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与信息化
信息是指音讯、消息、信息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来自P1
信息化是指在国家宏观信息政策指导下,通过信息技术开发、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息人才的配置,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以满足全社会的信息需求,从而加速社会各个领域的共同发展以推进信息社会发展的过程。来自P1
1.1.信息
信息是物质、能量及其属性的标示的集合,是确定性的增加。来自P2
信息的目的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因素”。来自P2
信息由意义和符号组成。来自P2
信息的特征:主要包括客观性、普遍性、无限性、动态性、相对性、依附性、变换性、传递性、层次性、系统性和转化性等。来自P2
信息的质量属性:主要包括精确性、完整性、可靠性、及时性、经济性、可验证性和安全性等。来自P2
应用的场合不同,信息的侧重面也不一样。例如,对于金融信息而言,其最重要的特性是安全性;而对于经济与社会信息而言,其最重要的特性是及时性。来自P2
1.2.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事物或过程组成的具有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的统一体。来自P2
信息系统就是通过输入数据,然后进行加工处理,最后产生信息的系统。来自P3
面向管理和支持生产是信息系统的显著特点。来自P3
信息系统是管理模型、信息处理模型和系统实现条件的结合,其抽象模型如如下。来自P3
软件的生命周期通常包括: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开发计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维护等阶段。来自P3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可以简化为:系统规划(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开发计划),系统分析(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系统实施(编码、测试),系统运行和维护等阶段,如图1-2 所示。来自P4
1.3.信息化
信息化是一个过程,与工业化、现代化一样,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来自P4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与智能化工具相适应的生产力,称为信息化生产力。来自P4
信息化是以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将所研究对象各要素汇总至数据库,供特定人群生活、工作、学习、辅助决策等,是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各种行为相结合的一种技术。来自P4
信息化内涵,来自P5
信息网络体系:包括信息资源、各种信息系统、公用通信网络平台等。
信息产业基础: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信息装备制造信息咨询服务等
社会运行环境:包括现代工农业、管理体制、政策法律、规章制度、文化教育、道德观念等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
效用积累过程:包括劳动者素质、国家现代化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不断进步等。
1997年召开的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国家信息化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并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进程。来自P5
国家信息化体系包括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6个要素。来自P5
信息化趋势:组织信息化趋势和国家信息化趋势。来自P5
组织信息化除驱动和加速组织转型升级和生产力建设外,还呈现出产品信息化、产业信息化、社会生活信息化和国民经济信息化等趋势和方向。来自P6
产品信息化两层含义:①产品中各类信息比重日益增大、物质比重日益降低,其物质产品的特征向信息产品的特征迈进②越来越多的产品中嵌入了智能化元器件,使产品具有越来越强的信息处理功能。来自P6
产业信息化: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广泛利用信息技术,从而实现产业的升级。来自P6
社会生活信息化:整个社会体系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各种互联网平台和网络。来自P6
市场、科技、教育、军事、政务、日常生活等在内的整个社会体系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各种互联网平台和网络。
国民经济信息化:经济大系统内实现统一的信息大流动,国民经济信息化是世界各国急需实现的目标。来自P6
指在经济大系统内实现统一的信息大流动,使金融、贸易、投资、计划、营销等组成一个信息大系统,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经济的四个环节通过信息进一步连成一个整体。
国家信息化趋势。来自P6
2016 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强调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总目标是建设网络强国,分“三步走”:
第一步到 2020 年,核心关键技术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信息化成为驱动现代化建设的先导力量;
