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rtl可以是这样的:
经常大家习惯于算法和数据结构。对于设计的部分,落实不一定多。
另外一个rtl也可以是这样的:
所以从不同的层面来讲,一个Rtl有不同的表述。
首先大概把所有的部分浏览一遍,看看有些什么。
其次,找到重点的部分。
重点分两种,一种是熟悉的,一种是重要的。
如果重要的不懂,那就先看熟悉的。
再次,找到其中的逻辑。这是因为单点的记忆是不能得到很好的收获的。
重要的,对rtl来讲,存储,状态机,interface都是重点。interface中,要注意信号之间的紧密关系,比如握手。或者信号的处理要求:要求在何种状态响应,要响应什么。
逻辑行中,如果向下面说的,如果多个if 分支,或者非常多的if层次,那更有可能是重要的。反之,多个分开的if,则更不一定是重要的。
熟悉的,有时不是真熟悉,而只是熟悉其中一个字眼,基于这个字眼,能够联想,就是扫雷。
在逻辑寻找中,应该注意分支。比如一个if block中,平行的几个分支是按什么来切分的。逻辑中,还应该注意层次,还是if,如果if中还有if,那么两个if的逻辑层次是依据什么来的呢?
要知道模块关系。
interface的确很重要。双边关系。指的两个模块之间的关系。可以先明确起来。去掉一看就没有明确意义的。去掉普通意义,大的意义的。合并同类项。找出动词,状态词。
宁深入,不求全。一个interface串一串,串到底。就像开辟根据地,至少在每一个模块(地方)都能扎下根来。即使是个小树苗,也比走马观花好。
比如,
两个模块hndler和dp之间的interface。
选最亮的那些名字拿出来,就是,没有看过代码的人都觉得很厉害的拿出来。
然后再把这些信号归并同类项。--的是一类,**的是一类。 (这里首先分了数据和控制状态类两类)。
在每一类中,挑一个去熟悉,那么,就可以对脉络,甚至精要熟悉了。
interface: 如果归类之后,发现还是挺多的。那么结合一些基本背景,获知核心的一类。
在一类信号中,发现每个信号的不同点。
以及将信号,与特定的fifo, interface等联系在一起。
skill: look around。如果一个点位看得稀里糊涂,那么,就看看其他的。比如看时序,看得糊涂,那么就看一下逻辑。算法是灵魂,状态机设计,关键信号设计,counter设计是一些骨架。
在状态机设计中,有一些紧状态和松状态,前者依赖一些counter,后者则是依赖一些外部信号,往往时间不确定。紧是自身的时间要求,而松是外部的时间,两者是应该配合起来的。
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得到可记忆,可以传达,值得传达的东西。比如一个算法,一个方法。而非得到事情本身。
得到算法,也是一种映射,将各种信号,数据之间的关系,映射到一些处理上去。
====part two====
怎么学习一个之前未学习过的领域。
这实际是一个升级的过程。
那么,其实很多面向市场,产品,项目的,人,都是有非常强的学习能力的。所以,要论实操,不一定,比得过技术人。但是见识和沟通因而不可忽视。
升级的学习。其实应该是利用现有的知识,扩展到新的领域。比如说RTL,从控制类的代码,到信号处理类的代码,到协议类的代码。这些代码的跨度也许很大。但是,看完之后,就知,比起其他代码,这些差异就不那么大了。
不大,在于,最后都会落实到状态机,FIFO, RAM,关键信号的设计上。而区别在于核心的逻辑。有些是控制器,有些事DSP,有些是协议加速器。因此,如这个图:
,
如此,上半部分就是灵魂了。下半部分是壳体。大部分的设计,在下半部分是有共通之处的。而要学习的也就是上半部分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