我们知道一个对角矩阵左乘一个矩阵,就是在做行变换啊,对应行是1,乘完的结果这一行保持不变,如果对应行是0,乘完的结果就是把这一行全部变成0。而 b 中某个元素若是0,就代表这个位置是冗余框,于是乘完之后,这个冗余框在下一次的迭代中就不再对其他框产生影响。为什么这里要强调下一次迭代?是因为这个迭代过程 b 会不断发生变动!可能某个框这会儿是冗余框,到了下一次迭代又变成了保留框。但是但是!到了最终 (其实未必是迭代满n次), b 就保持不变了!你说奇怪不?这里论文还给出了一个命题,说Cluster NMS的输出结果与Traditional NMS的结果一模一样

论文里还给出了对这个命题的证明,又是数学数学数学!大致一看是利用数学归纳法证的,感兴趣的可以去看论文,这里请允许我跳过。

def cluster_nms(self, boxes, scores, NMS_threshold:float=0.5):
    '''
    Arguments:
        boxes (Tensor[N, 4])
        scores (Tensor[N, 1])
    Returns:
        Fast NMS results
    '''
    scores, idx = scores.sort(1, descending=True)
    boxes = boxes[idx]   # 对框按得分降序排列
    iou = box_iou(boxes, boxes).triu_(diagonal=1)  # IoU矩阵,上三角化
    C = iou
    for i in range(200):    
        A=C
        maxA = A.max(dim=0)[0]   # 列最大值向量
        E = (maxA < NMS_threshold).float().unsqueeze(1).expand_as(A)   # 对角矩阵E的替代
        C = iou.mul(E)     # 按元素相乘
        if A.equal(C)==True:     # 终止条件
            break
    keep = maxA < NMS_threshold  # 列最大值向量,二值化

    return boxes[keep], scores[keep]

好了,至此Cluster NMS算是完成了对Fast NMS性能下降的弥补。我们直接看结果好了

img

嗯,效果还是可以的,保持了AP与AR一样,运算效率比Fast NMS下降了一些,毕竟是迭代Fast NMS的操作,但也比Traditional NMS快多了。

以为这样就完了?接下来才是重头戏

这里又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实用上的,另一个是理论上的。先说一下实用上的。

之前说过基于pytorch的NMS方法灵活度要比CUDA NMS更高,就在于这些基于pytorch的NMS是高层语言编写,专为研究人员开发,矩阵运算清晰简洁,于是乎可以很方便地与一些能够提升精度的NMS方法结合!正所谓强强联合,于是就诞生出了又快又好的一系列Cluster NMS的变体。

论文里主要举了三种变体:

  1. 得分惩罚机制SPM(Score Penalty Mechanism)

s j = s j ∏ i e − C i j 2 σ s_j=s_j\prod\limits_ie^{-\frac{C_{ij}^2}{\sigma}} sj=sjieσCij2

也就是对刚刚Cluster NMS终止后的矩阵 C=E\times X ,先做一个Soft-NMS里gaussian版的变换,然后将每一列上的元素连乘作为惩罚得分的系数。不过论文提到,虽然是叫得分惩罚机制,但又与Soft-NMS不同,因为这里的SPM不改变框的次序,再加上矩阵 C 是一个上三角矩阵的缘故,所以每个框都只会被得分高于它的框惩罚,并且这里已经排除了高得分的冗余框对它的惩罚。而Soft-NMS每次迭代惩罚得分后,需要重新按得分降序排列,所以框的次序会不断变动。

def SPM_cluster_nms(self, boxes, scores, NMS_threshold:float=0.5):
    '''
    Arguments:
        boxes (Tensor[N, 4])
        scores (Tensor[N, 1])
    Returns:
        Fast NMS results
    '''
    scores, idx = scores.sort(1, descending=True)
    boxes = boxes[idx]   # 对框按得分降序排列
    iou = box_iou(boxes, boxes).triu_(diagonal=1)  # IoU矩阵,上三角化
    C = iou
    for i in range(200):    
        A=C
        maxA = A.max(dim=0)[0]   # 列最大值向量
        E = (maxA < NMS_threshold).float().unsqueeze(1).expand_as(A)   # 对角矩阵E的替代
        C = iou.mul(E)     # 按元素相乘
        if A.equal(C)==True:     # 终止条件
            break
    scores = torch.prod(torch.exp(-C**2/0.2),0)*scores    #惩罚得分
    keep = scores > 0.01    #得分阈值筛选
    return boxes[keep], scores[keep]
  1. +中心点距离