第二步到 2025 年,建成国际领先的移动通信网络,根本改变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实现技术先进、产业发达、应用领先、网络安全坚不可摧的战略目标,涌现一批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网信企业: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信息化全面支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网络强国地位日益巩固在引领全球信息化发展方面有更大作为。
《“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明确了:建设泛在智联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建立高效利用的数据要素资源体系,构建释放数字生产力的创新发展体系,培育先进安全的数字产业体系构建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体系,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数字社会治理体系,打造协同高效的数字政府服务体系,构建普惠便捷的数字民生保障体系,拓展互利赢的数字领域国际合作体系和建立健全规范有序的数字化发展治理体系等重大任务。来自P6
2.现代化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能源、水利、物流等以传统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来自P7
2.1.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新基建主要包括 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来自P7
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来自P7
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来自P7
信息基础设施包括:①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②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③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信息基础设施凸显“技术新”。来自P7
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包括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融合基础设施重在“应用新”。来自P7
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包括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施等。创新基础设施强调“平台新”。来自P7
发展重点,有12点,了解以下。来自P8
2.2.工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Industrial Intermet) 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应用模式和工业生态,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来自P8
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具有四大层级,它以网络为基础,平台为中枢,数据为要素,安全为保障。来自P9
网络是基础:
网络互联:实现要素之间的数据传输,包括企业外网和企业内网。
数据万通:是通过对数据进行标准化描述和统一建模,实现要素之间传输信息的相互理解。
标识解析:实现要素的标记、管理和定位,由标识编码、标识解析系统和标识数据服务组成。
平台为中枢: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包括边缘层、IaaS、PaaS 和 SaaS 四个层级,相当于工业互联网的“操作系统”。四个主要作用:①数据汇聚。②建模分析。③知识复用。④应用创新。
数据为要素:三个特性:重要性、专业性、复杂性。
安全为保障:核心任务就是要通过监测预警、应急响应、检测评估、功能测试等手段确保工业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工业互联网安全具有三大特点:涉及范围广、造成影响大、企业防护基础弱。
六大典型应用模式:(1)平台化设计。(2)智能化制造。(3)网络化协同。(4)个性化定制。(5)服务化延伸。(6)数字化管理。来自P10
以下图,书上没有
2.3.车联网
车联网是新一代网络通信技术与汽车、电子、道路交通运输等领域深度融合的新兴产业形态。来自P10
车联网 (Internet of Vehicles,IoV)系统是一个“端、管、云”三层体系。来自P11
端系统。端系统是汽车的智能传感器负责采集与获取车辆的智能信息,感知行车状态与环境;是具有车内通信、车间通信、车网通信的泛在通信终端;同时还是让汽车具备 loV寻址和网络可信标识等能力的设备。来自P11
管系统。管系统解决车与车、车与路、车与网、车与人等的互联互通,实现车辆自组网及多种异构网络之间的通信与漫游,在功能和性能上保障实时性、可服务性与网络泛在性,同时它是公网与专网的统一体。来自P11
云系统。车联网是一个云架构的车辆运行信息平台,它的生态链包含了ITS、物流、客货运、危特车辆、汽修汽配、汽车租赁、企事业车辆管理、汽车制造商、4S 店、车管、保险紧急救援、移动互联网等,是多源海量信息的汇聚,因此需要虚拟化、安全认证、实时交互海量存储等云计算功能。来自P11
车联网链接方式。来自P11
车联网分别是车与云平台、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内设备之间等全方位网络链接。
(1)车与云平台之间的通信是指车辆通过卫星无线通信或移动蜂窝等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与车联网服务平台的信息传输,接收平台下达的控制指令,实时共享车辆数据。
