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结构体内存大小,需要用到结构体内存对齐的知识
来段代码看看什么是结构体对齐:
#include<stdio.h>
struct S1
{
char a;
char b;
int num;
};
struct S2
{
char a;
int num;
char b;
};
int main()
{
printf("%zd\n", sizeof(struct S1));
printf("%zd", sizeof(struct S2));
}
两个结构体包含的变量类型相同,但计算出来的内存大小不同,这就说明两个结构体在内存中的存储方式不同
结构体的存储规则就是:内存对齐
1.对齐规则:
- 结构体的第⼀个成员对⻬到相对结构体变量起始位置偏移量为0的地址处
- 其他成员变量要对⻬到某个数字(对⻬数)的整数倍的地址处。 对⻬数 = 编译器默认的⼀个对⻬数 与 该成员变量⼤⼩的较⼩值。
- VS中默认的值为8
- Linux中没有默认对⻬数,对⻬数就是成员⾃⾝的⼤⼩
- 结构体总⼤⼩为最⼤对⻬数(结构体中每个成员变量都有⼀个对⻬数,所有对⻬数中最⼤的)的 整数倍。
- 如果嵌套了结构体的情况,嵌套的结构体成员对⻬到⾃⼰的成员中最⼤对⻬数的整数倍处,结构 体的整体⼤⼩就是所有最⼤对⻬数(含嵌套结构体中成员的对⻬数)的整数倍。
1.1先用上面的代码解释前3条
第一个元素分别存到初始位置,char占 1 个字节
char类型占 1 个字节,小于VS默认的 8 个字节,所以存char时,每个对齐数都是 1 的倍数,可以紧挨着存 1 个字节
int 类型占 4 个字节,小于VS默认的 8 个字节,所以存 Int时,从对齐数 4 的位置开始存 4 个字节
由于存入的顺序取决于初始化结构体中变量的顺序,所以S1中接着存了 int 类型的,S2中接着存了 char类型的
数据存完之后,检验总内存大小是否是变量中最大对齐数的整数倍。如果是,最终内存大小就决定了;如果不是,还要再占内存直到补到倍数为止。蓝色的单元格表示浪费掉的内存。
所以最终结果:S1占 12 字节内存,S2占 8 字节内存。
1.2嵌套结构体计算大小
#include<stdio.h>
struct S3
{
double d;
char e;
int i;
};
struct S4
{
char j;
struct S3 s3;
double k;
};
int main()
{
printf("%zd\n", sizeof(struct S3));
printf("%zd", sizeof(struct S4));
}
根据前三条规则,可以计算出S3的内存为 16
所以第一个printf打印出来的是 16
S3中最大元素的内存是 8 个字节,所以存储S3的对齐数是 8 ,存入8 个字节;此时对齐数是 16 ,正好符合double类型内存(8个字节)的整数倍。存完double后对齐数是24。最后,因为24不是最大内存数 16 的倍数,所以从24到32之间的内存浪费掉。
第二个printf打印的是 32
2.内存对齐的性能原因:
数据结构(尤其是栈)应该尽可能地在⾃然边界上对⻬。原因在于,为了访问未对⻬的内存,处理器需要作两次内存访问;⽽对⻬的内存访问仅需要⼀次访问。假设⼀个处理器总是从内存中取8个字节,则地址必须是8的倍数。如果我们能保证将所有的double类型的数据的地址都对⻬成8的倍数,那么就可以⽤⼀个内存操作来读或者写值了。否则,我们可能需要执⾏两次内存访问,因为对象可能被分放在两个8字节内存块中。
总体来说:结构体的内存对⻬是拿空间来换取时间的做法。
那么在设计结构体的时候,既要满足对齐,又要节省空间,可以将占空间小的成员尽量聚集在一起:
#include<stdio.h>
struct S1
{
char a;
char b;
int i;
};
struct S2
{
char a;
int i;
char b;
};
int main()
{
printf("%zd\n", sizeof(struct S1));
printf("%zd\n", sizeof(struct S2));
return 0;
}
3.修改内存对齐数:
#pragma这个预处理指令,可以修改默认对齐数
#include<stdio.h>
#pragma pack(1) //将默认对齐数设置为 1
struct S
{
char a;
char b;
int c;
};
#pragma pack() //恢复为默认对齐数
int main()
{
printf("%zd\n", sizeof(struct S));
return 0;
}