说到底DIoU就是该团队提出来的,那怎能不用上中心点距离呢?于是论文在两个方面添加了中心点距离。一个是IoU矩阵直接变成DIoU矩阵,由于DIoU也是满足尺度不变性的,所以完全没问题,相距很远的框之间的DIoU会变成负数,不过不影响过程。第二个是基于上面的SPM,公式如下:

s j = s j ∏ i min ⁡ { e − C i j 2 σ + D β , 1 } s_j=s_j\prod\limits_i\min\{e^{-\frac{C_{ij}^2}{\sigma}}+D^\beta,1\} sj=sjimin{eσCij2+Dβ,1}

这里多添了一个 D 也就是DIoU loss的惩罚项,两框中心点距离²/最小包围矩形对角线长度²。 \beta 用于控制中心点距离惩罚的幅度。然后又与1相比较,取最小值,以避免惩罚因子大于1。

img

加了这两个变体之后,AP与AR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速度也是略微下降,很香

  1. 加权平均法Weighted NMS

也是利用矩阵 C ,先与得分张量 S = [ s 1 , s 2 , ⋯   , s n ] S=[s_1,s_2,\cdots,s_n] S=[s1,s2,,sn] 按列相乘得到 C’ ,随后

B = C ′ × B B=C'\times B B=C×B

就可以更新框的坐标了。

img

在YOLOv3上的效果有了不错的改进,虽然速度不及torchvision NMS,增加了5ms的运算成本,但结合Weighted NMS与DIoU,可以提升精度 (最后一行)。

def Weighted_cluster_nms(self, boxes, scores, NMS_threshold:float=0.5):
    '''
    Arguments:
        boxes (Tensor[N, 4])
        scores (Tensor[N, 1])
    Returns:
        Fast NMS results
    '''
    scores, idx = scores.sort(1, descending=True)
    boxes = boxes[idx]   # 对框按得分降序排列
    iou = box_iou(boxes, boxes).triu_(diagonal=1)  # IoU矩阵,上三角化
    C = iou
    for i in range(200):    
        A=C
        maxA = A.max(dim=0)[0]   # 列最大值向量
        E = (maxA < NMS_threshold).float().unsqueeze(1).expand_as(A)   # 对角矩阵E的替代
        C = iou.mul(E)     # 按元素相乘
        if A.equal(C)==True:     # 终止条件
            break
    keep = maxA < NMS_threshold  # 列最大值向量,二值化
    weights = (C*(C>NMS_threshold).float() + torch.eye(n).cuda()) * (scores.reshape((1,n)))
    xx1 = boxes[:,0].expand(n,n)
    yy1 = boxes[:,1].expand(n,n)
    xx2 = boxes[:,2].expand(n,n)
    yy2 = boxes[:,3].expand(n,n)

    weightsum=weights.sum(dim=1)         # 坐标加权平均
    xx1 = (xx1*weights).sum(dim=1)/(weightsum)
    yy1 = (yy1*weights).sum(dim=1)/(weightsum)
    xx2 = (xx2*weights).sum(dim=1)/(weightsum)
    yy2 = (yy2*weights).sum(dim=1)/(weightsum)
    boxes = torch.stack([xx1, yy1, xx2, yy2], 1)
    return boxes[keep], scores[keep]

接下来说一下Cluster NMS理论上的好处。

Cluster NMS的迭代次数通常少于Traditional NMS的迭代次数。

这一优点,从理论上给了它使用CUDA编程更进一步加速的可能。大致意思是说,平常我们在做NMS时,迭代都是顺序处理每一个cluster的。在Traditional NMS中,虽然不同的cluster之间本应毫无关系,但计算IoU重复计算了属于不同cluster之间的框,顺序迭代抑制的迭代次数也仍然保持不变。