(2)车与车之间的通信是指车辆与车辆之间实现信息交流与信息共享,包括车辆位置、行驶速度等车辆状态信息,可用于判断道路车流状况。
(3)车与路之间的通信是指借助地面道路固定通信设施实现车辆与道路间的信息交流,用于监测道路路面状况,引导车辆选择最佳行驶路径。
(4)车与人之间的通信是指用户可以通过 Wi-Fi、蓝牙、蜂窝等无线通信手段与车辆进行信息沟通,使用户能通过对应的移动终端设备监测并控制车辆。
(5)车内设备之间的通信是指车辆内部各设备间的信息数据传输,用于对设备状态的实时检测与运行控制,建立数字化的车内控制系统。
场景应用:实用类场景应用、便捷类场景应用、效率类场景应用。来自P11
3.现代化创新发展
3.1.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是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来自P12
聚焦数字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重点建设基础设施、发展智慧农业和建设数字乡村等方面。来自P13
3.2.两化融合与智能制造
"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工程,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是我国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的重点方向。
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是数字经济时代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的扣合点。来自P13
两化融合主要在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衍生四个方面进行融合。
技术融合。技术融合是指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产生新的技术,推动技术创新。
产品融合。产品融合是指电子信息技术或产品渗透到产品中,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
业务融合。业务融合是指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推动企业业务创新和管理升级。
产业衍生。产业衍生是指两化融合可以催生出的新产业,形成一些新兴业态,如工业电子、工业软件、工业信息服务业。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也是各个国家推动新一代工业革命的关注焦点。来自P14
GB/T39116《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成熟度等级。来自P15
一级(规划级):企业应开始对实施智能制造的基础和条件进行规划,能够对核心业务活动(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进行流程化管理
二级(规范级):企业应采用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手段对核心装备和业务活动等进行改造和规范,实现单一业务活动的数据共享
三级(集成级):企业应对装备、系统等开展集成,实现跨业务活动间的数据共享
四级(优化级):企业应对人员、资源、制造等进行数据挖掘,形成知识、模型等,实现对核心业务活动的精准预测和优化
五级(引领级):企业应基于模型持续驱动业务活动的优化和创新,实现产业链协同并衍生新的制造模式和商业模式
3.3.消费互联网
消费互联网是以个人为用户,以日常生活为应用场景的应用形式。其本质是个人虚拟化,增强个人生活消费体验。来自P15
基本属性:来自P16
媒体属性:自媒体、社会媒体以及资讯为主的门户网站
产业属性:在线旅行和为消费者提供生活服务的电子商务等其他组成
应用新格局:消费互联网不仅仅给人们带来了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推动了社会生活的深层变革,那就是“无身份社会”的建立。同时,加快发展线下向"上"融合和线上向“下”拓展的双向消费形态。来自P16
4.数字中国
“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成为了新时代我国信息化发展的主旋律。来自P16
下图来自P17
4.1.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的技术经济范式的结构主要包括驱动力、新结构、价值创造和经济增长。来自P17
从产业构成来看,数字经济包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大部分。来自P17
《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给出了数字经济具体分类,分别是: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和数字化效率提升业,其中,前4类为数字产业化部分,第5类为产业数字化部分。来自P17
从整体构成上看,数字经济包括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和数据价值化四个部分。来自P18
数字产业化。来自P18
数字产业化是数字经济的基础部分
发展重点: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
产业数字化。来自P18
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价值释放为核心,以数据赋能为主线,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全要素数字化升级、转型和再造的过程。
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
典型特征:
以数字科技变革生产工具
以数据资源为关键生产要素
以数字内容重构产品结构
以信息网络为市场配置纽带
以服务平台为产业生态体
以数字善治为发展机制条件
数字化治理。来自P19
数字化治理的核心特征是全社会的数据互通、数字化全面协同与跨部门的流程再造。
数字化治理的内容至少包含: ①对数据的治理:②运用数据进行治理图③对数字融合空间进行治理
数据价值化。来自P20
价值化的数据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加快推进数据价值化进程是发展数字经济的本质要求。
数据价值化是指以数据资源化为起点:①数据资源化:使无序、混乱的原始数据成为有序、有使用价值的数据资源。②数据资产化:数据资产化是实现数据价值的核心,其本质是形成数据交换价值,初步实现数据价值的过程。③数据资本化:数据资本化是拓展数据价值的途径,其本质是实现数据要素社会化配置。这三点是三化框架。
4.2.数字政府
数字政府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为着力点,通过数据驱动重塑政务信息化管理架构、业务架构和组织架构,形成“用数据决策、数据服务数据创新”的现代化治理模式。来自P20
数字政府是“互联网+政务”深度发展的结果,其核心目的是以人为本。来自P21
数字政府新的特征: 协同化、云端化、智能化、数据化、动态化。来自P21
数字政府建设关键词主要包括: 共享、互通、便利。来自P21
主要内容:一网通办、跨省通办、一网统管。来自P21
一网通办:是依托于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通过规范网上办事标准,优化网上办事流程,搭建统一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总门户,推动企业群众办事线上只登录一次即可全网通办。来自P22
跨网通办:申请人在办理地之外的省市提出事项申请或在本地提出办理其他省市事项申请,办理模式通常可分为全程网办、代收代办和多地联办。来自P22
一网统管:来自P22
以城市事件为牵引,统筹管理网格,统一城市运行事项清单,构建多级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应用体系,推动城市管理、应急指挥、综合执法等领域的“一网统管”。
“一网统管”建设通常强调:来自P22
一网:主要包括政务云、政务网和政务大数据中心等。
一屏:通过对多个部门的数据进行整合,将城市运行情况充分反映出来。
联动:畅通各级指挥体系,为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联勤联动、高效处置提供快速响应能力。
预警:基于多维、海量、全息数据汇集,实现城市运行体征的全量、实时掌握和智能预警。
创新:以管理需求带动智能化建设,以信息流、数据流推动业务流程全面优化和管理创新。
4.3.数字社会
数字民生:来自P23
重点强调:普惠;赋能;利民
智慧城市:来自P23
智慧城市是运用信息通信技术,有效整合各类城市管理系统,实现城市各系统间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
智慧城市发展的重心在于信息技术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
智慧城市的五个核心能力要素: 数据治理、数字挛生、边际决策、多元融合、态势感知
智慧城市发展成熟度划分为规划级、管理级、协同级、优化级、引领级5个等级
数字乡村:来自P26
《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 明确了到2035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城乡“数字鸿沟”大幅缩小,农民数字化素养显著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基本实现。到 21世纪中叶,全面建成数字乡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数字生活:来自P26
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1)生活工具数字化。(2)生活方式数字化。(3)生活内容数字化。
下图来自P24
智慧城市五大核心要素:来自P25
数据治理:围绕数据这一新的生产要素进行能力构建,包括数据责权利管控、全生命周期管理及其开发利用
数字孪生:围绕现实世界与信息世界的互动融合进行能力构建,包括社会李生、城市李生和设备孪生等
边际决策:基于决策算法和信息应用等进行能力构建,强化执行端的决策能力
多元融合:强调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动态性及其融合的高效性等
态势感知:围绕对社会状态的本质反映及模拟预测等进行能力构建,洞察可变因素与不可见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智慧城市成熟度等级:来自P25
1规划级:应围绕智慧城市的发展进行策划,明确相关职责分工和工作机制等 ,初步开展数据采集和应用,确保相关活动有序开展
2管理级:应明确智慧城市发展战略、原则、目标和实施计划等,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多领域实现信息系统单项应用,对智慧城市全生命周期实施管理
3协同级:应管控智慧城市各项发展目标,实施多业务、多层级、跨领域应用系统的集成,持续推进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交换,推动惠民服务、城市治理、生态宜居、产业发展等的融合创新,实现跨领域的协同改进
4优化级:应聚焦智慧城市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基于数据与知识模型实施城市经济、社会精准化治理,推动数据要素的价值挖掘和开发利用,推进城市竞争力持续提升
5引领级:应构建智慧城市敏捷发展能力,实现城市物理空间、社会空间、信息空间的融合演进和共生共治,引领城市集群治理联动,形成高质量发展共同体
智慧城市主要体现:来自P23
智慧城市建设更加注重以人民为中心;
新技术持续赋能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城市治理现代化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要求;
智慧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新格局逐步形成;
共建、共治、共享生态模式助力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
智慧城市基本原理:来自P24