但在Cluster NMS中,使用这种行变换的方式,就可以将本应在所有cluster上迭代,化简为只需在一个拥有框数量最多的cluster上迭代就够了(妙啊)。不同的cluster间享有相同的矩阵操作,且它们互不影响。这导致迭代次数最多不超过一张图中最大cluster所拥有的框的个数。也就是下面这种情形

img

上图中共有10个检测框,分成了3个cluster,它的IoU矩阵(被NMS阈值二值化了)在右边。Cluster NMS做迭代的次数最多不超过4次,因为上图中框数量最多的那个cluster(红色)一共只有4个框。而实际上这张图使用Cluster NMS,只需迭代2轮便结束了。

因此这带来的好处是时间复杂度的下降。特别是对于一张图中有很多个cluster时,效果更为显著。比如这种情形,密密麻麻的狗狗

img

物体数量越多,到时候的检测框也就越多,形成的cluster必然也会增多,于是乎Cluster NMS这种对所有cluster并行处理的算法必然迭代次数非常少,不会随着物体的增多而过分地增加迭代轮数。最极端的情形是 n 个物体形成 n 个cluster,Traditional NMS需要迭代 \geqslant n 次,而Cluster NMS不与cluster数量有关,只与需要迭代次数最多的那一个cluster有关。这也是为什么文中说,有可能可以被进一步使用工程技巧加速的原因,比如底层CUDA实现。

优点

  1. Cluster NMS可以保持与Traditional NMS一样的精度,速度快于Cython编译的Traditional NMS。
  2. 可以结合一些提升精度的方法,比如得分惩罚法,加权平均法,+中心点距离法。
  3. 并行处理cluster,给了算法迭代次数一个上界 (最大cluster的框数量)。

缺点

  1. 速度上,各种变体Cluster NMS < Cluster NMS < Fast NMS < CUDA NMS

Matrix NMS

Matrix NMS出自《SOLOv2: Dynamic, Faster and Stronger》,也是利用排序过后的上三角化的IoU矩阵。不同在于它针对的是mask IoU。我们知道mask IoU的计算会比box IoU计算更耗时一些,特别是在Traditional NMS中,会加剧运算开销。因此Matrix NMS将mask IoU并行化是它最大的一个贡献。然后论文同样采取了得分惩罚机制来抑制冗余mask。具体代码如下:

img

不过笔者在实现这个代码时遇到了问题,惩罚因子decay通常会≥1,在考虑一个mask B_j 的惩罚因子decay时,与两个东西有关,一个是所有得分高于它的mask与Bj的IoU,该IoU越大,惩罚应该更多(也就是上图中decay的分子);另一个是所有得分高于 B_j 的mask B_i 被抑制的概率(也就是上图中decay的分母),这是由 B_i 所处的这一列的最大IoU决定,越大则 B_i 越可能是冗余mask,就应该降低对 B_j 的惩罚力度。

随后decay取列最小值。但依据如上代码,decay通常会≥1,这会增大mask的得分,而代码又以0.05作为score筛选的阈值,说明应该是减少得分的思想没有错,这个矛盾导致得出的结果奇差无比。如有任何人知道Matrix NMS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还请告知我问题在哪。

这里直接贴出论文结果,从这里似乎也看出了相比于Soft-NMS每次迭代重排序的做法,直接得分惩罚也是可取的。

img

优点

  1. 实现了mask IoU的并行计算,对于box-free的密集预测实例分割模型很有使用价值。
  2. 与Fast NMS一样,只需一次迭代。

缺点

  1. 与Fast NMS一样,直接从上三角IoU矩阵出发,可能造成过多抑制。

总结

  1. CUDA NMS与Torchvision NMS稍快于以上三种基于pytorch实现的NMS,但比较死板,改动不易。
  2. Cluster NMS基本可以取代Fast NMS,且与其他提升精度的方法的有机结合,使它又快又好。(目前作者团队的代码库只提供了得分惩罚法,+中心点距离,加权平均法三种。)
  3. Matrix NMS也可以参考Cluster NMS的方式先得到一个与Traditional NMS一样的结果后,再进行后续处理。
  4. 三种基于pytorch的NMS方法,只依赖于矩阵操作,无需编译。
  5. 将2D检测的NMS加速方法推广至3D检测,应该也是很有价值的。

人知道Matrix NMS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还请告知我问题在哪。

这里直接贴出论文结果,从这里似乎也看出了相比于Soft-NMS每次迭代重排序的做法,直接得分惩罚也是可取的。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bxfPeLLM-1700568414133)]

优点

  1. 实现了mask IoU的并行计算,对于box-free的密集预测实例分割模型很有使用价值。
  2. 与Fast NMS一样,只需一次迭代。

缺点

  1. 与Fast NMS一样,直接从上三角IoU矩阵出发,可能造成过多抑制。

总结

  1. CUDA NMS与Torchvision NMS稍快于以上三种基于pytorch实现的NMS,但比较死板,改动不易。
  2. Cluster NMS基本可以取代Fast NMS,且与其他提升精度的方法的有机结合,使它又快又好。(目前作者团队的代码库只提供了得分惩罚法,+中心点距离,加权平均法三种。)
  3. Matrix NMS也可以参考Cluster NMS的方式先得到一个与Traditional NMS一样的结果后,再进行后续处理。
  4. 三种基于pytorch的NMS方法,只依赖于矩阵操作,无需编译。
  5. 将2D检测的NMS加速方法推广至3D检测,应该也是很有价值的。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oloradmin.cn/o/1234627.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为什么 Django 后台管理系统那么“丑”?

哈喽大家好&#xff0c;我是咸鱼 相信使用过 Django 的小伙伴都知道 Django 有一个默认的后台管理系统——Django Admin 它的 UI 很多年都没有发生过变化&#xff0c;现在看来显得有些“过时且简陋” 那为什么 Django 的维护者却不去优化一下呢&#xff1f;原文作者去询问了多…

股票指标信息(六)

6-指标信息 文章目录 6-指标信息一. 展示股票的K线图数据,用于数据统计二. 展示股票指标数据,使用Java处理,集合形式展示三. 展示股票目前的最新的指标数据信息四. 展示股票指标数据,某一个属性使用Java处理五. 展示股票的指标数据,用于 Echarts 页面数据统计六. 展示股票指标数…

做好性能测试计划的4个步骤!全都是精华!【建议收藏】

如何做好一次性能测试计划呢&#xff1f;对于性能测试新手来说&#xff0c;也许你非常熟悉Jmeter的使用&#xff0c;也许你清楚的了解每一个系统参数代表的意义&#xff0c;但是想要完成好一次性能测试任务&#xff0c;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写脚本&#xff0c;加压力&#xff0c;再…

RedisConnectionFactory is required已解决!!!!

1.起因&#x1f936;&#x1f936;&#x1f936;&#x1f936; redis搭建完成后&#xff0c;准备启动主程序&#xff0c;异常兴奋&#xff0c;结果报错了&#xff01;&#xff01;&#xff01;&#xff01; 2.究竟是何原因 &#x1f62d;&#x1f62d;&#x1f62d;&#x1f…

【OpenCV实现图像:在Python中使用OpenCV进行直线检测】

文章目录 概要霍夫变换举个栗子执行边缘检测进行霍夫变换小结 概要 图像处理作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重要分支&#xff0c;广泛应用于图像识别、模式识别以及计算机视觉任务中。在图像处理的众多算法中&#xff0c;直线检测是一项关键而常见的任务。该任务的核心目标是从图像中提…

动态神经网络时间序列预测

大家好&#xff0c;我是带我去滑雪&#xff01; 神经网络投照是否存在反锁与记忆可以分为静态神经网络与动态神经网络。动态神经网络是指神经网络带有反做与记忆功能&#xff0c;无论是局部反馈还是全局反锁。通过反馈与记忆&#xff0c;神经网络能将前一时刻的数据保留&#x…

高压开关柜无线测温系统

高压开关柜无线测温系统是一种用于监测高压开关柜内部温度的系统。依托电易云-智慧电力物联网&#xff0c;它采用无线通信技术&#xff0c;实现对开关柜内部温度的实时监测和数据传输。下面我将为您介绍高压开关柜无线测温系统的组成、原理、功能以及优势。 一、系统组成 高压开…

springboot项目基于jdk17、分布式事务seata-server-1.7.1、分库分表shardingSphere5.2.1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由于项目需要&#xff0c;springboot项目需基于jdk17环境开发&#xff0c;结合nacos2.0.3、分布式事务seata-server-1.7.1、分库分表shardingSphere5.2.1等&#xff0c;项目启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方式小结。 问题一&#xff1a; Caused by: java.lang.RuntimeException: j…

svn文件不显示红色感叹号

如下图所示&#xff0c;受svn版本控制的文件不显示下图中红色感叹号和绿色对号时&#xff0c; 可以试着如下操作 空白处单击右键&#xff0c;具体操作如下图