①强调“人民城市为人民”,以面向政府、企业、市民等主体提供智慧化的服务为主要模式;②重点强化数据治理、数字李生、边际决策、多元融合和态势感知五个核心能力要素建设; ③更加注重规划设计、部署实施、运营管理、评估改进和创新发展在内的智慧城市全生命周期管理;④目标旨在推动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生态宜居、产业经济、精神文明五位一体的高质量发展; ⑤持续推动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
4.4.数字生态
数据要素市场。来自P27
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关键要素,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具有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的双重属性。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是一种结果,而不是手段。
数字营商环境。来自P27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2021年12月提出的全球数字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体系包含5个一级指标:①数字支撑体系;②数据开发利用与安全③数字市场准入;④数字市场规则;⑤数字创新环境。
网络安全保护。来自P27
强大的网络安全产业实力是保障网络空间安全的根本和基石。
5.数字化转型与元宇宙
随着众多信息通信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应用,信息空间成长为第三空间,并与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共同构成人类社会的三元空间。来自P28
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成为驱动组织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素。组织需要通过深化应用数字技术,打造敏捷、韧性、创新的数字化能力,重构传统业务流程和价值链。来自P28
元宇宙本质上是对现实世界的虚拟化、数字化过程,需要对内容生产、经济系统、用户体验以及实体世界内容等进行大量改造。来自P28
5.1.数字化转型
是建立在数字化转换(Digitization)、数字化升级 (Digitalization)基础上,进一步触及组织核心业务。来自P28
驱动因素
生产力飞升:四次科技革命:第一科学范式为经验范式。第二科学范式为理论范式。第三科学范式为模拟范式。第四科学范式为数据密集型研究范式。
生产要素变化:数据是与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并列的主要生产要素,表明数据将会是未来社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信息传播效率突破:社会互联网新格局,社交网络信息传输具有永生性、无限性、即时性以及方向性的特征。
社会“智慧主体”规模:快速复制与“智能+“。现在,社会的"智慧主体"己经不单纯是自然人,他可以是一个互联网账号、一台自动驾驶的汽车、一部智能手机,或者是工厂中的一套智能机器人。这些新兴“智慧主体”
基本原理
能力因子定义和数字化“封装"
基于"互联网+"的调度和决策组织数字化转型中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业务融合、持续坚持、文化冲突、效果判别
转型控制,数字化转型往往不是指一个结果的表达,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智慧转移
1.个体智慧由"自然人"个体转移到组织智慧(计算机、信息系统等掌握的
2.DIKW模型很好地诠释了数据(Data)>信息(Information)、知识(Knowledge)和智慧(wisdom)之间的关系,并揭示了他们的转化过程与方法。
3.S&D模型就是基于DIKW模型,构筑了“智慧-数据”“数据-智慧”两大过程的8个转化活动
S&D模型:来自P32的图
关键决策判断、上下文、序位、碎片
智慧、知识、信息、数据、大数据
智慧结构化、知识模型化、过程信息化、数据平面化
计算智能化、架构可视化、孪生虚拟化、对象数字化
"智慧-数据"过程
通过智慧结构化明确了业务体系层面的内容
通过知识模型化定义业务活动的逻辑关系
通过过程信息化明确各执行操作系列要求
通过数据平台化实现了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共享等。
"数据-智慧"过程
通过对象数字化实现对各类对象的数字化表达
通过李生虚拟化完成物理对象到信息空间的映射
通过架构可视化实现业务知识模型与经验沉淀的复用和创新
通过计算智能化实现多元条件下的调度和决策
持续迭代。来自P33
组织每个能力因子数字化“封装”的持续迭代主要包含四项活动,即:信息物理世界(也称数字生,CPS)建设、决策能力边际化(Poweto Edge,PtoE)部署、科学社会物理赛博机制构筑 (Cyber-Physical-Solial Systems,CPSS)、数字框架与信息调制(Digital Frame andInformation Modulation,DFIM),如图1-11 所示。针对能力因子的持续迭代可以从任何一项活动开始实施四项活动,形成持续迭代闭环。
5.2.元宇宙
四大主要特征如下:来自P35
沉浸式体验:元宇宙的发展主要基于人们对互联网体验的需求,这种体验就是即时信息基础上的沉浸式体验
虚拟身份:人们已经拥有大量的互联网账号,未来人们在元宇宙中,随着账号内涵和外延的进一步丰富,将会发展成为一个或若干个数字身份,这种身份就是数字世界的一个或一组角色
虚拟经济:虚拟身份的存在就促使元宇宙具备了开展虚拟社会活动的能力,而这些活动需要一定的经济模式展开,即虚拟经济
虚拟社会治理:元宇宙中的经济与社会活动也需要一定的法律法规和规则的约束,就像现实世界一样,元宇宙也需要社区化的社会治理
发展演进:
元宇宙作为现实世界的空生空间和虚拟世界,其物理属性淡化,但社会属性将会被强化。元宇宙的虚拟世界形态持续迭代,形成“数字社会治理“,实现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信息空间三元空间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书中没有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