AIoT智能物联网平台技术架构参考

具体来说&#xff0c;AIoT平台能够实现智能终端设备之间、不同系统平台之间、不同应用场景之间的互融互通&#xff0c;进一步推动万物互联的进程。 AIoT智能物联网平台是结合了人工智能&#xff08;AI&#xff09;和物联网&#xff08;IoT&#xff09;技术的平台。它旨在通过物…

Mongodb3.4升级高版本mongoTemplate.executeCommand报错The cursor option is required

mongodb3.4版本升级高版本后mongoTemplate.executeCommand的方式执行的语句报错&#xff0c;如&#xff1a; Document document mongoTemplate.executeCommand(pipl)错误信息&#xff1a;The cursor option is required 高版本的需要cursor选项参数&#xff0c;官网这么写的&…

轿车5+1汽车变速器变速箱同步器操纵机构机械结构设计CAD汽车工程

wx供重浩&#xff1a;创享日记 对话框发送&#xff1a;汽车变速器 获取完整论文报告说明书工程源文件 变速器工程图 操纵机构3D图 一、机械式变速器的概述及其方案的确定 1.1 变速器的功用和要求 变速器的功用是根据汽车在不同的行驶条件下提出的要求&#xff0c;改变发动机…

cmake 设置build结果的路径

就用上面这几行设置的.为什么build里面有dll或者exe之类的都用这个设置。 和install没有关系。

(二)pytest自动化测试框架之添加测试用例步骤(@allure.step())

前言 在编写自动化测试用例的时候经常会遇到需要编写流程性测试用例的场景&#xff0c;一般流程性的测试用例的测试步骤比较多&#xff0c;我们在测试用例中添加详细的步骤会提高测试用例的可阅读性。 allure提供的装饰器allure.step()是allure测试报告框架非常有用的功能&am…

如今 Android 开发都要转去做鸿蒙开发了吗?

近期&#xff0c;华为的鸿蒙&#xff08;Harmony OS&#xff09;操作系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xff0c;一是被编写进了许多大学课程&#xff1b;二是不少互联网大厂在为布局鸿蒙系统而“招兵买马”。像美团、京东、网易、今日头条……等知名的互联网大厂&#xff0c;都已经发布…

ubuntu linux C/C++环境搭建

目录 前言 1.1 vim安装与配置 ​编辑 1.2 vim配置 1.3 gcc g编译器的安装 与gdb调试器的安装 1.4 写个C/C程序测试一下 1.6 vscode安装 1.7 vscode插件下载​编辑 前言 在开始C之前&#xff0c;我们需要搭建好C的开发环境&#xff0c;我这里使用的操作系统是ubuntu Linux&a…

股票基础数据(二)

二. 股票基础数据 文章目录 二. 股票基础数据一. 查询股票融资信息数据二. 查询所有的股票信息三. 查询所有的股票类型信息四. 根据类型查询所有的股票数据信息五. 查询股票当前的基本信息六. 查询股票的K线图, 返回对应的 base64 信息七. 展示股票的K线图数据, 对应的是数据信…

JVM对象创建与内存分配

对象的创建 对象创建的主要流程&#xff1a; 类加载推荐博客&#xff1a;JVM类加载机制详解 类加载检查 虚拟机遇到一条new指令时&#xff0c;首先将去检查这个指令的参数是否能在常量池中定位到一个类的符号引用&#xff0c;并且检查这个符号引用代表的类是否已被加载、解析…

STL中set的基本概念与使用

1 定义 1.1 set内元素唯一 1.2 set内元素默认升序排序 1.3 set内元素增&#xff0c;删&#xff0c;查时间复杂度都是O(logn) 2 使用 2.1 声明 set<int> mySet;2.2 插入元素 /*插入元素*/mySet.insert(5);mySet.insert(4);mySet.insert(3);mySet.insert(2);mySet.in…

autojs(意图篇之startActivity)

使用以下函数可以直接打开指定页面 app.startActivity({packageName:包名,className:活动页面类名,root:true })下面的问题是包名与类目如何获取&#xff1a; 打开所取页面运行如下代码&#xff1a; log("包名:"currentPackage()) log("活动页面类名&#xff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